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妙玉

增加 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青春岁月
妙玉一生在 [[ 佛院庵堂 ]] 度过,可她尘心未尽,自从进了贾府,与岫烟情谊更深,对宝玉暗生情愫,又取中 [[ 黛玉、宝钗、湘云、惜春诸钗 ]] ,相与为友。
妙玉十九岁,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带了众女儿到[[栊翠庵]]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茶具、茶品、选水皆体贴各人心意,另请了宝钗、黛玉去耳房里吃梅花雪茶。宝玉不请自来,妙玉用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他斟茶,接着寻出一只竹根大盏斟与他,取笑他"饮驴",又嘱咐道:"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黛玉问水,被妙玉取笑"大俗人"。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杯,妙玉嫌脏不要了,宝玉便说情送给刘姥姥。是年冬,十月初雪,芦雪亭联诗,宝玉落第,[[李纨]]说喜欢栊翠庵的红[[梅花]],罚宝玉折一枝来插瓶,并作《[[访妙玉乞红梅]]》诗。
第41回栊翠庵品茶,妙玉待客殷勤,表现出一位茶道高人应有的茶礼仪修养。她与贾母问答之间,含有"斗茶"比拼之意:一斗茶品,贾母出题说不吃六安茶,妙玉预先献上了老君眉;二斗选水,贾母出题问是什么水,妙玉预先选了旧年蠲的雨水。这两个回合,妙玉都想在贾母前头。
茶人以雪水烹茗为雅事,如宝玉《 [[ 冬夜即事 ]]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他用新雪烹茶,妙玉则收取梅花雪水贮藏五年,品味更高。
茶史上僧尼为茶学、茶道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茶圣 [[ 陆羽 ]] 自幼在竟陵龙盖寺研习茶学茶艺,更亲聆诗僧 [[ 皎然 ]] 传授指导,终于写成 [[ 《茶经》 ]] 。茶道高僧与文人多有深交,围绕茶事吟诗作画,如灵隐寺韬光禅师与 [[ 白居易 ]] ,宝云山僧怡然与 [[ 苏东坡 ]] 。妙玉茶艺精湛,她请宝黛钗到耳房内吃体己茶,品饮中相互切磋,尤其与宝玉一来一往,机锋频出,这些描写与禅宗茶道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才华馥郁'''
'''庄学文化'''
妙玉性格带有浓郁的庄学文化色彩。古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为人生无常、终须一死。妙玉自号"槛外人",自勉蹈于铁槛之外,超越生死,超出名利场,与 [[ 《庄子》]]"死生存亡之一体""相忘以生,无所穷终"的思想同出而异名。妙玉赞"文是 [[ 庄子 ]] 的好",故自号"畸人",其要义在于特立独行,纯真无伪,通天道,远尘俗。 [[ 《庄子》 ]] 讲述了 [[ 王骀 ]] [[ 申徒嘉 ]] [[ 叔山无趾 ]] 、哀骀它等畸人的故事。他们外貌奇丑,招人嫌恶,但是精神境界非常之高。妙玉向往他们超越了有形物质世界而达到的逍遥游境界,所以引为同道。
[[File:妙玉5.jpg|缩略图|左|center |[http://a0.att.hudong.com/72/19/01300000836651127218192207448_s.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5%A6%99%E7%8E%89&src=tab_baike&correct=%E5%A6%99%E7%8E%89&cmsid=f0def63dddb6d748ffa2962d436c3595&cmran=0&cmras=0&cn=0&gn=0&kn=19#id=ab9825dcc5b66a12a92d0ab7e1766a53&itemindex=0&currsn=0&jdx=31&gsrc=1&fsn=79&multiple=0&dataindex=31&prevsn=0 ]]]
'''性格悲剧'''
在现实社会,像妙玉这样重视自我心性修养的高人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碌碌尘寰中人不同路,以致不大合外人的式,不仅权势不容,连"大菩萨" [[ 李纨 ]] 也容不下她,弱小如贾环暗地里也对她口出恶言。而且越出文本,后世"厌妙玉为人"者仍大有人在,大部分读者都在妒她太高,骂她怪癖,又嫌她过洁,骂她洁癖,如说她"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使人感到可厌、可恶、可呕" 。为了消除误解,需把握庄学文化特点和宝玉"女儿清净论",具备"了解之同情"。妙玉"世难容"的悲剧既有社会原因,又因自己心性高洁,故而常怀"花因喜洁难寻偶"、"一生傲岸苦不谐"之慨,在人世间淡泊名利,曲高和寡。
《世难容》预示妙玉结局"风尘肮脏违心愿"。在清代,"肮脏"已有"污秽不洁净"义项, [[ 李鉴堂 ]] 《俗语考原》:"肮脏,俗谓不洁者曰肮脏。"肮脏与淖泥、泥垢、污淖、渠沟连用,风尘肮脏即扰攘尘世里最污浊的地方。妙玉心性高洁,一生傲岸,贵为"金玉质",到头来却被贼寇劫去下海,陷在最肮脏污秽的泥淖中,惨遭迫害玷污,命运最为悲惨,她的悲剧寄托了作者对不合理的末世社会现实的一腔愤懑 。金陵十二钗里其他的女性虽然都有着悲剧性的命运,但是比起她们,在妙玉的身上更能看到美是怎样被摧毁的 。
==衍生形象==
4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