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象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像山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甘谷县城中心区,东与六峰镇接壤,南靠白家湾乡,西接磐安镇武家河镇,北临渭河与新兴镇相望,区域面积48.95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106900人。 明清时,称在城里。民国元年(1912年)后,称城坊镇。1949年后,称城关区。1962年,甘、武分县后,恢复城关镇公社。1984年,改为城关镇。2003年12月,与十里铺乡合并为大像山镇。截至2020年6月,大像山镇下辖17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2018年,大像山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历史沿革

明清时,称在城里。 大像山镇 大像山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后,称城坊镇。 1949年后,称城关区。 1952年,称城关镇。 1958年,改为城关公社,年底,甘、武合县后改为甘谷公社。 1962年,甘、武分县后,恢复城关镇公社。 1984年,改为城关镇。 2003年12月,与十里铺乡合并为大像山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像山镇辖东关、西关、富强、康庄、油墨厂5个社区,东关、高桥、北关、新庄、五里铺、西关、南街、北街、杨场、模范、沙石坡、白云、杨赵、史家、王家、樊家、李家、狄家、张家井、黄家、艾家、土堆、二十铺、马务沟、马鞍山25个行政村;下设86个居民小组、13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像山镇下辖17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东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像山镇,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甘谷县城中心区,东与六峰镇接壤,南靠白家湾乡,西接磐安镇、武家河镇,北临渭河与新兴镇相望,区域面积48.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像山镇地处甘谷县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渭河川地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微倾;主要山脉有天门山,境内最高峰天门山,海拔1582米;最低点蒋家阴山,海拔1250米。

气候

大像山镇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2℃,1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19.6℃(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2.7℃,极端最高气温37.4℃(1997年7月2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5.9℃,生长期年平均283天,无霜期年平均188天,最长233天,最短14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4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60.3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655.7毫米(1961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290.1毫米(1969年)。

水文

大像山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从磐安镇三十铺村鸡嘴河湾向东流经境内大像山镇黄家磨,长13.6千米,年均流量22.9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大像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霜冻等;旱灾主要是春旱和伏旱,雹灾平均每年1.1次。

人口

2011年末,大像山镇辖区总人口10万人。 2017年,大像山镇常住人口96833人。 2018年,大像山镇户籍人口10690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像山镇财政总收入27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财政收入272元,比上年增长11.2%。

农业

大像山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0.2亩;林地面积3.4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6916.1万元,比上年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862吨,人均38.6千克,其中小麦997吨,玉米2073吨,马铃薯65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330吨,其中油菜子330吨;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4.8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西红柿。 大像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鸡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9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0.6万只,年末存栏0.5万只;牛饲养量0.3万头;家禽饲养量4.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682吨,其中猪肉1237吨;禽蛋88吨,鲜奶582吨;畜牧业总产值4181.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9%。 截至2011年末,大像山镇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万株;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5681亩,产量189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其中苹果1545吨,梨25吨。 大像山镇渔业以水产品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面积10亩,水产品总产量9.4吨;渔业总产值71.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7%。 2011年,大像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95元。

工业

大像山镇工业以建筑材料生产花椒、辣椒、中药材、果品等农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增加值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3%;2011年,工业企业120多家,职工7800多人。 2018年,大像山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

商业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商业网点7000多个,职工1.5万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7.8亿元;出口总额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 2018年,大像山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5个,农家书屋25个,藏书2.3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230多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线电视用户2.2万户,入户率79%。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811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13904人,专任教师4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1510人,专任教师8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948人,专任教师300人。 2011年,大像山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048.3万元,比上年增长29.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个,门诊部(所)32个;床位20张;固定资产总值12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1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万人次。 2011年,大像山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2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5万人,参合率94%。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像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93户,人数6059人,支出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21户,人数9665人,支出777万元,比上年增长64.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50人,支出86.1万元,比上年增长47.2%;农村医疗救助407人次,共支出31.3万元,比上年增长36.0%。 2011年,大像山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50人,紧急转移安置5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0.5亩,倒塌房屋2间,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救灾支出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有社区服务设施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4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千米,投递点18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外函件13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5万笔,国内外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6万件,征订报纸19.5万份、期刊1.9万册,业务收入235万元。 2011年末,大像山镇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9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比上年增加0.1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2%;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比上年增加0.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3%,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600万元。

交通

大像山镇境内有天定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15千米,双向4车道,有杨赵1个出口,通往甘谷县城;316国道过境,境内长14千米,双向2车道,向西通往省会兰州,向东通往天水;有县乡(镇)级公路4条,总长54千米。

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大像山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2年4月,甘谷县大像山镇团委被评为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