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荒,(1930年01月02日~2003年08月01日)原名伍鸣皋,别号虚谷金铃子伍厚枝。曾任陆军军官及国中教员。著有长篇小说《有影子的人》及《夕阳船》,堪称最早反省战争本质之作。短篇小说《火鸟》、《无言的挽歌》写普遍人性,仍时时泄露非战情绪。散文集有《在误点的小站》等四册。诗集《存愁》通集是政治禁忌时代,个人危惧的证词。《剪取富春半江水》荣获中山文艺奖。剧诗《雷峰塔》曾改编为歌剧演出。[1]

学经历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专修科毕业。曾任陆军士兵、中尉军官、国中教师。1951年起,大荒对新文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习作与投稿。1955年与唐静予等创办《现代文艺》月刊(1955年1月~?),1972年加入“创世纪”诗社。

文学风格

大荒的创作文类有散文小说剧本。在诗创作上,强调“长诗追求气势,短诗追求气韵,而以主题‘事件’为骨”。他曾把民间传说《白蛇传》,改编成长篇诗剧《雷峰塔》,为现代诗的内容与形式,寻求崭新的方向。在小说创作上,邓禹平言“简劲,强力,贴切,率直”是大荒展现的四个重要特点。在散文创作上,早期充满生命的哀伤,洋溢激动不安的情绪,自《山水大地》后,除了作者所“钟情的大自然、难舍的恋旧癖还在”外,题材更形扩大,观察更加细腻,呈现出雄浑的新境。诗评家沈奇曾谓大荒创作历程“深入生命的各个时空,以良知、救赎、历史情怀与现实关切为精神底背,以诗的方式对时代的文化状况和生命状况,作出深层次的介入和指涉。”而余光中对其得奖作品“感性生动,知性深沉”的评语,作为大荒创作的总评,似不为过。[2]

作品

  • 《存愁》 大荒 十月出版社 1973年3月 诗
  • 《台北之枫》 大荒 采风出版社 1990年9月 诗
  • 《第一张犁》 大荒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6年5月 诗
  • 《剪取富春半江水》 大荒 九歌出版社 1999年3月 诗
  • 《大荒短诗选》 大荒 银河出版社 2002年6月 诗
  • 《在误点的小站》 大荒 天华出版社 1978年5月 散文
  • 《春华秋叶》 大荒 采风出版社 1979年11月 散文
  • 《山水大地》 大荒 尔雅出版社 1986年6月 散文
  • 《巨人的行李》 大荒 华欣文化中心 1991年7月 散文
  • 《有影子的人》 大荒 皇冠出版社 1965年8月 小说
  • 《火岛》 大荒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7年4月 小说
  • 《夕阳船》 大荒 十月出版社 1968年10月 小说
  • 《无言的挽歌》 大荒 大西洋出版社 1970年 小说
  • 《雷峰塔》 大荒 天华出版社 1979年7月 剧本[3]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