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宁调元

增加 4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宁调元.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t01bb588e57d9a0bdbe.jpg 原图链接]]]}}
[[宁调元]](1883 —1913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ref name="中华英烈网">{{cite web |url=http://www.chinamartyrs.gov.cn/YingXiongShiJi/RenWu_info/CA8487A51A4F49FCB08F916DEBE839B0.html?type=yxsj |title=宁调元| accessdate=2019-02-13}}</ref>
==人物生平==
===留学日本===
宁调元祖先原籍[[江西省]]莲花县,后迁湖南省攸县,再迁醴陵县东富镇。宁调元出生于一个小土地经营者家庭。幼受业于刘师陶。稍长入渌江书院,从院长[[吴德襄]]习训诂、考据。自幼聪明好学,13岁以前秉承父教,后受业于同县[[刘师陶]],稍后入渌江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1903年7月),19岁考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张继]]等思想影响,加入黄兴等组织的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1904年参与华兴会长沙起义的筹划,起义因事泄失败,入经正学堂学习。1905年由学堂保送获公费出国,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学。宁调元不仅与黄兴重逢,而且和著名的革命党人陈天华结为好友。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布“取缔规则”(《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对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多所限制。中国留学生认为这一规则“有辱国体”,发动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忧愤投海,中国留学生的情绪更为炽烈。宁调元是罢课斗争的积极分子,曾被选为文牍干事,起草了大量宣传品。
北伐后,国民政府下令褒扬,称“先烈士宁调元,赋性英毅,学术湛深,早岁奔走革命,屡濒危难,矢志益坚。癸丑之役,联络长江各省密谋响应,尤著勋勤……”并拨款修墓建亭。于右任撰书碑文,柳亚子与傅熊湘编印《[[太一遗书]]》传世。
==人物年表==
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一岁
冬,为广播革命种子,倡办渌江中学堂,请假回醴陵,兴建校舍,奔走于醴陵长沙间,终于将学堂办成。
1905年( [[ 光绪 ]] 三十一年乙巳)二十三岁
湖南省选派学生赴日本留学,宁调元亦在其列。途中经武昌,[[湖广总督]]张之洞欲设酒饯行,示意学生行跪拜礼。宁坚决反对,得众人赞成,此事终于取消。
9月25日,宁调元以“内乱罪”被杀害于武昌抱冰堂。
==代表诗作==
===【早梅叠韵】===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人物革命家]][[Category:烈士]]
97,9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