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道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道歌

来自 懂视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大道歌

创作年代: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白玉蟾

大道歌南宋南宋时内丹理论家白玉蟾的作品之一。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1]

正文

乌飞金,兔走玉, 三界一粒粟。山河大地几年尘, 阴阳颠倒入玄谷。人生石火电光中, 数枚客鹊枝头宿。桑田沧海春复秋, 乾坤不放坎离休。九天高处风月冷, 神仙肚里无闲愁。世间学仙者, 胸襟变清鸦。丹经未读望飞升, 指影谈空相诳吓。有时驰骋三寸舌, 或在街头佯做哑。正中恐有邪, 真里须辨假。若是清虚泠澹人, 身外无物赤洒洒。都来聚气与凝神, 要炼金丹赚几人。引贼入家开宝藏, 不知身外更藏身。身外有身身里觅, 冲虚和气一壶春。生擒六贼手, 活嚼三尸口。三尸六贼本来无, 尽从心里忙中有。玉帝非惟惜诏书, 且要神气相保守。此神此气结真精, 唤作纯阳周九九。此时方曰圣胎圆, 万丈崖头翻筋斗。铅汞若粪土, 龙虎如鸡狗。白金黑锡几千般, 水银朱砂相鼓诱。白雪黄芽自无形, 华池神水无泉溜。不解回头一看子, 冲风冒雨四方走。四方走, 要寻师,寻得邪师指授时, 迷迷相指可怜伊。大道不离方寸地, 工夫细密有行持。非存思, 非举意,非是身中运精气。 一关要锁百关牢,转身一路真容易。 无心之心无有形,无中养就婴儿灵。 学仙学到婴儿处,月在寒潭静处明。 枯木生花却外香,海翁时与白鸥盟。 片饷工夫容易做,大丹只是片时成。 执著奇言并怪语,万千譬喻今如许。 生也由他死由他,只要自家做得主。 空中云,也可缚。 水中月,也可捉。 一气结成物,气足分天地。 天地本无心,二气自然是。 万物有荣枯,大数有终始。 会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 道德五千言,阴符三百字。 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 交媾成大宝,即是金丹理。 世人多执著,权将有作归无作。 猛烈丈夫能领略,试把此言闲处嚼。 若他往古圣贤人,立教化人俱不错。 况能蓦直迳路行,一条直上三清阁。 三清阁下一团髓,昼夜瑶光光烁烁。 云谷道人仙中人,骨气秀茂真磊落。 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 刮开尘垢肯豁开,长啸一声归去来。 神仙伎俩无多子,只是人间一味呆, 忽然也解到蓬莱。武夷散人与君说, 见君真个神仙骨。我今也不炼形神, 或要放颠或放劣。寒时自有丹田火, 饥时只吃琼湖雪。前年仙师寄书归, 道我有名在金阙。闲名落世收不回, 而今心行尤其乘。那堪玉帝见怜我, 诏我归时未肯哉。[2]

人物简介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于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

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

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而且,他的《无极图说》,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交相辉映,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同上,卷三《东楼小参》);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众所周知苏轼思想受老庄哲学、道家养生影响非常大,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3]

人物生平

6岁丧父,母改嫁澄迈县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时,母梦有白色蟾蜍入怀)。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间(1208~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定二年(1229年),卒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卒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著作

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篡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白玉蟾诗,以明正统癯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称简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时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4]

历史评价

王弘诲在《张事轩集》:“吾乡自丘文庄相、而白海琼仙二先生诗文出,业已彪炳艺林,为后世经世之宗,后之作者不可及已。

唐顺之《左编》:“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情清爽。喜饮酒,不见其醉,出言成章,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

中国历史学家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道教南宗的建立,较晚于北宗,其创始者是南宗宁宗时代的白玉蟾……嘉定十年至十五年是白玉蟾的活动时期,道教南宗即创建于此时”。

参考资料

  1. 白玉蟾 古诗文网
  2. “白玉蟾”诗词全集 大道歌 诗词名句网
  3. 白玉蟾简介 国学荟网
  4. 白玉蟾 汉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