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寿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麻姑也是中国的一位神话人物,她与寿星都是民间祈求长寿时祭拜的神仙,被人们称为女寿星不过与寿星的白发苍苍相比,麻姑则是以貌美的少女形象著称于世。百岁女寿星的养生之道 作者:太公寿 来源:《现代养生》[1]

中国神话史上的女寿星

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挂男寿星图,女的则挂女寿星图。女寿星图上画的就是麻姑。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画上的麻姑美若天仙,腾云驾雾;或是飘然行走于云端;或是双手托盘奉献寿礼:一壶美酒,数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有时候是她肩挑一根细长的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旁边一个童子背着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但是,不管哪样的麻姑图,桃和酒总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出献寿的。

麻姑献寿又是从何而来的?[2]


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姑娘。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她从小就向汉人学了一手好针线活。

一天,麻姑在一户人家做好针线活,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古时候,桃子在水果中是上品,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怀里,想拿回家给自己的父亲吃。 麻姑路过街上,看见路边围着一圈人,就好奇地朝里面看。原来有一位身着黄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老婆婆是饿的,如果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的。可是,谁也没有拿出东西给老婆婆吃。那时兵荒马乱的,青壮年都拉去打仗,田地都荒芜了,粮食很珍贵。麻姑看不过去,就从怀里拿出那只桃子,蹲下身来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缓过劲来。周围的人也都啧啧地称赞麻姑。这时老婆婆开口说:“孩子,谢谢你,能不能给我喝点粥汤?”“好呀,我就回去帮您煮去。”麻姑看见老婆婆能开口说话很高兴,她把老婆婆扶到洞街的屋檐下坐着,自己三步并做两步地朝家里走去。

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可是这事情被自己的父亲麻秋知道了,回到家便破口大骂:“这种老家伙,饿死算了!你给她吃桃子,已经是她很大的福份了。我们家的粮食本来就不够,你竟敢自作主张煮粥给她,实在是不像话!”父亲不让麻姑为老婆婆送粥,并把她关进了后屋不许外出。

半夜里,麻姑仍惦念着街的黄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她听到前屋的父亲呼呼的酣睡声,就轻手轻脚地走出后屋,从锅里舀了一碗粥,快步来到街上,但街上除了狗吠声,哪儿还有老婆婆的踪影。月光下,只见原来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颗桃核留在那里,就拾了起来。

回到家麻姑刚睡下,就看见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来了。老婆婆抚摸着麻姑的头说:“孩子,谢谢你!亏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东西,我吃了已经足够益寿延年了,你放心吧。”说着转身要离开。

麻姑噙着眼泪,受了委曲似的把头埋在老婆婆的怀里哭了。老婆婆安慰她说:“好孩子,别难过,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的。”说完就飘然而去了。

早上起床,麻姑把自己藏好的桃核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大桃树。奇怪的是,这棵桃树每年正月里开花,三月里就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每年三月引来了许多人来看热闹。阴历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麻姑就用桃子接济附近一些贫困饥饿的老年人。更奇怪的是老年人吃了麻姑送的桃子都养得很好,不仅能几天不吃饭不觉得饿,而且原来身上的小毛小病也治好了。集镇上的老年人见麻姑这样善良能干,私下都说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送桃时就称这是“麻姑献寿”了。

后来,麻秋也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而被封为征东将军,麻秋衣锦还乡后,还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将军府。而她女儿麻姑却还和往常一样和邻里们相处在一起。麻秋得知女儿情况很不满意,觉得丢了自己做大将军的面子。就派士兵砍倒了桃树,烧了原来的住房,硬逼着麻姑住进了将军府。

一次,麻姑心里烦闷,就由丫环陪着,走出府外散散心,看见集镇周围在大兴土木。许多民工在辛苦地劳动着,他们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他就问丫环是怎么回事。丫环回答说:“这是将军爷抓来的俘虏和拉来的劳工,集镇要筑城与外族人打仗。小姐你看,将军爷在那儿监工呢!” 顺着丫环指的方向,麻姑看见父亲正在用鞭子抽打每一个从他面前走过的劳工,嘴里不住地喊“快!快!”

麻姑看不下去,急忙走向前去劝说:“爹爹,让这些人也能喘口气吧。”订秋没想到女儿会到这儿来管他的事,两眼一瞪没好气地说:“去,去!女孩儿家懂什么!”说罢再也不理麻姑了。

麻姑看见民工伤病很多,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常常瞒着父亲从将军府拿些药来给民工们医治,有时还为民工们缝补衣物。民工们知道她是麻秋的女儿,都不解地说:“将军爷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女儿?”麻姑得知民工们做夜班时间很长,一直要做到鸡叫才能休息,就再一次要求父亲多给民工一点休息时间,结果还是遭到父亲的训斥。麻姑明白要再去求父亲是无济于事的,就决定另想办法。

一天夜晚,四更天,麻姑就悄悄地起床了,来到鸡窝旁,轻轻地学公鸡叫,鸡窝里的公鸡惊醒了,也昂着头,啼叫起来,集镇上的其它雄鸡听见,都跟着啼叫起来。做夜班的民工们听见鸡叫,兴奋地大叫:“放工啦!”他们为能提早放工而高兴。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公鸡提早啼叫引起了麻秋的怀疑,因为每次鸡叫都是从将军府周围开始的。于是,他派人暗查,终于发现原来是麻姑所为。麻秋很恼火,一定要惩治女儿,就叫人先把麻姑锁进闺房内。

麻姑被锁在闺房,想逃出去,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一扇窗户打开了,麻姑一看,竟是穿黄衣衫的老婆婆。老婆婆说:“孩子,我们又见面了,你和你父亲的缘份已尽,还是跟我走吧。”原来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是梨山老母,上次她吃了麻姑的桃子是普通桃子,留下的却是仙桃核,让麻姑去接济贫困老人。她觉得麻姑是位善良的姑娘,所以这次来解救她,并带她去修道成仙。

麻秋回家,想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但打开闺门,怎么也找不到麻姑。从此,麻秋再也没见到过自己的女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