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简介

安农溪分洪堰风景区位于宜兰三星乡大洲村与冬山乡柯林村的交界处。 安农溪流至此地, 经由分洪堰的闸门,将河流分成为南北两条水路,一条北流三星,一条南流冬山。

以前称为“电火溪”,是一条人造的河流。日治时代大正11年(1922),天送埤水力发电厂完工,电厂截取兰阳溪中游的溪水,透过引水隧道,输送至天送埤,利用两地高低落差的水流冲力进行水力发电。 电厂排出的尾水道,造就成为一条新的河流,就被称为“电火溪”。 电火溪流向三星、冬山、五结, 提供当地农业的灌溉用,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农业产量。电火溪也因此兼具水力发电与水圳灌溉的功能。 农业社会的时代,有土斯有财,财富来自于土地的耕作收成,而土地耕作有赖水源,所以掌握水源才能确保土地的收成。

清代台湾社会族群冲突频传,漳泉之间的械斗,闽粤之间的血拼, 常是因争水而起冲突,即使同乡好邻,平时相处和睦,遇干旱水源不足时,也会因抢水而大伤和气。 安农溪分洪堰的创建,源于民国五十年代(约1960年代),当时因农业用水不足, 三星乡与冬山两发生争用农水的风波,两乡乡长几乎为此大动干戈。后来政府决定兴建分洪堰, 将电火溪的河水一分为二,分流往三星乡及冬山乡,化解两乡用水冲突,让两地农民可以安心耕作, 政府也因此将电火溪改名为“安农溪”。

安农溪分洪堰规划为风景区

园区占地两公顷,园内设置池塘、曲桥、步道、草地树林等庭园景观及凉亭休憩设施,供游客来此游憩。 此外,安农溪两侧溪岸则有堤防步道,结合安农溪自行车道,游客可以来此散步或骑车欣赏河岸风景。 分洪堰风景区主要位于安农溪南岸,与北岸的大洲村有一座分洪桥相连,北岸及南岸都设有停车场。

从北岸进入,先在分洪桥眺览溪流风光。 安农溪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仅中间有溪水, 两侧的泥滩河床地,已为青青草地。过桥后,进入公园,公园内有一涌泉池,所以这里又被称“涌泉公园”。 公园内以草地为主,草地青翠,几棵落羽松点缀其间,环境颇优雅,步道可以环大池塘一圈,有曲桥可以通往湖中小岛。 绕了一圈公园,然后沿著河堤步道走往上游方向,河堤步道为安农溪分流之后的界线,狭长的堤岸, 两侧栏杆外即为沙洲泥地,芒草及杂草丛生,走至堤防尽头,即为分洪堰,设有四道水闸,左右各二,将安农溪一分为二。 分洪堰有步道可通安农溪南北两岸。往北岸,可接北岸的河堤步道,绕回分洪桥,返回安农溪分洪堰风景区。 环绕一圈,含河堤步道及园内步道,长约1.5公里,步行时间约三、四十分钟,是一条很轻松的秋游路线,可以欣赏河岸风光, 观看白鹭飞翔,并参观分洪堤堰水利设施。

柯林涌泉生态教育园区

从分洪堰的水闸门走往南岸,约500公尺远,就可以抵达柯林涌泉生态圳路教育园区。

沿著南岸的堤防道路,走往上游方向,前行约二百公尺,左转大埔二路,续走三百公尺, 即抵达柯林涌泉园区入口。 整个园区没有明显的范围,是由附近的水圳圳路所组成,而有农宅交错其间。 附近农宅都是所谓的农舍别墅,户户房舍妍丽,庭园优美,有青青草地,与圳路相映成趣, 来到这里,宛如闯入桃花源地。 生态圳路大致以大埔二路为中线,分为东西两区,两区都有圳路,可以环绕,接回大埔二路的两座水泥桥。 较南侧的桥梁是涌泉与水圳的交会处,此处溪清浊分明。 接著来到一处水闸门,名为“柯林涌泉排水制水门”,是用来调节柯林涌泉的水流量。 早期柯仔林地区的农业用水依赖这里的涌泉,筑有柯仔林圳,成为当地的农业灌溉用水。 后来宜兰农田水利会争取农委会补助,将柯林涌泉及附近的水圳整治为圳路生态公园,提供民众来此郊游踏青。

水门之上有步道,可以越过圳道,对岸有一小广场,设有一座望月亭,可以欣赏圳道风光。广场两旁都有步道, 可以返回水泥桥,或衔接另一水圳路,从大埔路另一座水泥桥走出来。两座桥相距不远,很快就环绕一圈,接著走往水泥桥西侧另一边圳路。 进入西边溪岸的枕木步道,终于见识到柯林涌泉的真面目,这一边的溪水完全是天然涌泉构成的。 乍看还觉得水色有点污浊灰暗,近看才发现清澈见底,因水底为灰黑色的泥巴,所以水色倒映而显现灰泽。清澈的水底,有涌泉冒出,不停的窜出小气泡。

涌泉小溪,狭长而秀丽,偶有小水潭,沿途林荫怡然,圳路旁与农舍别墅的后院相连, 仅有矮篱相隔,民宅依水而建,后院园与圳路相通,随时可以观赏涌泉,漫步圳路,居住环境,教人羡慕。[1]

视频

经济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 宜兰秘境-安农溪之美

【宜兰上将泛舟】我真的不知道安农溪的水这么湍急!是我不好!

台湾,你好 宜兰三星 分溪为二 看安农溪分洪堰 - 空拍美景系列

3D文创协会来去宜兰安农溪

台视新闻 宜兰安农溪泛舟季120名额邀妈妈免费划

行政院影音快递 营造安农溪亲水环境 推动水环境建设典范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