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特会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天特会议是罗马天主教第十九次的大公会议(1545~63),主要是针对更正教的改教运动而召开,因此凡是更正教质疑天主教教义及生活的,天特会议都一一作答,此为天特会议一方面的目标,即厘定教义;它也有更积极的功能,即整顿法规。前者较后者收效为着。

天主教的全称为“罗马天主教会[1]”,亦称“罗马公教”,简称“公教”,以前也曾音译为“加特力教”。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2]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我国学术界通常把它们合称为“基督宗教”。

简介

原来在十六世纪中叶,改教运动既如星火燎原,基督教世界的分裂看似无法避免,加上回教土耳其人势力日渐坐大,威胁整个欧洲,皇帝查理五世希望藉大公会议使新旧教复和,并着手改革教会内部种种弊端,和重新解释与制定引起争议的教义,他认为这样便能挽狂澜于既倒。当查理拿这意见与教宗商讨,后者恐怕会议对自己不利,便一拖再拖,直至1545年十二月,方由教宗保禄三世于意大利北部的天特召开。

这会议就是在天主教内也有很不同的意见,加上与更正教时断时续的冲突,中间停顿了两次,终于开了十八年(1563年十二月四日)才完成。它在教义上产生了《天特会议的教条和教令》,成为罗马天主教教义的主要立场与最高准则,直到梵谛冈第二次会议(1962~5)才有较重要的更改。

天特会议的议决分教条和教令两部分。教令积极陈述罗马天主教的教义;教条较短,附于教令后,严责相左之意见,并加以咒诅。教令部分是将中世纪会议和教宗的决定,以及教父时期和经院哲学的神学加以整理而成,把遗传与圣经并列为真理的准则,与更正教只奉圣经(sola Scriptura)相对抗,结果这种模式成了整个天特会议的特色。

天特会议共分作四个发展期。第一期(1545~7)一召开便遇上困难。当时有一派要求先处理急须的内部改革,另一派却认为先要厘定教义,结果妥协收场,两个问题一起讨论。大会通过接受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Nicene Creed850Nicene Creed)为天主教信仰的标准。此外,他们亦列出旧新约为正典,拉丁文的武加大本是可接受的译本;圣礼则定为七个。他们经过激烈争辩后,终于通过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670Justification)是错误的,因为人若不与神恩配合来行善便不能得救。1547年三月,因为政治情况有变,大多数意大利人将会议地点迁到博洛尼亚(Bologna),后来整个天特会议就此中断了四年。

第二期(1551~2)。只举行了一年的会议,又因政治原因而停会,不过在这段时间却成就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圣餐祝谢的饼、酒下了一个定义(参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1175Transubstantiation)。此外,他们亦为忏悔礼作了详尽的解释,制定了临终礼(后来是为病人抹油礼),和定规主教职权与教牧的纪律。这时,更正教参与者要求天特会议重申议会权力高于教宗,可惜没有结果。

第三期(1562~3)。人反对教宗保禄四世(Pope Paul IV, 1555~9)出席,却为比约四世(Pius IV, 1559~65)力保。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仍是与圣餐有关;一方面他们重申基督是完全临格于祝圣后的饼、酒,但另一方面,平信徒是否也可以领圣杯呢?这次会议决定由个别教宗作主。议决还指出,所献之弥撒是真实的祭。此外,它也申明圣职、婚姻、炼狱、赦罪券、封圣、图像、遗物、改革教士的道德生活及建立神学院等细则。

第四期。教宗比约四世也肯定了1564年发布的议决,并且出版了教义精要,又严格执行纪律。到了该世纪末,许多昔日引发改教运动的弊病已经一一扫除,天主教会在欧洲再一次重振声威,只不过当初想与更正教复和的目标却没有达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