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汉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汉董
出生 1939年11月 云南保山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云南大学
职业 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
研究领域 医学

孙汉董 [1]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 男,1939年11月生,云南保山人。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 1958-1962,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学士
  • 1980.10-1982.04,日本德岛大学药学部,研修
  • 1988.05-10 日本京都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
  • 1983-198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 1989.06,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 1984-199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室主任
  • 1990-199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 1996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03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6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系统研究了我国唇形科香茶菜属、红豆杉科、五味子科、伞形科、樟科及地衣类等科属的200余种植物的资源和次生代谢成分,分离鉴定了1500余个单体化合物,阐明了这些植物的化学物质基础,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源,发现了新化合物500余个,有开发应用价值的20余个,发展了萜类化学,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的结构,揭示了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还开发了中国橡苔香料、新型昆虫驱避剂等。

主要奖项

  • 1995年获“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二等奖;
  • 1998年获“中国樟属植物资源及芳香成分”中国科学院三等奖;
  • 2002年获“云南省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 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009年 获二00八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本草人生[2]

学化学出身,却研究了50多年植物

虽然研究了50多年植物,但孙汉董本科念的是有机化学。

孙汉董的求学路不算平坦。第一次离开老家云南保山时,他揣着10元钱,独自坐了4天车才到达云南大学。因为没有路费,大学四年他都没回过保山。

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孙汉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准备去北京工作。然而,在有机化学老师竭力推荐下,他被临时调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启了自己与植物化学半个多世纪的缘分。

1980年,年过40岁的孙汉董远赴日本,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化学。“那时候日本对香茶菜属的研究已经有了20多年的积淀,不管是技术设备,还是研究水平和方法,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两年后,孙汉董回国,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合作研究。

1986年开始,日本的导师再三邀请孙汉董前往日本读博,但孙汉董手头尚有不少课题,未能成行。1988年,年近50岁的孙汉董终于成行。靠着深厚的研究积淀,不到一年他便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孙汉董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曾劝他留在日本并许以优厚待遇,但他毫不犹豫决定回来,“人家国家再好,也是人家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家庭在中国,祖国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来”。

发现冬凌草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五味子化合物应用价值

上世纪,河南林州一带食道癌高发,当地百姓用一种名叫“冬凌草”的草药泡水喝,对于治疗食道癌、贲门癌以及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有一定疗效。1975年,河南冬凌草协作组找到孙汉董,开始合作研究冬凌草。半年后,孙汉董和同事们发现了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目前,以孙汉董的基础研究为依托开发的冬凌草药物,年销售额高达四五亿元。

孙汉董与国科大研究生交流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     

上世纪末,孙汉董团队开始了对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在传统中药中运用极为广泛,但过去因条件所限,对其有效成分所知也有限。”五味子科植物在我国一共有30多个种,孙汉董研究团队已经系统研究了24个种,发现了500多种新化合物,特别是发现了结构新颖的五味子降三萜类化合物,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科研要讲求创新,更要讲究系统性

几十年如一日,孙汉董团队始终咬定一两个科属植物进行系统研究。他说,做研究不能浮躁,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讲求创新,更要讲究系统性,这样才能深入,才能不断有所发现。

73岁以前,孙汉董还会带团队前往云南迪庆采集香茶菜属植物。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孙汉董很难再到野外。不过只要不出差,他仍然每天到实验室。

对于研究团队,孙汉董在工作时间上极少提要求,也极少对团队成员发火,说起话来也是不紧不慢,然而团队成员却非常自觉。他说,“我们这个行当是动手科学,不能单纯按照八小时来计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1]中国科学院
  2. 孙汉董的本草人生   ,党政机关网,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