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好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好义镇位于紫金县西南部,东邻凤安、上义镇,北邻古竹镇,西南部与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接壤,距县城68公里,省道广下线穿境而过。全镇土地面积89.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7578人。镇政府驻地老圩坳,距县城67公里,距惠州57公里,距深州150公里。[1]

行政概况

好义镇位于紫金县西南部,东邻凤安、上义镇,北邻古竹镇,西部和南部与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接壤。镇政府驻地在老圩坳,东距县城68公里,西南距惠州市60公里,距离深圳市150公里,秋香江、省道广下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2012年好义镇辖鹿塘、吉田、双全、宜良、小古、积良、远光、高尚8个村和好义镇居委会。全镇总面积8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6333公顷,耕地1062.8公顷。好义镇有3178户,总人口1782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026人,绝大多数为汉族。

自然条件

好义镇地势东高西低,四面山环,沿上义河两岸为丘陵盆地。西北部与古竹镇交界的笔架山为高峰,海拔516米。上义河流入境内汇入秋香江,秋香江流经境内,流向东江。盛产粮食、花生甘薯春甜桔、三黄胡须鸡等。

行政区划

好义镇划分为八大个管理区:

吉田管理区、双全管理区、小古管理区、宜良管理区、远光管理区、积良管理区、高尚管理区、鹿塘管理区

经济发展

好义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2011年底,农业总产值9876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683亩,粮食总产量9553吨(杂优稻种植率达9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种植大户发展到18家,带动农户102户,人均增收630元;加大生态林建设,打造“绿色好义”,森林覆盖率达80%。水果面积8041亩,总产1272吨,有小庄园665个;年内,新办小庄园30个,新种水果382亩。全年生猪出栏3840头,“三鸟”饲量80万只。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11年,好义镇充分发挥水利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实施兴商强镇发展战略。好义镇有小古水电站装机2000千瓦,高尚水电站装机1460千瓦,板子坝水电站装机500千瓦。2011年,总发电量994万千瓦时,总产值361.77万元。2011年东日铸造有限公司继续投资5000万元进行升级转型改造,成为河源市首个转型改造的实业,该企业目前实现年产值4.7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达128万。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香竹湾度假山庄;引进450万元兴建好义镇第一家按照三星级旅游饭店标准投资兴建的新型综合性酒店——泰源宾馆,内有多功能会议厅、28个多种格调的标准房、商务用套房和豪华套房。

好义镇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财税收入增长。2011年,实现税收总收入312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国税收入201万元,地税收入101万元,财税两税收入11万元。各类税项均超额完成任务。

好义镇大力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2011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30多户,比上年新增10户,其中餐饮业28家。全年社会消费的零售额5398.6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183.5万元,个体私营企业、餐饮行业,解决4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5亿元,比去年增加10.2%,其中,工业总产值 6.2亿元,比增 10.7 %,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增 6 %,第三产业总产值0.15亿元,比增3 %;完成税收447万元,比增27%,其中国税260万元,地税184万元,契税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754元,比增10%。

财税金融

2004年全镇完成农业税10.5万元,生猪税17.5万元,国税24.1万元,地税37万元;好义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450万元,贷款余额6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38.7%。

沿革

好义原称下义,因地处上义河下游而得名。明清属古名都下义社(约),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改称好义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一区好义乡,民国30年属尚好乡,民国34年属广义乡。建国初属第二区、第七区,1957年12月设好义乡,1958年10月成立好义公社,1961年分设上义公社,1963年3月上义公社并入好义,1973年4月分设上义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复设好义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邻凤安、上义,南连惠阳县大岚,西接惠阳县芦州,北临古竹。乡政府驻地好义圩,东北距县城70千米。

1988年,好义乡总人口2336户134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1人,总面积84.58平方千米,辖小古(章田、排顶、田心、塘面、新屋、高 、红旗7个自然村)、积良(东坑、东坪、店前、棉坪、岗岭、细窝、蕌窝、高潭、铁厂、马道、下径、梅坑、塘肚13个自然村)、鹿塘(石塘、下凹、松林、鹿呜、新墩、梅塘、石下7个自然村)、吉田(上围、金屋、上坪、禾光4个自然村)、宜良(山下、良坡、月岭、王坑、禾宜、加村、上宜、前光、新甘、增田、富兴、公岭12个自然村)、远光(罗塘、群乐、上排、下排、新营、高兴6个自然村)、高尚(米糊、上村、高坣、马王4个自然村)、双全(竹湖、石塘、仓下、康围、水口、王坑、高渡、塘排、坑口、楼新10个自然村)8个行政村。

1993年撤乡建镇。2004年,全镇辖双全、远光、吉田、小古、高尚、积良、鹿塘、宜良8个行政村和好义1个居委会,63个自然村,总面积89.8平方千米,总人口14500人,代码44162120。镇政府所在地老圩坳,距县城68千米。

82011年代码及城乡

441621118:~001 121好义居委会 ~200 220双全村 ~201 220积良村 ~202 220小古村 ~203 220鹿塘村 ~204 220宜良村 ~205 220吉田村 ~206 220远光村 ~207 220高尚村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方面

1995年,投资30万元,采用民工建勤办法,开通了圩镇到高尚、宜良至双全的公路;1996年县投资的惠州至水寨公路好义路段上等级改造建成通车; 1998年10月,投资100多万元,长3.3公里、宽7米的老圩至老圩坳公路上等级改造竣工通车,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远光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总长2.1公里,总投资39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万元,已于12月动工建设。

通讯建设

1994年,投资100万元开通容量为500门的程控电话,首期用户104户,1998年电话用户增至650户,实现各管理区通电话;1995年增设2个无线寻呼发射点,1998年有用户483户;1998年,开通移动电话,有用户100户。

电力建设

1997年已改造高尚电站;1998年10月,动工兴建板子坝电站,同时,好义、上义两镇与县供电局联合在好义老圩坳兴建35千伏变电站,即将竣工。 好义圩镇分老圩、老圩坳2个点,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至1998年,已建成区面积为0.40平方公里。1989年12月镇府投资60万元在老圩坳建成的好义镇府综合大楼,于1991年12月28日迁入办公,该楼高3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1992年,镇府投资30万元在老圩坳兴建水塔安装自来水,解决镇府周围2000余居民饮用水。1997年投资1.7万元,安装老圩和老圩坳街灯;聘请清洁工1人,清扫老圩街道,并完善了镇府附属工程及绿化建设。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镇内经济以农业为主。2004年,投资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3公顷,建设永久陂1座,开辟三面光渠道2公里,维修灌溉渠道7公里。全年水稻播种面积1.6万亩,总产5,389吨,杂优种植面积95%以上。全年新增家庭“小庄园”68个,全镇“小庄园”增至588个,“三黄鸡”、瘦肉型猪及台湾青枣、春甜桔等优质农业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壮大。无公害蔬菜,全镇种植面积扩大至1,255亩。林业,深圳鸿熙实业公司等投资760万元,形成2万余亩连片种植速生丰产桉基地。

文教体卫

精神文明、社会事业 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4年9月,小古、宜良、远光、双全、高尚等5个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12月,好义镇计生办、电信支局,分别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84户家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家庭。

计划生育

认真落实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至村政策,2004年共投入计生经费29万元,完善“三栏两室一校”建设。全镇年内完成计生“四术”任务167例,人口出生率10.7‰,计划生育率92.21%,人口自然增长率6.53‰;小古村、吉田村保持计划生育先进村;积良村、远光村和双全村保持计划生育合格村。

教育

好义镇1998年有初中1所,小学8所,在校教师142人,其中中学教师38人;中学生680人,小学生1740人。1997年投资171万元,新建好义中学综合大楼2500平方米,设置电脑室、图书室和实验室,新建500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1个。是年,“普九”工作获省验收达标。至1998年,全镇小学新建钢混结构教学楼面积6085平方米,7所小学实现了教学楼房化。1989年,好义镇教办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1992年,好义中心小学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学校。1994和1996年,中心小学教师张招英、黄观南先后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山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钟勇锋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被中国教育文库编委会评为优秀教育论文。

2004年,争取上级资金110万元兴建双全小学、好义中心小学科教大楼,至年底已完成主体工程。12月,好义中心小学、积良小学、宜良小学通过县一级学校验收。

广播电视

加快建设步伐,增加电视收视频道,年底县至镇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开通。

医疗卫生

积极帮助卫生院筹集资金,添置医疗设备,并规范药品市场的管理。全镇动员1,028户5,05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完成县下达任务。

扶贫工作

2004年8月,为积良、远光等两个村125户贫困户无偿提供鸡苗6,000只;安排扶持农村贫困户建安居工程资金9.3万元,其中双全村51户、吉田村12户,每户危房改造扶持资金1,350元;教育扶贫学生196人;就业扶贫13人。

武装

完成征兵任务6名,加强民兵集训及民兵应急分队的建设。

社会事务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殡改力度,2004年完成火化53具。

基层党组织建设

镇委确定以小古、积良等村为示范点,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年新发展党员19名。抓好村级办公楼建设,全镇8个行政村均已建起钢混结构楼房。从5月份开始,镇对各村全面实行农村会计代理制。

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月、9月先后组织市、县、镇人大代表评议镇派出所、财政、食品、计生、社会事务办等职能部门,满意率在95%以上。12月份组织部分市、县、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活动,督促检查镇委、镇府重点工作落实。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和“六合彩”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镇无发现吸毒者。2004年全镇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4人,抓获各类参赌人员15人,其中“六合彩”4人,处理治安案件40宗。全镇社会治安综合目标管理获市、县政法部门的好评。

招商引资

全镇全年合同引进资金1,82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80万元。引进深圳市鸿苑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老板,一是计划投资1,260万元,建设26,400亩速生丰产桉种植基地,到位资金385万元。年内在积良、吉田村种植1.6万亩,备耕打穴1.2万亩。二是引进深圳廖三荣先生创办积良良种养猪场1个,计划投资250万元,年产3,000头良种猪,到位资金80万元。三是引进东莞生兴针织厂,到位资金80万元,招聘员工56人。引进深圳丰源无公害蔬菜两家公司,总投资125万元,在双全村种植蔬菜1,255亩。

名胜特产

好义“三黄鸡”(皮黄、嘴甲黄、脚黄)是紫金特产,皮滑肉嫩、味道鲜美。1989年全镇饲养量7.6万只。正宗本地好义“三黄鸡”源自本地种源、本土养殖、以家庭放养杂食、非农场困饲养等养殖特点,具有天然的独特甜味和韧性。是紫金人,尤其是外出乡贤年节赠送的名贵特产。

主要吃法:客家白切鸡、水晶鸡

好义“三黄鸡”是具有好义水土特色养殖产品。除了纯正的种源,还需要生活在好义镇地域,凡离开好义地域生活超过一个星期,好义“三黄鸡”将逐渐失去原有的甜味。非本地种源,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放养,会逐渐具有这股独特的甜味,但仍无法与正宗好义“三黄鸡”媲美。

由于长时间过度的宰杀、种源少、养殖时间长等原因,好义“三黄鸡”面临供不应求,乃至绝种的困境。如何开发利用好义“三黄鸡”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关视频

航拍中国:广东紫金县好义镇农村,河两岸全是竹林,看不到几户人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