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天主教会

增加 18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图片
[[File:天主教1.jpg|缩略图|天主教会:是[[基督教]]各[[基督教派系|教派]]中人数最多的[[教会]],其以[[罗马]][[主教]](即[[教宗]])为[[领袖]]。]]
'''天主教会'''(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基督教派系|教派]]中人数最多的[[教会]],其以[[罗马]][[主教]](即[[教宗]])为[[领袖]]<ref>[[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教会》教义宪章第25条:「对于罗马教宗的法定训导权威,更应该表示这种意志及理智的敬重服从,即使教宗不是以正式的宗座权威发言,亦当如此」</ref><ref>《[[天主教法典]]》第333条第3项:「对教宗的判决和法令,不得上诉或诉愿。」</ref><ref>《[[天主教教理]]》第882条:「事实上,罗马教宗...对教会有完全的、最高的、普遍的权力,能时常自由地使用」</ref><ref>《天主教教理》第891条:「罗马教宗,以全体信徒最高牧者和导师的身分,在信仰上坚定其弟兄们,以决定性的行动,宣布一项有关信仰或道德的教义,便以自己职位的名义,享有这种不能错误的神恩」</ref>,故又称'''罗马天主教'''、'''罗马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或'''罗马大公教会''',对[[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响。在没有歧义的情况下,天主教会可等同于[[天主教]],后者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 名称源由 ==
天主教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2世纪初<ref name="Encyclopedia-Catholic">cite encyclopedia | = 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03449a.htm |work=Catholic Encyclopedia |title=Catholic |publisher=Newadvent.org |date=1 November 1908 |accessdate=2012-08-17}}</ref>。直译「至公教会」。καθολικην一词的含义是全体、普世<ref>cite =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catholic |title=Definition at www.Dictionary.com |publisher=Dictionary.reference.com |accessdate=30 June 2011</ref>,这个词和「至一」「至圣」「宗徒」几个元素组成「大公教会」,用作称呼[[正教会|正统基督教会]]。因通常用「至公」一词简称,故两者等同。在[[使徒信经]]中有一条是“我信圣天主教会”(圣公教会)。
[[File:耶稣1.png|缩略图|左|耶稣和十二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伯多禄]](彼得)接受耶稣基督的託付建立教会,成为教会的基石,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并在这个职位上领导各地教会。此后沿袭下来的罗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会的领袖地位。因此大公教会是从伯多禄开始一脉相承,是以罗马主教为领袖的普世真教会。新教否认其一脉相承的观点,认为耶稣基督没有委託彼得称为教会的基石,彼得也没有建立罗马教会,罗马教会及其主教的地位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建立起来的。<ref>[https://wayback.archive-it.org/all/20090927221517/https://www.wels.net/cgi-bin/site.pl?1518&cuTopic_topicID=43&cuItem_itemID=14951 WELS Topical Q&A: Use Of "Catholic" In The Creeds]: "Contemporary Catholic theologians admit that there were no popes and not even one bishop of Rome in the first century."</ref><ref>[https://wels.net/faq/peter-the-first-pope/ Peter the first pope?], 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ref><ref>Eckert, Harol H., [http://www.wlsessays.net/bitstream/handle/123456789/1258/EckertSpecific.pdf The Specific Functions of the Church in the World], p4</ref>
[[教宗]],即宗徒之长[[圣伯多禄]]的继承人,也是[[罗马主教]],普世教会的首牧,"为世界主教团的首领、基督的代表、普世教会在现世的牧人;因此由于此职务,他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职权,且得经常自由行使之。<ref>天主教法典第331条</ref>
教宗由于其职位,不仅享有对普世教会的权力,而且对所有个别教会及其信众拥有职权的首位...罗马教宗在尽其普世教会最高牧人职务时,常与其他主教们,而且与普世教会共融联合一起;但他有权按照教会的需要,规定执行职务的方式,即由其个人或与主教们集体执行。<ref>天主教法典第333条</ref>教宗可召开,亲身或派人主持之,迁移、终止或解散大公会议,也可以批淮该会议的法令。<ref>天主教法典第338</ref>现时按[[教会法]],教宗由合资格(即80岁以下)[[枢机]]们当中选出,尤如早期教会中[[圣伯多禄]]宗徒为[[十二门徒]]之首。 [[神父]](司铎)为[[主教]]的圣职协助者,可举行弥撒圣祭,施行圣事(除祝圣司铎和施放坚振外),协助[[主教]]牧养天主的子民(即管理[[堂区]]事务与教导[[教友]])。[[执事]]又为[[主教]]的世俗事务协助者,主要以服务为主,也有宣读圣言 ,协助分送[[圣体]]等。[[执事]]通常是过渡性质,是司铎候选人升为[[神父]]的过渡,但也设有可允许已婚者担任的[[终身执事]],此级神品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后恢复。
[[枢机]]则为教宗的助手和顾问,由教宗直接任命,大部份枢机由[[主教]]担任,少有由[[神父]]担任。枢机的职责主要为辅佐教宗,负责协助教宗管理普世教会的日常事务。例如各[[圣部]]部长皆由枢机出任。1983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参照349条及356条)则称[[枢机]]为特别组成的团体(称为[[枢机团]]),依法享有选举教宗的权利,并以集体方式协助教宗处理较重要的事项,或个别地协助教宗处理普世教会的日常事务。[[枢机]]体制是教会设立的一种职务(教律),并非建基于神律,亦不是[[神品]](圣秩)的一个等级。 [[枢机]]的职务,源于罗马教区的司铎团(Presbyterate)。<ref>教区礼仪委员会,"畅谈「枢机」"[http://www.cuhk.edu.hk/crs/catholic/CCS/news/zen/zenCardinals_ch.html],公教报,2006年3月5日.</ref>
== 礼仪与仪式 ==
=== 共融礼仪 ====== 礼仪体系 ======= 西方礼 ========东方礼 ==== == 教义 ===
根据天主教教义,《[[圣经]]》与[[教会]]当局的教导(即[[圣传]])具同等地位,都是信仰最高法则。<ref>《[[天主教教理]]》(1992)[http://www.vatican.va/archive/ENG0015/__PL.HTM 第82条]:「两者都该以同等的热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Both Scripture and Tradition must be accepted and honored with equal sentiments of devotion and reverence.)」</ref>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件[[圣事]],即[[洗礼|圣洗圣事]]、[[坚振圣事]]、[[修和圣事]]、[[分享永恒生命之粮|圣体圣事]]、[[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病人傅油]]<ref>《天主教教理》第1210条</ref>(基督新教则仅保留洗礼和圣体作为正式的圣礼)。<ref>[https://wayback.archive-it.org/all/20090926222403/http://www.wels.net/cgi-bin/site.pl?2617&collectionID=783&contentID=92109&shortcutID=30682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本):「我们也相信圣灵''藉洗礼这圣礼,向罪人施予福音,给他们新生命''(提多书3:5)及洗淨他们一切的罪(使徒行传2:38)...我们相信所有参与圣餐的人在领受饼和酒时,同时领受主的身体及宝血 – 基督在没有改变的饼与酒之内,与饼和酒同在,在饼和酒之下(哥林多前书10:16)。这是真理,因为''主设立这圣礼''时,祂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太福音26:26,28)。」</ref>在这其中,[[弥撒]](圣体圣事为其主题)是最重要的。<ref>《天主教教理》第1374条</ref>
=== 对圣母的敬礼 ===
天主教会强调[[马利亚 (耶稣的母亲)|圣母]]只是人--受造物之一,并非神,也不会有与[[基督教的神|天主]]有同等地位。《教会宪章》第66条对敬礼[[圣母]]有以下的解释:「玛利亚,因为是天主的母亲,参与了基督的奥蹟,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之上,所以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从很古老的时代,荣福童贞已被尊为『天主之母』的荣衔。信友们在一切危难急需中,都呼求投奔她的护佑。尤其自厄弗所会议以来,天主的子民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敬爱、呼求及效法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恰如她的预言:『从今以后万世万代要称我有福』(路1:48)。   这项在教会内经常存在的敬礼,虽具有绝无仅有的特徵,但对降生的圣言,对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特别能促进这项钦崇礼。原来教会在健全而正统的教义范围内,根据时代和地区的情况,根据信友们的习尚,批淮了对天主之母的若干敬礼形式,其目的是为教人在敬礼圣母之际,也更认识、爱慕、光荣基督,并遵行其诫命,因为一切都是为祂而存在(参阅哥1:15-16)。」 <ref>《教会宪章》第66条</ref>
天主教会有四个关于[[圣母 (基督教)|圣母]]的信理,分别为:[[圣母 (基督教)|天主之母]]、[[圣母卒世童贞|终身童贞]]、[[圣母无染原罪|无染原罪(无玷始胎)]]和[[圣母升天|圣母蒙召升天]]。
==== 天主之母 ====
「[[天主之母]]」之名的荣衔也是因[[耶稣基督]]而来。[[耶稣基督]]作为一个真人、真天主,祂的母亲玛利亚故被称为“天主之母”,因为[[耶稣基督]]的人性和天主性是不可分开的。在历史中, 不乏不同异端不承认此项道理。431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中,教会为驳斥异端对基督降生奥蹟的曲解,隆重宣佈了圣母为「天主之母」,成为教会当信的道理,来表达及维护耶稣的「两性一位」。当中强调的是耶稣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由玛利亚因圣神而降生成人,救赎人类。   因此,教会在宣告「天主之母」的时候,其实正是在维护耶稣「[[两性一位]]」的道理--天主性和人性同时结合在[[耶稣]]这一「位格」上。<ref>Mary: Mother of God, ''Catholic Answers'', "Mary...carries the person of her child. Women do not give birth to human natures; they give birth to persons. Mary thus carried and gave birth to the person of Jesus Christ, and the person she gave birth to was God. The Nestorian claim that Mary did not give birth to the unified person of Jesus Christ attempts to separate Christ’s human nature from his divine nature, creating two separate and distinctpersons—one divine and one human—united in a loose affiliation. It is therefore a Christological heresy, which even the Protestant Reformers recognized. Both Martin Luther and John Calvin insisted on Mary’s divine maternity."</ref><ref>[http://www.catholicworld.info/sameroot/G.htm]</ref>
==== 终身童贞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因为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早年[[北洋政府]]在保障信仰自由上对于教会发展有一定容忍。中国天主教会的发展日渐兴盛。1922年,教廷派任首任宗座代表[[刚恒毅]]驻节于北京,并于1942年与[[国民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26年,六位首批中国籍[[主教]]赴[[罗马]]祝圣,象徵中国的本地[[神职人员]]培育开花结果。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抗战]]结束后,教廷擢陞[[田耕莘]]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枢机主教;至1946年,中国天主教会正式从传教区体制转变成[[圣统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虽然教廷继续承认撤退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中国的天主教会仍然与罗马教宗保持共融,但不久以后中共当局指责许多天主教会人士从事反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从而遭到中国政府驱逐出境,[[中梵关系]]开始交恶。中共控制的教会普遍开展了[[三自爱国运动]],强调教会自主 。在中共的影响下,部分主教、神父和教友在1957年成立并加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爱国会高层成员多由中国政府任命,由他们领导及管理教会(包括自行选择、任命及祝圣主教),脱离[[教宗]]和罗马的直接领导。直到2006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没有依照天主教会传统和教会法,“自圣”主教及神父,遭到罗马教宗的反对和谴责。包括祝圣[[马英林]]、[[刘新红]]和[[王仁雷]]等神职人员为主教。但在礼仪及祈祷上仍然是延续公教会的一切仪式
在中共的影响下,部分主教、神父和教友在1957年成立并加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爱国会高层成员多由中国政府任命,由他们领导及管理教会(包括自行选择、任命及祝圣主教),脱离[[教宗]]和罗马的直接领导。直到2006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没有依照天主教会传统和教会法,“自圣”主教及神父,遭到罗马教宗的反对和谴责。包括祝圣[[马英林]]、[[刘新红]]和[[王仁雷]]等神职人员为主教。但在礼仪及祈祷上仍然是延续公教会的一切仪式。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6月30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ref>[http://www.vatican.va/holy_father/special_features/chinese/index.htm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ref>他在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和中国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ref>[http://www.vatican.va/holy_father/benedict_xvi/letters/2007/documents/dichiarazione-china_tradiz.pdf 教廷随牧函附上的声明]</ref>
=== 在华殉道圣人 ===
这[[中华殉道圣人|120位殉道者]]在1946年由[[教宗]][[庇护十二世]]列为[[真福]],后在四十位大陆中国主教(地上、地下都有)、与[[台湾]]、[[港澳]]及海外的主教的推动下,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2000年10月1日册封为[[基督教圣人|圣人]]<ref>[http://www.catholic.org.tw/kaiyuantang/frameset-1_files/china_saint/martyrs.htm 中华殉道圣人]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02171537/http://www.catholic.org.tw/kaiyuantang/frameset-1_files/china_saint/martyrs.htm |date=2008-12-02 </ref>。
=== 注释 ===
{{NoteFoot}}
{{Reflist|32em}}
=== 参见 ===
* [[天主教]]、[[大公教会]]、[[宗徒传承]]、[[教会四特征]]
* [[教宗]]:[[圣座]]:[[罗马教廷]]
* [[台湾天主教]]
=== 外部连结 ===
* [http://www.vatican.va/ Vatican.va]&nbsp;&nbsp;– [[圣座]]官方网站
* [http://www.news.va/ News.va]&nbsp;&nbsp;– 官方新闻网站
{{宗教}}
}}
 
[[Category:天主教组织]]
128,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