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儒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儒泳
出生 1927年6月 浙江宁波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北京师范大学
职业 生态学家
研究领域
医学

孙儒泳 [1]>

  • 生态学家 男,1927年6月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履历[2]>

  • 1949年-1951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
  • 1951年 大学毕业;提前半年留教任助教。
  • 1952年 参加中国共产党;1954年转正。
  • 1953年 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 1954年 保送到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研究生。
  • 1958年 获副博士学位回国。
  • 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师。
  • 1978年 任副教授;1984年任教授。
  • 1986年 为博士生导师。
  • 1993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动物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研究》编委,美国《生理动物学》 编委。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普通田鼠(Microtusarvalis)和森林中的欧鼦(Clethrionomysglareolus),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研究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变化,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以20℃下ADMR为主要参数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应予以修正;提出恒温动物的恒温能力的一个新指数,在应用上优于Ricklef指数;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呈“S”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主要奖项

  • 《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
  •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奖励
  •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1. [1]中国科学院
  2. [2]孙儒泳-著名生态学家介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