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雀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孔雀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双龙街乡孔雀村孔雀寺岩壁间,与茗山寺景区相邻,距安岳县县城60公里。孔雀洞石窟主尊——佛母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四臂,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场景。其精美程度甚至高过了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石窟造像,无疑是中国西部安岳石窟中的一朵奇葩!

简介

明代隆庆四年(1750)僧崇智在此建寺。因先人刻有孔雀明王,故命名为孔雀寺。其洞依岩而凿,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有大小龛窟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6处,集中刻于孔雀洞、三佛洞、阿弥陀佛洞、观音经变龛和地狱变龛内。此处造像开创于北宋,最引人注目的是孔雀明王造像,龛正中刻一立体全身孔雀,高2.3米,其上趺坐一个四臂之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宝冠,胸饰璎珞,身著双领下垂大衣,左手执莲蕾,左下手捧蟠桃,右手握雀羽,右下手托贝叶经。秀丽大方,造姿优雅,保存完好,晚唐经目石塔,高12米,8方3层,浮雕小佛像24尊,共刻佛名经目144部。该洞构思别致,造型奇妙,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孔雀洞后山顶上,有一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高15米,8方3层,浮雕小佛像24尊,该塔古朴秀丽,保护完好,在四川省石塔中属罕见[1]

明王是佛菩萨为降伏诸魔而示现的化身。《真伪杂记》十三说:“明者光明之义,即象征智慧所谓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所以叫明王。”在密教中,听从如来的教令,为摄召众生而示现的忿怒形者。孔雀明王亦称“佛母大孔雀明王”,一般明王多现忿怒像,令普通人有难以亲近之感。而孔雀明王则形像优雅、慈蔼可亲,而且以极具诗意的孔雀为坐骑。古印度相传孔雀为毒蛇的天敌,并被神化。孔雀明王即是孔雀神的化身,传说为女性,有四臂,合手分别持莲花、俱缘果、吉祥果、孔雀尾坐于莲座上,莲座又驮于孔雀背上。孔雀明王背上有雄孔雀之彩翅,十分威武美丽。该神能除毒灭灾,镇定天变地异。    岁月流转,曾经香火繁盛的孔雀寺变得萧条破败。当年孔雀洞能保存下来,全靠一户洞外的人家。文革时期人们说要炸毁孔雀洞,但由于这户人家居住于此,孔雀明王洞连着其厨房无法单独销毁,所以孔雀洞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多年之前这房屋倒塌消失,据说国家给这家人五百元的管理费和三百元的狗食费责令其负责看管这处文物,但实际落到这家人手中的钱只有人三百元,狗食费100元,余下的不知被那一级克扣了。

5·12大地震,孔雀洞部分损毁。为了保留这难得的石窟精品,安岳县对孔雀洞、茗山寺等进行了维修加固。2012年6月21日,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安岳县卧佛院摩崖造像环境整治工程、茗山寺石窟、孔雀洞石窟经目塔灾后抢险工程进行验收[2]。如今,旧貌换新颜,深山之中的孔雀洞不再荒草萋萋、无人问津,而是在新建成的窟檐下得到了迟到的保护。现在,它已是寻古探幽的朋友来安岳寻宝的必去之处。

视频

孔雀洞 相关视频

安岳石窟:孔雀洞
孔雀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