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子少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分别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官衔

太师、太傅、太保被称为“三公”,官衔是正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被称为“三师”,官衔是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被称为“三孤”,官衔是从一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被称为“三少”,官衔是正二品。[1]

历史沿革

在古时皇族中,因太子常居东宫,“东宫”便成了太子的别称,此为“宫”。而“太子少保”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官员,便得“宫保”的简称。

此官制在汉代始置,对于它的由来,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设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当中的“少”即副也,他们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职。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

“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为“师”,周武王尊他为“师尚父”。其后,汉代沿袭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设了“太子六傅”之职,专事对太子的教导,他们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

到了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是名存职异,只作为赠官加衔的名号,约等于当前的“军衔”,并非实职。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袁可立等因军功标炳,亦曾加封过“太子少保”的荣衔。

到了清代,又自雍正朝起,实行秘密的建储法,不公开立太子,但官衔仍沿古代制度,给某些有功的大臣加上虚衔,以示恩宠,如丁宝桢袁世凯岑春煊文丰等先后加“太子少保”之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