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失明症漫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关于《失明症漫记》,萨拉马戈说: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毫不退缩地写出了一部如此冷酷无情的作品。我的回答如下: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我的小说不过是世界的一个缩影罢了。

👓我们正在一天比一天失明,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归根结底,这部小说讲的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

👓人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人类走向人性化的道路竟是如此艰难与漫长!为什么生存?为了什么生存?怎样生存?这是我经常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当世界需要批判观点的时候,文学不应该遗世独立。

街上出现了第一个突然失明的人,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蔓延,无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

失明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灾难,一批又一批感染者被集中隔离。

食物短缺,组织崩溃,文明与尊严变得不堪一击。

人们逐渐剥离道德的外衣,陷入比失明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在这些人中,只有一个女人还能看见。

她的眼睛,是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唯一尚存的理智。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院“所有时代百部世界文学佳作”。

👓萨拉马戈100周年诞辰纪念版!

👓诺奖得主萨拉马戈传世之作,必读永恒经典,已发行300多个版本。

👓诺奖授奖词: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

👓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检验了人性的一切可能。


作者简介

若泽•萨拉马戈

(José Saramago,1922—2010)

萨拉马戈出身贫寒,自学成才,曾为修车工、文学编辑、记者、翻译、作家等。

1982年,小说《修道院纪事》的出版使他获得巨大成功。

1995年,《失明症漫记》出版,萨拉马戈获葡萄牙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

1998年,萨拉马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葡语世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瑞典文学院授奖词: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

《失明症漫记》的灵感来自萨拉马戈的突发奇想:如果我们都失明了会怎么样?他接着想:但我们其实就是盲的。依据这个想象,他书写了一篇惊心动魄的失明症寓言,道出了人类最隐蔽的欲望,揭示了文明的脆弱。


萨拉马戈曾留言,希望自己死后的墓志铭是:“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

他自称为 “时代的评论员”,将矛头对准自己所处的时代,用尽全力,以一系列具有思想实验意味的文学作品改变世界。

译者

范维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审、葡萄牙语翻译家。译有《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和葡萄牙总统授予的“绅士级功绩勋章”。

原文摘录

因为眼下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场类似失明症的瘟疫,我们暂且称之为白色眼疾,鉴于它可能是一种传染病,鉴于我们遇到的不仅仅是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巧合,为了制止传染蔓延,政府希望所有公民表现出爱国之心,与政府配合。已经患病的人住在一起,与患病者有过接触的人住在另一个地方,虽然分开来住,但相距很近,这一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作出的。政府完全意识到所负的责任,也希望这一通知的受众都是守法的公民,同样担负起应负的责任,抛弃一切个人考虑,你们要认识到自己被隔离是一种支援全国的行动。 现在,我们要求大家注意听以下规定。 第一,电灯会一直开着,任何按开关的企图都无济于事,开关不起任何作用,第二,在事先未获允许的情况下离开所在的大楼意味着立即被击毙,第三,每个宿舍都有一部电话,只用于向外面要求补充卫生和清洁用品,第四,住宿者手洗各自的衣物,第五,建议每个宿舍选举其负责人,这一项只是建议,不是命令,住宿者可以按其认为最好的方式组织起来,只要遵守以上规定和我们以后陆续公布的规定,第六,每天三次我们会把饭盒送到门口,放在门的左右两边,分别给患者和受传染者,第七,所有剩余物品应通通焚烧,除了剩饭之外,这里所说的剩余物品还包括饭盒盘子和刀叉勺等餐具,这些都是用可燃材料制造的,第八,焚烧应在该大楼的天井或者围栅旁边进行,第九,焚烧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由住宿者自行承担,第十,如若发生火灾,不论是偶然起火还是有人故意纵火,消防人员皆不予救援,十一,如若内部出现疾病骚乱或者殴斗,住宿者不应指望任何外界介入,十二,如若有人死亡,不论死因为何,均由住宿者在围栅旁掩埋尸体,不举行任何仪式,十三,患者们所住房子与受传染者们所住房子之间的联系必须在大楼中间地带进行,就是你们进去时走过的地方,十四,受传染者一旦失明,必须立即转移到失明者所住的房子里去,十五,本通告在每天同一时间播送一遍,以便让新来的人知道。政府和全体国民都希望你们履行自己的义务。晚安。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