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12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12运输机简称安-12,北约代号“幼狐”(CUB),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由安-10旅客机发展而来,但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和机尾。

简介

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850架,其中军用型700多架,民用型100多架。安-12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安-12除供苏联本国军用和民用外,还向波兰、印度、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十多个国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

安-1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运输机,第一架原型机于1957年12月16日首飞。试飞中曾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在空中打开货舱后大门时,无法关闭。由于某些原因,安东诺夫不得不取消货舱的密封,只在驾驶舱和紧接其后的中部机舱(可容纳14名乘客)采取密封增压措施。安-12的后舱门由品字形排列的3块校接壁板组成,没有整体货桥。它不能像美国的C-130[1]等飞机那样,当后舱门的一部分向外放下时,构成货桥,使车辆直接驶入货舱,而安-12的货桥是在地面上另加上去的。

安-12的后机舱(货舱)可容纳100名伞兵,或65副伤员担架,或2门小型火炮加一辆拖车,或一辆中型坦克。由于后机舱不密封,所以运送大批兵员时,飞行高度要限制在5000米以下。安-12的机身后部没有采用件壳式后舱门。它的机身后部是平面形的,这样的设计对结构和气动都有好处。不知是否巧合:美国的大型远程运输机C-133“运输霸王”大约与安-12同时,从生产的第8架开始,将它的后机身从锥形改成了扁平形(海狸尾)。

安-12的尾部设有炮塔和警戒雷达,并配备有2门23毫米口径航炮。1965年在军用型基础上发展成为民用型的安-12B,它的尾部炮塔被改为卫生间。

安-12是一种用途广泛、使用时间较长的运输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俄罗斯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少不了它的出场。

安-12共有几十种改型,共生产1247架。曾向17个国家出口了100多架。我国从1966年底开始引进。我国生产的运-8(Y-8)飞机系列也是以它为原准机发展而成来的。但机载设备更先进、性能更好,已成为我国空中运输的重要力量。

设计发展

安-12原型机于1957年3月首飞。定型生产超过900架,军用民用均有涉及,1973年停产。安-12BP于1959年进入苏军服役。其规格、尺寸、性能与同时期的美国C-130大力神运输机非常相似,被视为其对应版本。

中国版本

1960年代,中国从苏联购买了若干架安-12运输机试用,并计划在国内设置生产线。但随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不予技术授权,生产计划未能成行。安-12后来在苏联已经停产,也不能购买整机的状况下,中方决定自行研制,开始制造飞机。1975年,中国在其基础上仿制的运输机首飞成功,改变了这一状况。直到1981年,中国已经完全具备独立制造安-12的能力,并已经以“运八”[2]为投产的运输机命名,此后即使俄国乌克兰退役了他们的安-12机队,运八仍继续的发展,并逐渐跳出安12的框架,发展出独立的衍生型号和改进型号。

视频

安-12 相关视频

安-12中型运输机:战斗民族的“大力神”
空军基地:安-12军用运输机起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