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平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平寺,俗称“锡伯族家庙”,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178巷2号。是锡伯族人出资兴建的一座喇嘛庙。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始建,1752年(乾隆十七年)扩建,后又经乾隆四十一年、嘉庆八年、光绪二十八年重扩建,寺庙日臻完善。

中文名称 太平寺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佛像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辽宁沈阳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规模建制

太平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雄伟壮观。原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58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喇嘛庙形式。主要建筑有山门、前、中、后三大殿,东西配殿等,殿内塑有三世佛,宗喀巴佛,五护法神,四大天王等神像,该庙年久失修,于解放前就已遭到严重破坏,多数建筑被拆除,就地建了厂房。现仅存中殿三间,为硬山前廊式,灰瓦顶,檀仿彩画,柱为朱红地仗。该寺原有石碑两甬,一为汉文,一为满文。其满文碑于1959年发现,当时已断裂,经修复后送沈阳故宫保存。该碑记叙了锡伯族的早期活动区域和迁徙情况及建立太平寺的经过,是锡伯族保存下来的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现已复制,在殿前树立。此外,还保存下来“锡伯族家庙”木匾一方,长270厘米,宽97厘米,厚40厘米,现存沈阳故宫。

初建

沈阳太平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太平里21号沈阳皇寺庙会所在地,为锡伯族家庙。于康熙四十六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嘉庆八年,佐领华沙布在大殿前的东西两面,刻立了两座石碑。碑文不仅记载了锡伯族家庙的创立、扩建和修缮的经过,还记载了锡伯族迁到盛京的经过,把三百多年锡伯族历史保存了下来。这两座石碑,如今尚有一座,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里。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咸丰年间驻守盛京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敬献[1]

修缮重建

沈阳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的修复工作,1984年拨款修复了中殿,由民委管理。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为加强西北边防,从盛京所属各地调遣锡伯族士兵和家属3000余人到新疆伊犁戍边。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伊犁和留居家乡的锡伯族同胞,聚集在锡伯家庙太平寺杀猪祭奠祖先,祈祝平安,并准备盛宴为远征的亲人饯行。自此,每年到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都要在太平寺举行盛大的纪念西迁活动,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西迁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