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威廉·琼斯杯国际篮球邀请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廉·琼斯杯国际篮球邀请赛

图片来自keeplay

威廉·琼斯杯国际篮球邀请赛(William Jones Cup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是1978年起在台湾举办的国际性篮球赛事,每年举行一次(曾因故停办 四次)。本赛事是为了纪念1970年代国际篮球总会秘书长雷纳托·威廉·琼斯对台湾篮坛的友善支持而命名。近年琼斯杯成为亚洲各国为正式国际赛备战的热身赛。

介绍

中华民国于1970年代丧失国际奥会会籍以后,迄1980年代以中华台北名义重新取得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权利的年代里,琼斯杯乃是台湾篮坛与国际篮坛交流最重要的窗口。

琼斯杯由中华民国篮球协会(中华篮协)主办。只要未出现特殊事由,都是男篮和女篮同时举办。

历届以来地主中华民国组军参赛的名义包括:国内单一球队(裕隆、国泰等)、中华队、光华队、中华蓝/中华白、大专明星、世大运。

现今国际赛赛事众多。除了琼斯杯以外,中华队能参与到的重要赛事尚包含两年一度的亚洲锦标赛与其资格赛-东亚锦标赛、亚洲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今更为东亚青年运动会)、亚洲史坦克维奇杯篮球赛(今亚洲杯)。现今其他区域历史悠久的邀请赛均已经绝迹,琼斯杯是故成为当前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甚大的友谊邀请赛。邀请赛至今各个参赛国未必若往昔般地精锐尽出,多数派出青年军应战,大多除非是该年度有亚锦赛、奥运等重要赛事,才会派出主力来以赛代训。但由于中华篮协未建立与采取分级征召或邀请球员的制度,使得中华民国在历届依然派出国内菁英参赛,失去培养新进球员为主的机会。

历史与意义

早在1966年,雷纳托·威廉·琼斯还在任国际篮球总会(FIBA)秘书长时,就已经在西班牙举办过以他为名的邀请赛,后来再于义大利巴西美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国举行。

1974年,FIBA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之例,让中国篮协成为会员;而中华民国篮协一切相关组织被停止会籍。停会籍后的台湾已无从与其他会员国进行任何交流,可谓“篮球孤岛”。1976年中华篮协新任理事长余纪忠亲自造访威廉·琼斯,请求协助恢复会籍;惟迫于当时国际政治情势仍无法恢复。[1]

威廉·琼斯于是决定,将以他个人为名的国际邀请赛在亚洲举行为一种替代,并且授权予中华篮协举办。威廉·琼斯将此授权书昭告于所有会员国,并以一订制银杯作为授权信物,且亲自在台北市主持FIBA规则讲习,使琼斯杯的裁判得到FIBA理事长的直接认证。中华民国由此得以透过威廉琼斯杯与日本、南韩、美国等会员国重启篮球方面交流。1977年第一届威廉琼斯杯在台举办时的威廉琼斯已卸下职位,挂名FIBA荣誉秘书长;他亲临现场并对台湾说:“世界篮球大家庭并没有把你们遗忘。”往后威廉琼斯年年来台,直至1980年身体欠佳并于1981年过世为止。1981年,新任FIBA秘书长波瑞斯拉夫·史坦克维奇在第五届琼斯杯亲自宣布:台湾得以中华台北之名重返奥运、FIBA。即便如此,琼斯杯仍维持非奥会模式,亦即称呼自己国家队为“中华队”、“ROC”,可以出现中华民国国旗而非仅限中华奥会会旗[2]琼斯杯既为当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挤后的一条交流活路,在前FIBA秘书长的授权下开办,此邀请赛虽非正式国际赛,仍是体育赛事里少数得以展现台湾主场比赛。

然而,这也造成琼斯杯历年来未曾邀请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队伍,仅于2005年邀请过华东女子篮球队。2008年拟再邀请时,因奥运模式问题而告吹。显见即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交流较为热络,仍有不少人士坚守著琼斯杯的最原始意义。约从1998年开始,中华篮协为了赋予琼斯杯新生命,便促使琼斯杯些微转型,邀请对象改以亚洲国家为主。今日琼斯杯成为一些亚洲国为正式国际赛备战的热身赛事。 日本、 南韩、 菲律宾、 伊朗、 黎巴嫩、 卡达、 哈萨克、 约旦均为近年琼斯杯的常客。

至于美国队早期能邀请到NCAA Div I的篮球员;后来美国逐渐不太重视奥运、世锦以外的海外比赛,就少有球技令人惊艳的球员来台。有时组编来台的美国队亦曾以传教名义而来,但偶尔还是会有球技等级明显高于亚洲水准的球员在其中。90年代后由于亚洲篮球联盟日益鼎盛,亚洲“洋将”的“职缺”愈来愈多,特别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提供职业球员相当高的薪水;为此美国队在参赛成员编组构想上也逐渐转型,改由不想参与NBA想走洋将路线的美国人组队,提供欲往海外打球的美国球员一个展现身手机会能被亚洲国家认识。

世界其他以威廉·琼斯为名的邀请赛,早在1987年、1996年后就陆续不再冠名举办;如今于亚洲的琼斯杯是唯一尚留有威廉·琼斯之名的赛事续存。

参考文献

  1. 官网介绍琼斯杯.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0). 
  2. 第一届威廉琼斯杯篮球赛中华民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