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宁太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太一

宁太一[1],名调元,字仙霞,一字太一,醴陵东富人也,性豪侠,美丰仪,有智辩,长于文。幼受业于县人刘师陶,稍长入渌江书院,从山长吴德襄治朴学。

基本信息

出生时间 逝世时间 出生地点 醴陵东富 字号 字仙霞
1883年 1913年 本名 宁太一 别称 名调元

人物生平

逾岁肄业长沙明德学堂,时黄兴、张继等任教习,倡言革命。太一体认深切,于是集同志组大成会,寻并为华兴会。会端方为湘抚,派高材生留学日本,太一与焉。抵东京,尽结识革命魁杰,且加入同盟会。未几返湘,与禹之漠等组湘学会,日事革命鼓动,创办《洞庭波》、《汉帜》,著论痛诋时政,倡言倾覆满清。为当局所不容,逮其下狱,作《碧血痕》以明志。及清帝逊位,乃赴沪主办《民声报》,寻弃去,出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日与粤中名士饮酒赋诗,寄情山水。既见袁世凯据位专横,罔顾民意,以为非去之无以定国是。遍游东南各省与陈其美、李烈钧、柏文蔚、谭延闿诸督,定七省联合之约。于是推黄兴总军事,太一长秘书,组联军以讨袁。未发,太一以武汉南北枢纽,兵家必争,潜入汉,欲纠鄂军以附义,事垂有绪。未几事泄,为黎元洪所执,于民国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就义于武汉抱冰堂,归葬醴陵西山。死年三十有一也。.

社会评价

事闻,远近悼惜,章炳麟、吴敬恒、蔡元培、张继不远千里来吊其墓。及北伐功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乃下令褒扬曰:“先烈士宁调元,赋性英毅,学术湛深。早岁奔走革命,屡频危难,矢志益坚。癸丑之役,联络长江各省密谋响应,尤著勋勤,不幸中途被逮,就义武昌。追怀壮烈,轸悼弥深,亟应特予褒扬,用阐幽潜,而资矜式。”

墓志铭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及湖南省政府拨帑修墓建亭,三原于右任撰纪念碑并书。其文曰:“君讳调元,字仙霞,一字太一,醴陵宁氏。祖若崖,父子承。君少有大志,清祀将替,欲阴结豪杰以图光复。尝师事黄克强先生,立大成会,又易曰华兴会,既而游日本,入孙总理所创同盟会,益肆力革命。为人刚果有智略。适日人发布所谓取缔留学生规则,众大哗愤,辞旨犀利赡美。于是归国者以万计,乃有在上海设立公学之事。君因葬同志陈天华、姚宏业回湘,触当路忌,走沪创办《洞庭波》及《汉帜》杂志,昌种族之辨,几为侦者所得,复东渡日本。时吾党方立民报于东京,君颇奋笔其间。岁丙午,萍醴革命军起,党人推君回国策应。至长沙,闻军败东返,抵岳阳,被捕。有司质讯,军萁踞不屈。刘泽湘以百口保君,得系府司狱三载。日课书史,遂博涉群籍。思表彰明季节烈之士,著《碧血痕》一书。久之湘绅陈文纬、龙璋营救君出狱。辛亥武昌起义,君自沪趋汉,读西报,知清廷载粮犒军,飞报九江司令截取之。清在鄂军舰,卒以饥降。民国成立,授广东三佛铁路总办,厘剔积弊,路政以肃。二年,袁世凯称帝,君联合东南各省同志,发兵抗之,黄克强先生总军事。以武汉重镇,黎氏方睦于袁,不取为患。君潜行至汉谋举事,不克,死者七十余人,逮君下狱。及宁汉讨袁军相继覆没,君闻而痛哭,赋诗托愤,竟以九月二十五日就义武昌抱冰堂,年三十有一。惜哉!三佛铁路局吏晏国向为购具以殓。越日,刘谦归其亲,葬醴陵西山。君长于文辞,殁后,柳亚子、傅君剑刊其遗著十二种行于世。妻阳氏,子鸿猷,女鸿雪。君廉洁自持,家无余蓄。殁后二十有二年,国民政府追念旧勋,明令褒君伟烈,发帑金修治坟墓,恤其家。爰勒贞珉,昭示来者。铭曰:洞庭波兮终古汤汤。碧血著论兮,悯国族之沦亡。汉帜拔兮与日月争光。愿来者继其志兮,庶道行而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