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

增加 6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jpeg|有框|右|<big>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big>[http://i0.sinaimg.cn/lx/2011/0426/U1421P622DT20110426123242.jpg 原图链接][http://style.sina.com.cn/lei/travel/2011-04-26/123677024.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 ''' (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也常译为西敏寺),是一座位于 [[ 伦敦 ]] 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区的大型 [[ 哥特式建筑 ]] 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联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 [[ 世界文化遗产 ]]
==中文译名==
教堂原名“Westminster Abbey”,其中“Westminster”直译为“西教堂”,“west”指“西”,“minster”则是指主教座堂或大型 [[ 教堂 ]] ,特别指最初附属于修道院者;“abbey”中文作修道院,是 [[ 天主教 ]] 专有名词,指该地原为天主教本笃会的修道院,因此中文传统音意合译为“西敏寺”。后来此地以修道院名为地名,发展成今日的威斯敏斯特,也是伦敦中心的两个市级行政区之一(另一个是伦敦市)。1579年以后,教堂改名“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名称中的“Westminster”已不是修道院名而是地名了。
统称译法现在主要通行于台港澳和海外华人地区。而在 [[ 中国大陆 ]] ,是按照地名一般采音译的方式,改译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
由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本身规模宏大,在华人界亦常被译作“西敏寺大教堂”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但根据英国国教会的正式划分,1560年之后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已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大教堂”(座堂)地位。(伦敦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 [[ 圣保罗座堂 ]] ,英国国教会首席主教座堂则是 [[ 坎特伯雷座堂 ]] 。)
==历史==
传说中威斯敏斯特教堂在Saberht国王(Sæberht of Essex)时期就已经建成,最初建在泰晤士河中的一个小岛上。1045年至1065年间按照忏悔者 [[ 爱德华 ]] 的命令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萨克逊王曾发誓要去朝圣,却没有信守诺言,教宗叫爱德华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赎罪。威斯敏斯特教堂最早是为本笃会教士而建的,于1065年12月28日完成。
1245年-1517年间威斯敏斯特教堂再次重建,第一阶段的重建工作由 [[ 亨利三世 ]] 组织,但是大部分的工作是在 [[ 理查德三世 ]] 时期由建筑师亨利·耶维尔(Henry Yevele)完成的。1503年亨利七世叫人建了一个礼拜堂。
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后,1534年威斯敏斯特教堂修院也被国王控制,并在1540年关闭。这段时期内原本给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拨款都全部被转移给圣保罗座堂。在女王 [[ 玛丽一世 ]] 统治时期威斯敏斯特教堂曾短暂地重开,但在1559年, [[ 伊丽莎白一世 ]] 再次关闭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威斯敏斯特教堂,但规定由王室直接管理,并把建制从修道院改为法政牧师团。 从此管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人不再是主教,而是主任牧师(dean),而且由国王任命。直到19世纪,威斯敏斯特教堂是除牛津和剑桥以外英国最重要的 [[ 学术 ]] 重镇。钦定版圣经旧约的前三分之一和新约的最后二分之一就是在这里被翻译成英文的。
==视频==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