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针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针茅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大针茅

学 名:Stipa grandis P.A. Smir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早熟禾亚科

族:针茅族

属:针茅属

种:大针茅

命名者及年代:P.A. Smirn.,1929

大针茅(dà zhēn máo),学名:Stipa grandis P.A. Smirn.,是禾本科针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植物。秆高可达100厘米,基部宿存枯萎叶鞘。叶鞘粗糙或老时变平滑,基生叶钝圆,缘具睫毛,披针形;叶片纵卷似针状,上面具微毛,下面光滑,圆锥花序基部包藏于叶鞘内,分枝细弱,直立上举;小穗尖披针形,先端丝状,外稃顶端关节处生短毛,芒两回膝曲扭转,微糙涩,芒针卷曲,内稃与外稃等长,5-8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多生于广阔、平坦的波状高原上。 大针茅是优良牧草。开花前各家畜均喜食,尤其是春季。但果实成熟时对家畜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绵羊,具锋利基盘的颖果不仅易刺伤其口腔黏膜和腹下皮肤,而且芒针混入羊毛时也影响毛的品质,所以果实成熟期的大针茅草地质量显著降低。颖果脱落后,其适口性又有所提高。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大针茅形态特征

大针茅是 多年生密丛草本。 秆高50-100厘米,具3-4节,基部宿存枯萎叶鞘。叶鞘粗糙或老时变平滑,下部者通常长于节间;基生叶舌长0.5-1毫米,钝圆,缘具睫毛,秆生者长3-10毫米,披针形;叶片纵卷似针状,上面具微毛,下面光滑,基生叶长可达50厘米。

圆锥花序基部包藏于叶鞘内,长20-50厘米,分枝细弱,直立上举;小穗淡绿色或紫色;颖长3-4.5厘米,尖披针形,先端丝状,第一颖具3-4脉,第二颖具5脉;外稃长1.5-1.6厘米,具5脉,顶端关节处生1圈短毛,背部具贴生成纵行的短毛,基盘尖锐,具柔毛,长约4毫米,芒两回膝曲扭转,微糙涩,第一芒柱长7-10厘米,第二芒柱长2-2.5厘米,芒针卷曲,长11-18厘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具2脉;花药长约7毫米。花果期5-8月。

大针茅生长环境

大针茅生长在湿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230-400毫米,6-8月降水180-2400毫米,年均温度在-1至4℃,≥10℃的年积温介于1800-2200℃之间,湿润系数为0.28-0.44。

大针茅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中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松辽平原)、宁夏、甘肃和青海境内,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远东东南部、外贝加尔)、蒙古东部和北部也有。

大针茅生长习性

草原群落中,大针茅4月中旬返青,6月初进入拔节期。春季不形成分蘖芽,在枝条的分蘖节上有呈白色突起状的分蘖芽的原始体,这与克氏针茅闭和短花针茅闭有明显的春季分蘖期不同。

秋季果实成熟之前,大针茅开始形成分萦芽,短营养枝分蘖节部位可形成2-4个分蘖芽。由于个体发育时间不同,以第1或第2返青叶腋内产生的最大,而第3、4叶腋内的分蘖芽依次变小。

分蘖芽在叶鞘的保护下,一般可以越冬,于第2年春季成为分蘖枝条。有时在秋季的分蘖芽在果后形成具1-2个叶片的分蘖枝条。也可以说大针茅春季枝条的增加。来源于前一年的短营养枝返青和前1年的分蘖芽形成分蘖枝条,但分蘖节部位的分蘖芽原始体的存在表明大针茅可能具有春季分蘖的潜力,只由于环境不利而不能分蘖。

分蘖是大针茅的营养繁殖方式。草地退化后,分蘖也受到部分影响。枝条分蘖率及每个枝条的分蘖芽在3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大针茅的营养繁殖比种子繁殖有更强的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但由于不断干扰,已使种群密度大大下降,如退化地段分蘖芽的密度下降为190.91个/平方米,为正常地段(480.72个/平方米)的40%,而围封3年为372.61个/平方米,为78%.在退化地段分蘖芽埋藏较浅,生境温度较高,果后营养期出现大量分蘖芽(71.24%),并展出1-2个叶片的分蘖,分蘖芽埋藏较深,株丛盖度大,土壤温度相对低。

大针茅主要价值

大针茅是优良牧草。开花前各家畜均喜食,尤其是春季。但果实成熟时对家畜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绵羊,具锋利基盘的颖果不仅易刺伤其口腔黏膜和腹下皮肤,而且芒针混入羊毛时也影响毛的品质,所以果实成熟期的大针茅草地质量显著降低。颖果脱落后,其适口性又有所提高。

参考来源

  1. 大针茅,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