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孙衣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衣言(1815~1894),清代官吏、学者、藏书家。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斋名逊学,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太仆寺卿,寻以及乞归。生平努力搜辑乡邦文献,刻《永嘉丛书》,筑"玉海楼"以藏书。有《逊学斋诗文钞》。

孙衣言
孙衣言0.jpg
出生 (1815~1894)
国籍 中国
别名 字绍闻 号琴西,晚号遁披
职业 藏书名家

人物生平

孙衣言(1815~1894),清代官吏、学者、藏书家。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斋名逊学,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太仆寺卿,寻以及乞归。生平努力搜辑乡邦文献,刻《永嘉丛书》,筑"玉海楼"以藏书。有《逊学斋诗文钞》。 孙衣言原为瑞安陶山潘岱人,后居县城金带桥。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三十年举进士。后以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参与《宣宗实录》编纂,曾独编《夷务书》100卷。 咸丰八年(1858),任上书房师傅。时英法联军入侵天津,举朝争议和战不决,衣言两进封章,提御兵之策。任安庆知府,广施惠政。同治四年(1865)丁忧,任杭州紫阳书院山长。五年二月,遵旨筹划,上《密陈夷务疏》,以为"道光二十年以来办理夷务,无事不识,而尤莫误于不争天津海口,驯致庚申之变"。十一年,任安徽按察使。光绪元年(1875)八月,升任湖北布政使。三年二月,调任江宁布政使,整饬盐务、厘捐,明断疑狱,治有政声。因频抗两江总督沈葆桢提用库银,论学论治每于沈前盛称曾国藩,遂于五年内召为太仆寺卿,称病不赴任。六年,讲学于瑞安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众。十四年,建藏书楼,因孙希旦以博学而专校宋王应麟《玉海》一书,且"玉可宝而有用,海之藏无不具",故名玉海楼,藏书十万卷,其中多积年搜罗的乡邦文献,并亲订藏书规约,允许有志青年入阅。光绪二十年十月,卒于里第,享年八十。


人物轶事

衣言秉性刚直,学宗永嘉经世之说,古文词导源于司马迁、班固,盛称陈傅良、叶适

诗文为南宋之最,诗嗜山谷,词宗稼轩,书法习柳体,形神兼得,刻镌于石者,遍见浙南各地。毕生致力于阐述永嘉遗学,搜辑遗佚文献编成《永嘉集》74卷,校刻"永嘉丛书"13种,收录乡哲遗文佚事,编有《永嘉学案》及《瓯海轶闻》57卷。在衣言带领下,弟锵鸣、次子诒让均以全力发扬永嘉之学。黄体芳自称"弱冠从吾师游,每侍从,辄闻吾师称南宋乡先生之学以教学者,有所论著,必三致意焉"。

遗著除以上列举者外,有《逊学斋文钞》正续十七卷、《诗钞》正续十五卷、《娱老词》一卷。

其诗如今,位于温州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的会文书院门口还有孙依言撰写的楹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该对联出自孙依言之诗《题会文书院》

兄弟同时奋薜萝,北方千里就磨磋。

遂为浙学文斯在,直到横阳士尚峨。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

荆榛重辟宗风远,莫但比邻听酒歌。

家世有藏书之风,祖父孙祖铎,即

有"诒善堂"藏书楼。道光三十年(1850)入翰林,历官布政使、太仆寺卿。性好学,喜谈论经济,工于书法,以柳书为最。尤好聚书,官翰林时,购书极为方便,恣意购求,10余年间先后收有范氏"天一阁"、祁氏"澹生堂"、钮氏"世学楼"、毛氏"汲古阁"等数十家旧藏,还有曾国藩、钱泰吉、何绍基、姚复庄等人赠书和书稿,收书至9万卷。因旧居狭窄,又另建一楼为"逊学斋",莫友芝题写匾额,南北向间各五楹,专辟为藏书之所。因极推崇宋代学者王应麟,尤为羡慕《玉海》200卷,遂名其藏书楼命名为"玉海楼",由潘祖荫书写额名,并亲自订立有《藏书规约》管理"玉海楼"藏书。"玉海楼"藏书既精且博,与宁波范钦"天一阁"、南浔刘承干"嘉业堂"合称"江南三大藏书楼"。入藏之书多善本秘籍,由名家校勘批校甚多,尤以地方文献、先贤遗著为藏书特色。编有《晒书目录》,著录图书1 052种,13 000余册。杨仲渔、何子浚为之编有《逊学斋书目》4册。他不拘旧律,藏书乐于借人阅读。撰《玉海楼藏书记》说:"乡里吼声,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缪我月,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又于光绪元年(1875)捐献书籍190余种,200余部给敬敷书院,以供学生学习。辑印刊刻《瓯海轶闻》、《永嘉集内外编》、《永嘉丛书》等巨帙。卒后,藏书大部分归于浙江大学图书馆。"玉海楼"至今保存完好,现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郭沫若书有"玉海楼"及其对联一幅。子孙诒让,购书益富。著《瓯海轶闻》、《永嘉古文词略》、《永嘉内外集》、《逊学斋诗文抄》等。



艺术特色

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