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中大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中大夫

官名。秦官,掌论议,汉以后各代多沿置。唐、宋为文散官第八阶,从四品上。后定为文官第十一阶,金称大中大夫,从四品。宋元丰属制用以换左右谏议大夫。元升为从三品。明亦称大中大夫,为从三品加授之阶。

基本信息

名称 太中大夫 出处 《汉书·百官公卿表》
性质 官名 朝代 汉以后各代多沿置

史料记载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中令所属有太中大夫等,秩比千石,掌议论。官名。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 北周依《周礼》设六官,有中大夫,秩正五命,位似秦汉后的九卿、尚书等官。北齐始再有在大夫,与上大夫同为王国官。

东汉除光禄大夫外,另置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秩依次递减。《宋书·百官志》叙此,"太中大夫"作"中大夫",应系误书。

唐置为文散官第九阶,从四品下,宋为从四品,元丰改制后,以换秘书监,后定为第十二阶,金从四品上,元为从三品升授之阶。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定文官分九秩,中大夫为第五秩,简任,五年七月废。明为从三品。

官职名称

从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曰特进,从二品曰光禄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曰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太中大夫,从四品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曰朝议郎,正六品下曰承议郎,从六品上曰奉议郎,从六品下曰通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正七品下曰宣德郎,从七品上曰朝散郎,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正八品上曰给事郎,正八品下曰征事郎,从八品上曰承奉郎,从八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郎。

参考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