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鳞大马哈鱼

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鲑鱼。是太平洋北部海域所产的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大麻哈鱼,是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体大肥壮,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中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

目录

生活习性

鲑鱼又称三文鱼,是深海鱼类的一种,为常用的食品之一。鲑鱼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美洲大湖及其他湖亦可找到。

鲑鱼在淡水环境下出生,之后移到海水生长,又会回到淡水繁殖。传说鲑鱼会游回它自己的出生地里进行繁殖,而研究发现游进溪流的鲑鱼90%都在同一条溪流诞生,但它们怎样懂得游回同一条溪流则仍是一个谜。

太平洋品种的鲑鱼,一般在繁殖后数周便会死亡。[1]


大马哈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正象黑龙江渔民所说:"海里生,江里死"。大马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肥育、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

在中国江河中产卵的大马哈鱼,每年秋季(9-10月)来临时,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溯黑龙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不断前进,每昼夜前行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或急流瀑布,它从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挠和越过层层障碍,直至游到目的地,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

大麻哈鱼在前进中为了越过瀑布或障碍物时,以其尾部竭力击水,借高速游泳而向前上方斜跃出水面,跳往空中高可达2-2.5米。

由于它善于跳跃,古拉丁文名取Salire,即跳跃之意,并沿化为英语Salmon。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大鳞大麻哈鱼 拉丁学名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别称 王鲑、奇努克鲑 动物界 英文名称 king salmon或Blackmouth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大鳞大麻哈鱼
鲑形目 亚目 鲑亚目 鲑科 亚科 鲑亚科 太平洋鲑属

形态特征

亦称王鲑、奇努克鲑(chinook salmon)、春鲑(spring salmon),亦作quinnat或tyee。

鲑科(Salmonidae) ,学名Oncorhynchus tshawytscha。物种珍贵,产北太平洋。体重约10~20公斤(22~44磅)。

银白色,具黑色圆斑。于春季繁殖,成鱼回游上溯育空河3,200公里(2,000哩)。幼鱼达1~3龄方入海。

他们已经成功地被引进密西根湖,以代替为海七鳃鳗所消灭的湖红点鲑,使该处形成一个新的游钓场所。

鲑科(Salmonidae)有淡色细点的北太平洋食用鱼类,学名为Oncorhynchus keta,重达3.6公斤(8磅)。

在秋季繁殖季节,沿北美育空(Yukon)河洄游上溯逾3,200公里(2,000哩)。春季幼鱼孵出数星期后即入海。

大鳞大麻哈鱼是太平洋北部海域所产的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大麻哈鱼,它们从不会忘记回家的方向,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会返回出生地产卵并死去。

在阿拉斯加(大鳞大麻哈鱼被当地人称为"王"),这种大麻哈鱼会从育空河游向美加边境的上游水域,全程2000多英里(约3218公里),耗时60天。

在太平洋的其他地区,大鳞大麻哈鱼游走的时间相对较短,出于一系列原因,能上演这种生命之旅的大鳞大麻哈鱼越来越少。

渔场管理者可能会为大鳞大麻哈鱼回归故里设置重重障碍,以促进它们整体数量的增长。

大马哈鱼一般体长60厘米左右而侧扁,略似纺锤形 。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背鳍起点是身体的最高点,从此向尾部渐低弯。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 。 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颌骨明显,游离,后端延至眼的后缘。上下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齿皆细小。

眼小,鳞也细小,作覆瓦状排列。脂鳍小,位置很后。尾鳍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

体侧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端、颌部、鳃盖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臀鳍、腹鳍为灰白色。到了产卵场时,体色更加黑暗。

分布

大马哈鱼分布在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中国以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为最多,图们江、珲春河、密江、绥芬河、嫩江、牡丹江以及台湾省的大甲溪也有分布。

鱼群体长一般为53-81厘米,重为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左右。中国江河的大马哈鱼有3种:普通大马哈鱼(O.keta)、马苏大马哈鱼(O.masou)和驼背大马哈鱼(O.gorbuscha)。

在阿拉斯加的凯耐半岛,一位钓手同王鲑(Chinoodsalm on)搏斗了36小时,当时有一些电视摄像师在场,想摄下这项新世界纪录,但结果是线断鱼逃。

"钓这种鱼就像在打仗一样,阿拉斯加的户外活动爱好者兼作家克里斯·巴汀说道:"它冲撞起来就像火车头一样,能一口气拉走数百英尺的钓线,然后便潜到水底攒力气,如果在它试图休息时你的钓具不能牵动它,你也许得等上一天,而要是你的钓具经不住考验,你最好还是呆在家里别出来。

"王鲑是为了产卵才游入江河的。当它们处于鱼苗和幼鲑阶段时在江河生活一两年,待到长成两三岁的成鲑便游回海洋。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最后再游回它们出生的河流产卵,完成生儿育女的使命。自然生长的王鲑分布在南到加利福尼亚,北到北极南边的这一大片地区。

人们已成功地将它们移殖到北美五大湖区和一些大型水库中,但王鲑之王仍只在阿拉斯加才有,那里的河流里有许多60磅的大家伙。1985年5月17日,拉斯·安德生在凯耐河创造了97磅4盎司的世界纪录。

王鲑能游多快?巴汀说:"当爱到鲸的追逐时,它们由于游得太快停不下来而常常飞落到海滩上。"王鲑上钩后会耍各种花样力图挣脱,它们能像二战时的日本的神风队那样以身体撞船,能撞扁铝质船体,能破坏木制船头,它们能跳到船上、岸上,能轻易地破坏质量不是太好的钓具。

阿拉斯加的王鲑长的这么大,也许是因为在寒冷的、流速很快的水中作长途迁徙需要非凡的耐力和力量,巴汀说:"阿拉斯加王鲑身上的脂肪比任何别的地方的鱼都要多,在育空河,王鲑能够在60天里不吃任何东西游上2000英里。

鲑鱼的食法有多种,日本人会把鲑鱼头制成盐烧鲑鱼等菜式;欧洲及美国人则会以热或冷烟熏方式制作烟熏鲑鱼,或把鲑鱼制成罐头以便储存。由于生鲑鱼肉含有海兽胃线虫或海洋寄生物,在冷藏方式发明以前,鲑鱼并不会以生鱼形式食用。

养殖

虽然可以用网箱养殖,但养殖王鲑比养殖大西洋鲑鱼难度大得多。尽管养殖成就可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和新西兰仅出产不到1万千吨王鲑,而养殖大西洋鲑鱼产量可高达50万吨。王鲑在美国没有养殖。

參考來源

  1. 关于大马哈鱼的行为~,新浪网,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