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空时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空时代

来自网络的图片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随后前苏联、美国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太空竞赛。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太空时代于2010年结束,第一太空时代主要源于军事备战。第二太空时代始于2004年,在第二太空时代中,科学将占据主要地位,探索人类在太空生存的可能性等问题。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第一太空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随着航天飞机在2010年完成最后一次飞行而宣告结束。第二太空时代始于2004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当时公布了旨在建立月球基地并随后登陆火星的“太空行动设计方案”。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 人类将于2020年再次在月球上进行太空行走, 并于2037年首次在火星上进行太空行走。

第一太空时代

俄罗斯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第一太空时代的到来。在前苏联相继将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一号」(Sputnik I)及「史普尼克二号」射入太空后,当时美国朝野人士颇为震惊,因为人造卫星的升空,在军事上代表一种重大意义,即是前苏联能将人造卫星投射到太空去,自然也就能将原子弹或氢弹投射到美国去,这就表示前苏联已经发明了洲际飞弹。美国突然面临这一变局,特拨巨款成立「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急速动员高级科学家,从事制造长程火箭技术的研究。一九五八年,美国将其第一颗人造卫星射入太空,这也显示美国有制造洲际飞弹的能力。从此以后,美、俄两国在利用火箭投射人造卫星的技术上作激烈竞赛,相继射入太空的人造卫星很多,有些作为通讯之用,有些作为测候之用,有些作为侦查对方军事设备之用等,太空成为美、俄两国展示其科技成就的场所。

美国科学家经过一段艰苦研究以后,始打破了苏俄在太空科学上超前的现象。一九六九年七月,美国成功地发射宇宙飞船,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等三人送上月球,而且能使其安返地球,开创了太空研究的新纪元。一九八一年,美国又将第一架航天飞机送上太空,从此以后美国就不断利用航天飞机前往太空,从事多项科学研究,成就十分辉煌。

第一太空时代存在两大错误。首先, 第一太空时代源于备战。俄罗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 美国人不得不跟随俄罗斯进入太空, 而对“阿波罗”计划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并不是科学, 而是全球战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哈里森施米特乘“阿波罗17”号进行太空飞行前甚至未将地质学家送上过月球。建造航天飞机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其发挥军事功能。其次, 随着俄罗斯太空计划的衰落以及后来冷战的结束,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成为太空主宰。由于将大量资金投给前景日渐黯淡的航天飞机计划, 创新工作遭到扼杀。

史泼尼克一号 ,或称史普尼克一号(俄语:Спутник-1,“卫星一号”或俄语:Sputnik,“旅行者”或音译“史泼尼克”),是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也称为人造地球卫星1号,由前苏联于1957年10月24日19:28:34 UTC (22:28:34 MSK)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卫星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在外太空史泼尼克一号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 ,并可由业余无线电用家所接收,其发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史泼尼克一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并坠入大气层,其工作寿命中,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共围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公里。

史泼尼克一号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为于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由于卫星填充了压缩氮,因此史泼尼克一号亦作了第一次人造物体作陨石探测的尝试, 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史泼尼克一号的表面,导致其内压泄漏,因此陨石的极端高温提供证据。 史泼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由于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史泼尼克一号毫无先兆而成功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如史泼尼克危机、华尔街发生小股灾,因此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二十多年的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一个主要竞争点。

史泼尼克2号 [2] (俄语:Спутник-2)是苏联史泼尼克计划之中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也是第二枚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它于1957年11月3日发射,它搭载着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这也是人类太空发展史上第一次将动物送入太空轨道运行。不幸地,由于装载容器没能从推进器成功地分离而导致温度控制系统失效产生高温而死亡,此一情况遭动物保护人士的抗议,苏联便以这条狗的崇高牺牲而致以殉难烈士之尊崇。 探险者 探险者是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 。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进入太空时代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时代。

因为化学电池寿命有限,东方红一号设计的工作寿命只有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在运行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观测表明,到2009年2月,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

虽然东方红一号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是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方面,也均超过了苏美等国首颗卫星的水平。

第二太空时代

科学占据首要地位 所有人都希望第二太空时代会有所不同: 从月球到火星的太空飞行与战争无关, 科学将占据首要地位。此外,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将不得不面临竞争。维尔京银河航天公司等数十家私人企业已开始企划以更低的成本及更振奋人心的方式进入太空。更为重要的是, 欧洲、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印度都将加入第二太空竞赛。甚至连在火星地面上销声匿迹的英国“猎兔犬”登陆器也将作为月球水源探测器而重新得到启用。我们希望, 这个时代的太空探索应成为一种全球合作, 它应是一种和平行为, 而非战争行为。此外, 从根本上讲, 它应是一项载人———而非依靠机器人的太空计划。很多人在航天飞机频频出现问题后开始认为, 载人太空飞行代价太大且严重缺乏灵活度。实际上, 英国政府最近才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而其此前所执行的所有太空政策的重点就是拒不支持任何载人航天计划。而今持这种想法的人已寥寥无几, 因为遥控设备的工作效率其实并不是很高。举例来说“,哈勃”天文望远镜在1990年被送上太空后就发现存在多处严重的光学缺陷。这些缺陷只能由宇航员去加以弥补, 而人类为“哈勃”望远镜实施的保养计划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因此, 就太空而言,今后50年应远比过去50年更令人兴奋。那末, 将来会发生什么呢?

太空生活的可能性

我们在第二太空时代需要以及可以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在太空开始生活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知道,地球很快就形成了生命———即在地球遭到强烈的陨石撞击后数亿年,而撞击本会让地球在初期———比如说5亿~7亿年成为不毛之地。而火星的情况就要好得多。火星在大约40亿年前要比地球平静得多, 火星为生命起源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事实上, 生命原本可能起源于火星, 而正是陨石上的一种缓步类动物才把生命带到了地球。因此, 如果我们证明火星存在生命的话, 那我们就能懂得我们的存在绝非偶然, 宇宙也不是一片荒漠, 而是一片丛林。

即便不存在外星人, 第二太空时代也将教给我们更多有关人类自身的知识。第一太空时代对人类科学的探索, 是以太空的视角审视我们的星球。几百年来我们弄懂了一个理论, 即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从极为不利的宇宙空间里冲出来的一个小石块。第二太空时代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是: 我们能寄希望于摆脱这个极为脆弱的圆形“小石块”吗? 毫无疑问, 我们已经成功登月, 并能在地球轨道上停留数月的时间。但尚不清楚我们是否真能在地球以外的环境里长期生存下去。绕行火星一圈就要三年时间, 这比至今任何一位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要长得多。问题显得非常严重, 太阳的一个耀斑所发出的辐射就可将被送往火星的所有宇航员通通杀死。低重力或零重力环境不仅会导致人体日益衰弱, 还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退化。据最近一次航天飞机太空飞行发现, 在太空环境里生长的沙门氏菌更具有传染性。这本身就已够糟糕的了, 但更为糟糕的是, 沙门氏菌变得更具传染性的原因是这种细菌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就积极的方面而言, 太空飞行要求我们研究人体在上述环境中的状态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医学将由此获得进展。再有, 科学家们正在通过观察人体对极端环境的反应来确定人体的适应状况。人体应对低重力和高辐射环境的方式, 将揭示其能以何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发挥功能。 [1]

天文学的彻底革命

毫无疑问, 第二太空时代将使天文学发生彻底革命。“哈勃”望远镜已接近使用寿命。替代它的是将于2013年送上太空的“詹姆斯韦布”天文望远镜。“韦布”望远镜将不会绕 地 球 轨 道 运 行 , 而 将 在 L2 位置———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点, 太阳和地球在该点上的重力会相互抵消———进行漂移。“韦布”望远镜以及在月球暗边设置的多部天文望远镜将大大提升我们的天文观测能力。所有这些能有所收益吗? 科学家们当然不会关心这个问题。我们探索太空是为了发现以及满足人类强烈的冒险欲望。但人类对利益的渴望也同样强烈。太空旅行显然是一大卖点。但这个市场在未来50年里很可能只适合巨富群体。在月球上开采钛倒是可能的。月球蕴藏着丰富的钛资源,价值连城的钛金属也值得人类耗费巨额成本将其运回地球。此外, 有许多重大科学理由支持人类登陆小行星, 那可以使人类更轻松地在商业开采领域获利。月球上蕴藏的大星氦- 3元素让人们兴奋了好几年。据认为, 这种元素可被用于在地球上创造聚变能, 但发明有关技术似乎至少尚需30年时间。 氦- 3元素的价值似乎被打了折扣。谁知道呢? 但可以确定的是, 第二太空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将努力为自身的火星之旅筹备资金———虽然它能否拨钱进行下一次登月还是个疑问,但国际社会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作。随着全球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参与太空竞争的国家可能决定单独采取行动。此外, 所有技术须是尖端技术。虽然我们在理论上知道如何登陆火星, 但我们从未实际尝试过。最重要的是, 经历两次航天飞机灾难后,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极不愿冒险, 而所有太空飞行预算将附加诸多安全要求。毋庸置疑的是, 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的话, 等待我们的将是奇迹。第一太空时代只是为开启下一道门而打开的一道门。穿过那下一道门, 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中国角色

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朝着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牵手”。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开启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地区。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 [6]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太空时代游戏

太空时代是一款以太空星球为题材的单机回合制打斗类休闲游戏。

游戏背景 公元2012世界末日之后的公元5752年,又是一次大毁灭,不同的是,经过这次毁灭地球已不复存在。人类在地球爆炸前乘坐太空船逃离了地球。从此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太空时代。

社交平台上线情况

2009年末,北京伽叶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伽叶科技”)在人人网社交平台首度推出国内第一款太空题材SNS游戏——《太空时代》。

2010年9月,《太空时代》进行游戏更新,添加“拉普兰德星系”。同时以“简·兮”服装代金券为奖品 推出“中秋国庆双节活动”。

2010年初,《太空时代》又陆续在国内漫游平台的多个大型社区上线运营。

2011年1月26日,伽叶科技制作的《SPACE-AGE》单机游戏(该版本为英文版,其中文名称亦为”太空时代“)在苹果App Store新鲜出炉。

2011年3月,《太空时代》繁体中文版在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完成测试并正式开始运营。 该款游戏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青少年玩家的一致追捧和喜爱。[1]

参考文献

  1. 太空时代,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