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麻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麻槿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大麻槿

拉丁学名:Hibiscus cannabinus L.

别 名:红麻、洋麻、芙蓉麻、旱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锦葵目

科:锦葵科

族:木槿族

属:木槿属

种:大麻槿

命名者及年代:L.,1759

大麻槿(dà má jǐn),学名:Hibiscus cannabinus L.,俗名:洋麻、芙蓉麻、旱麻,异名:Hibiscus unidens Furcaria cavanillesii Hibiscus verrucosus Ketmia glandulosa Abelmoschus verrucosus ,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3米,茎直立,无毛,疏被锐利小刺;叶异型,下部的叶心形,不分裂;叶柄长6-20厘米,疏被小刺;托叶丝状,长6-8毫米。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近无柄;花萼近钟状,长约3厘米;花大,黄色,内面基部红色,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6厘米。种子肾形,近无毛。花期秋季。 大麻槿是一种短日照喜温作物,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增强。大麻槿原产印度,现各热带地区均广泛栽培。 大麻槿的茎皮纤维柔软,韧度大,富弹性,是供织麻袋、麻布、鱼网和搓绳索等的上好原料。 [1]

大麻槿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3米,茎直立,无毛,疏被锐利小刺。叶异型,下部的叶心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7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11厘米,宽6-2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至近圆形,具锯齿,两面均无毛,主脉5-7条,在下面中肋近基部具腺;叶柄长6-20厘米,疏被小刺;托叶丝状,长6-8毫米。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近无柄;小苞片7-10,线形,长6-8毫米,分离,疏被小刺;花萼近钟状,长约3厘米,被刺和白色绒毛,中部以下合生,裂片5,长尾状披针形,长1-2厘米,下面基部具1大脉;花大,黄色,内面基部红色,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6厘米;雄蕊柱长1.5-2厘米,无毛;花柱枝5,无毛。蒴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刺毛,顶端具短喙;种子肾形,近无毛。

大麻槿产地生境

大麻槿原产印度,现各热带地区均广泛栽培。中国黑龙江、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和云南等省有栽培。大麻槿是一种短日照喜温作物,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增强。

大麻槿繁殖方法

大麻槿对土地的要求不严格,最好选黑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必须精细整地,以伏秋松耙整地为主,以便吸纳降水。春天整地以耢耙为主,最好采取耢、耙、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以利抗旱保墒。整地做到地面平坦,上虚下实,没有坷垃。

播种期:早播延长了大麻槿的有效生育期,可以增产。以0-5厘米处土温稳定在12℃时播种为好。播种时应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及时完成。

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决定,发芽率在70%的种子,每亩用种量1.5-2千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70%应按比例酌情增加播种量。

播种方法与技术:采用垄距65厘米,垄上双行,精播机播种,每延长1米下种粒数35粒,播深3-4厘米。播种时要求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播后轻压。

大麻槿栽培技术

抓全苗:大麻槿播种后常因土壤水分不足,种子落干而不能萌发成苗,或因播后大雨,土壤板结,种子萌芽后,不能出土,有的出苗后又常因地老虎、蝼蛄等害虫及立枯病、炭疽病等为害,造成缺苗断垄。

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首先要在严格把握好播种质量关的基础上,播后遇雨土壤结壳时,及时用钉齿耙耙碎表土,助苗出土;其次早防病虫害。

早间苗、定苗:齐苗后3-5片真叶间苗,7-10片真叶定苗,定苗株距4-5厘米。定苗时要以全田达到苗齐苗壮为标准,采用以等高为主、等距为辅的方法,去高去低留中间,去病去弱留壮苗,去密留稀,要留下生长整齐的壮苗。

合理密植:因土壤肥力、施肥量、地势和灌溉条件的不同,麻田密度也应有所不同。土壤肥力低的麻田密度比肥力高的大些;施肥少的麻田密度要比施肥多的大些,地势高的要比地势低的大些,中熟品种的密度要比晚熟品种大些。一般大麻槿定苗密度33万株/亩。

中耕除草、排水防涝:大麻槿为双子叶作物,可用杀单子叶的除草剂除草。大麻槿虽具较强的耐涝能力,但苗期耐涝性较差。及时中耕松土保墒,生育期内中耕3遍,人工除草3遍。

科学施肥:每亩施肥总量尿素22千克、二铵11千克、硫酸钾23千克(折合每亩纯量氮12.1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钾7.6千克)。施足基肥:每亩深施尿素5.2千克、二铵11千克、硫酸钾13.8千克。追肥:15叶龄(播种后50天)进行追肥,用肥量:亩追施尿素9.5千克、硫酸钾9.2千克。40叶龄补施,亩追施尿素7.3千克。

灌水抗旱:春旱会影响麻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定苗后结合追肥及时灌水,做到边追肥、边浇水,肥水结合,促苗早发。

收获:每年的12月上中旬成熟是大麻槿种子的成熟期,这时气温相对较低,天气干燥,可在蒴果80%果皮全部变褐、表皮变干时收获,过早收获种子质量差,过熟会造成大量落粒;避免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收获,以免影响种子质量。

脱粒:大麻槿种子有后熟作用,收获回来的种子连杆垂直堆放,待蒴果变干后再脱粒。种子成熟蒴果付着有很多的绒毛,收获脱粒时容易引起人的皮肤过敏,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面积种植可用人工脱粒,大面积种植可用稻谷脱粒机脱粒。

储藏:种子必须在常温下晒干,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一般当年的种子第二年种植,也有隔年种植,种子必须在8-12 ℃的温度范围内保存。

大麻槿主要价值

大麻槿的茎皮纤维柔软,韧度大,富弹性,是供织麻袋、麻布、鱼网和搓绳索等的上好原料。

参考来源

  1. 大麻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