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嫘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嫘祖镇位于西平县西部,距离县城35公里处,东靠师灵镇、杨庄乡,西临舞阳县辛安乡,南与芦庙乡相连,西南与出山镇、舞钢市枣林镇毗邻,北与舞阳县吴城镇接壤。是漯河、舞阳、平顶山三县、市交汇处。辖区共20个行政村,面积67.3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9293人(2017年),耕地面积6万亩。嫘祖镇原名吕店乡,2016年3月26日,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西平县撤销吕店乡设立嫘祖镇的批复》(豫民行批〔2016〕4号),撤销西平县吕店乡建立嫘祖建制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1]

行政区划

嫘祖镇辖吕店、刘楼、张店、前陈、烟墩、董桥、洼郭、簸箕张、洪村铺、宋庄、焦湾、张于庄、李寨、蓝衣赵、吴庄、常寺、邵庄、后赵、张堂、圈王等20个行政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嫘祖镇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多集中在汛期。境内有洪河、洪溪河、西草河自西向东流淌。农田灌溉和人畜生活用水基本依赖地下水资源。

土地资源

嫘祖镇西南部有北寺山,镇境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67.3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63700亩,主要是黄棕壤土。

人口民族

嫘祖镇2014年有12623户,44285人,其中农业人口42118人,非农业人口2167人,民族数较多,排西平县第二。

39293人(2017年) 。

经济概况

嫘祖镇2013年生产总值8570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2733万元,农业经济总收入4187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7236元,比2012年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47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25%。2014年年生产总值11141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完成82808万元,农业经济总收入56106万元。人均纯收入8235元,比2013年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87万元。

历史文化

董桥遗址

位于嫘祖镇董桥村东南缓坡岗地上,南临西草河。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6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高出河床地约5米,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东周文化及汉代文化等不同时期文化遗物。仰韶文化以泥质红陶与与姜黄陶为主,加砂红陶次之,个别为加砂灰陶。陶器表面多为素面,少量为凹弦纹、红色彩带纹等,从采集的生活用具看出器形有鼎、罐、盆、钵、碗、杯等,生产用具有石斧、石锤、石杵、砍砸器、陶纺器、带穿陶器等。龙山文化以黑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主要有蓝纹和绳纹。器形有鼎、罐、钵、器盖等。二里头文化,遗物较少,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多。东周文化,以泥质陶为主,加砂陶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也有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绳纹次之,另有弦纹、模印、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鼎、鬲、罐、盆、豆、器盖、瓮、盂、钵、碗、板瓦、简瓦等。董桥遗址时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又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东周文化、汉代文化等多种考古文化共存的古聚落遗存,遗址面积大,延续时间长。200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正妃,是她发明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和黄帝一道开创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神话传说中把她说成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西平古为西陵(《水经注》载"西陵平夷,故曰西平")。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讨会、中国姓氏研究所、河南省炎黄文化研讨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云集西平县,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蚕神嫘祖故里地望、嫘祖文化及嫘祖文化产业开发等进行了学术探讨。 专家最终认定:西平县吕店乡的董桥遗址就是嫘祖故里。2007年6月"中国嫘祖文化之乡"顺利通过了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