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任何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天枢穴,Tiān shū(ST25),出《灵枢 .骨度》。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别名:长溪穴,谷门穴,长谷穴,循际穴,谷明穴,补元穴,循元穴。天枢穴的位置:在中腹部,肚脐左右两侧三指宽处。中医认为刺激天枢穴可以治疗便秘、腹泻、腹痛、虚损劳弱等。


目录

穴位含义

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1.天枢穴,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天枢穴”。
2.长溪、长谷,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概况

【取穴】: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附注】:胃经经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调理脾胃、理气健脾、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等。
【配伍应用】:
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天枢穴配气海穴治绕脐痛;
天枢穴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
天枢穴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天枢穴配足三里治腹泻 天枢穴 配上巨虚穴、曲池穴治细菌性痢疾 天枢穴配足三里、大肠俞穴治便秘


养生保健

现代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经常受到消化不良和排泄不畅的困扰,如便秘,或者吃了腐坏的食物引起腹泻,腹痛,等等,让人极其难受,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作、学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按摩天枢穴,能够有效刺激并调整肠胃的蠕动,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穴位疗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艾灸】:用艾条回旋灸灸治天枢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痛、腹胀等病症。
【拔罐】:用气罐拔罐天枢穴,留罐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腹泻、痢疾等病症。
【刮痧】:用角刮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刮拭天枢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肠鸣、腹泻等病症。
【按摩】:可以用掌根按揉中脘穴和天枢穴,也可以用掌根由上至下按揉中脘穴,有左至右按揉两个天枢穴;也可以以肚脐为中心,经常画圆,这种按摩叫做摩扶法,这也是最常用的穴位减肥按摩手法。
仰卧,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枢穴2分钟,可缓解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症,效果明显。
用拇指指腹按揉天枢穴1~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1]



视频

焦守廷上传足阳明胃经《天枢穴》


参考文献

  1. 天枢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