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宋武帝

移除 18,907 位元組, 4 年前
参考资料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宋书·卷三·本纪第三》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
 
==参考资料==
 
1.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
2.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
3. 《宋书·礼志二》:“宋武帝永初元年,诏遣大使分行四方,举善旌贤,问其疾苦。
4. (梁)裴子野,《宋略.总论》:“永初末岁,天子负扆矜怀,以燕、代戎幄,岐、梁重梗,将誓六师,屠桑干而境北狄,三事大夫顾相谓曰:‘待夫振旅凯入,乘辕南返,请具银绳琼检,告报东岳。’既而洮弗不兴,即年厌世”
5.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一卷》:“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
6. 《宋书·后妃传·孝穆皇后》:“后以产疾殂于丹徒官舍。”
7. 《宋书·刘怀肃传》:“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举高祖。高祖从母生怀敬,未期,乃断怀敬乳,而自养高祖。
8.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及长,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奉继母以孝闻。”
9.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帝素贫,时人莫能知。”
10. 《晋书·王谧传》:“初,刘裕为布衣,惟谧独奇贵之,尝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
11. 《魏书·刘裕传》:“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
12.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众数千,帝便与战,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帝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13.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十二月,桓玄篡位,迁晋帝于寻阳。桓修入朝,帝从至建邺,玄见帝。
14.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元兴元年,荆州刺史桓玄举兵东下,骠骑将军司马元显遣牢之拒之,帝又参其军事。玄至,帝请击之,牢之不许,乃遣子敬宣诣玄请和。帝与东海何无忌并固谏,不从。玄克建邺,以牢之为会稽内史。
15.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乡等诸郡,秦王兴许之。群臣咸以为不可,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归于晋。
16. 《宋书·刘穆之传》载刘穆之言:“今朝议如此,宜相酬答,必云在我,厝辞又难。唯应云‘神州治本,宰辅崇要,兴丧所阶,宜加详择。此事既大,非可悬论,便暂入朝,共尽同异’。公至京彼必不敢越公更授余人明矣。”
17. 《晋书·卷一百二十八》:初,超自长安行至梁父,慕容法时为兖州,镇南长史悦寿还谓法曰:“向见北海王子,天资弘雅,神爽高迈,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宝。”法曰:“昔成方遂诈称卫太子,人莫辩之,此复天族乎?”超闻而恚恨,形于言色。法亦怒,处之外馆,由是结憾。及德死,法又不奔丧,超遣使让焉。法常惧祸至,因此遂与慕容钟、段宏等谋反。超知而征之,钟称疾不赴,于是收其党侍中慕容统、右卫慕容根、散骑常侍段封诛之,车裂仆射封嵩于东门之外。
18. 《晋书·卷一百二十八》:至是,城中男女患脚弱病者太半。超辇而升城,尚书悦寿言于超曰:“天地不仁,助寇为虐,战士尪病,日就凋陨,守困穷城,息望外援,天时人事,亦可知矣。苟历运有终,尧、舜降位,转祸为福,圣达以先。宜追许、郑之踪,以全宗庙之重。”超叹曰:“废兴,命也。吾宁奋剑决死,不能衔璧求生。”于是张纲为裕造冲车,覆以版屋,蒙之以皮,并设诸奇巧,城上火石弓矢无所施用;又为飞楼、悬梯、木幔之属,遥临城上。超大怒,悬其母而支解之。
19. 《宋书·武帝纪上》:“高祖位微于朝,众无一旅,奋臂草莱之中,倡大义以复皇祚。由是王谧等诸人时失民望,莫不愧而惮焉。”
20. 《晋书.刘毅传》:“毅刚猛沈断,而专肆很愎,与刘裕协成大业,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
21. 《晋书.刘毅传》:“故欲擅其威强,伺隙图裕”
22. 《晋书.刘毅传》:“刘裕自率众讨毅,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军至豫章口,于江津燔舟而进。毅参军朱显之逢镇恶,以所统千人赴毅。镇恶等攻陷外城,毅守内城,精锐尚数千人,战至日昃,镇恶以裕书示城内,毅怒,不发书而焚之。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战。众知裕至,莫有斗心。既暮,镇恶焚诸门,齐力攻之,毅众乃散,毅自北门单骑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缢。”
 
25.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至是,会稽余姚唐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帝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26.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旧例,策试之。
27. 《宋书·武帝本纪》:十年,息民简役。
28. 《宋书·武帝本纪》:“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于是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29. 《晋书·卷一百十九》:兴既死,秘不发丧……
30. 杨铭,论刘裕北伐后秦之战及其历史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2期。
31. 《宋书·朱龄石传》:“高祖与龄石密谋进取:‘刘敬宣往年出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而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武,正陊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谯纵果备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
3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纪一》:三月,上不豫,太尉长沙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并入侍医药。……帝疾瘳,己未,大赦。……五月,帝疾甚,召太子诫之曰:“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又为手诏曰:“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癸亥,帝殂于西殿。……秋,七月,己酉,葬武皇帝于初宁陵,庙号高祖。
33. 《宋书·武帝纪下》:三年五月,上疾甚,癸亥,上崩于西殿,时年六十。秋七月己酉,葬丹阳建康县蒋山初宁陵。
34. 《晋书·安帝纪》:“罢临沂、湖熟皇后脂泽田四十顷,以赐贫人。”
35. 《宋书.武帝本纪》:“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
36.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三编.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37.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4-30]
38. 《宋书·武帝纪中》载刘裕至江陵时下书:“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39. 《宋书·武帝纪中》:“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40.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41.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刘裕的军事思想》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2016-11-14]
42. 刘裕北伐 .网易[引用日期2016-11-14]
43. 郦道元《水经注》引《林邑记》:“义熙九年,交趾太守杜慧度造九真水口,与林邑王范胡达战,擒斩胡达二子,虏获百余人,胡达遁。五月,慧度自九真水历都粟浦,复袭九真。长围跨山,重栅断浦,驱象前锋,接刃城下,连日交战,杀伤乃退。”
44. 《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遣长史江悠奉表献捷。
45. 裘士京;试论刘裕[J];史学月刊;1984年02期
46. 王夫之《读通鉴论》: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47.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4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11-14]
49. 《晋书.姚兴传》:“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萃起微,匡辅晋室,吾何惜数郡而不成其美乎’”
50. 《全晋文·卷十五》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4]
5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11-13]
5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1-01]
53.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三二零至三二一页
54.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宋纪十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1-01]
55. 《宋书·本纪三·武帝下》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2-010-5]
56.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1-11]
57. 《全梁文·卷五十三》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9-05-10]
58. 《唐文拾遗》卷十三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2013-06-01]
59.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1]
60. 司马光著《稽古录·卷十四》
61. 《栾城后集·卷十》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13]
62.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三》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16-11-13]
63. 【国学】细数那些荡气回肠的爱国诗句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6-11-14]
64. 叶适撰《习学记言·卷三十一》
65. 《书史会要》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16-11-14]
66. 《文简集·卷三十八》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16-11-11]
67. 《李温陵集·卷十四》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19-10-29]
68. 《评鉴阐要》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6-11-13]
69.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6-11-13]
70. 南北史演义:起义师入京讨逆 迎御驾报绩增封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1-13]
71. 南北史演义:伐燕南冒险成功 捍东都督兵御寇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1-13]
72. 南北史演义:毁贼船用火破卢循 发军函出奇平谯纵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1-13]
73. 南北史演义:失秦土刘世子逃归 移晋祚宋武帝篡位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1-13]
74.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1
75. 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五章 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时期——东晋和南朝》
76.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唐长孺.上中华书局2012
77. 白寿彝著《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78. 《波峰与波谷 :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阎歩克编著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 / 袁行霈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
79.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皇祖靖,晋东安太守。皇考翘,字显宗,郡功曹。帝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在癸亥三月壬寅夜生,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及长,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奉继母以孝闻。
80. 《太平御览·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12-30]
81.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一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2-22]
82.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
83. 本草纲目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刘寄奴草 .中医古籍[引用日期2014-10-13]
84. 《宋书·刘穆之传》:“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但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
85. 《晋书·王谧传》:“及玄将篡,以谧兼太保,奉玺册诣玄。玄篡,封武昌县开国公,加班剑二十人。”
86. 宋武帝不忘苦出身 生活节俭作风廉洁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1-09-01]
87.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宁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履,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时徐羡之住西州,尝思羡之,便步出西掖门;羽仪络绎追随,已出西明门矣。诸子旦问起居,入皞,脱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礼。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麻绳拂。侍中袁鳷盛称上俭素之德。孝武不答,独曰:“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者焉。
88.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1-14]
89. 沈起炜.《细说两晋南北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3
90. 《晋书·卷十·帝纪第十》:二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禅位……刘裕以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宋永初二年九月丁丑,裕使后兄叔度请后,有间,兵人逾垣而入,弑帝于内房。
9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五·齐纪一》: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壬辰,帝当临轩,不肯出,兆于佛盖之下,王敬则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启譬令出,引令升车。帝收泪谓敬则曰:“欲见杀乎?”敬则曰:“出居别宫耳。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帝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92. 《南史·卷三·宋本纪下第三》:封帝为汝阴王,居丹徒宫,齐兵卫之。建元元年五月己未,帝闻外有驰马者,惧乱作。监人杀王而以疾赴……
93.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2-07]
94. 《宋史·徐湛之传》:“父逵之,尚高祖长女会稽公主。”
95. 《南史·王偃传》:“偃尚宋武帝第二女吴兴长公主,讳荣男。”
96. 《宋书·褚湛之传》:“(始安)哀公主薨,复尚高祖第五女吴郡宣公主。”
97. 《宋书·徐羡之传》:“子乔之,尚高祖第六女富阳公主。”
98. 《宋书·褚湛之传》:“秀之弟湛之字休玄,尚高祖第七女始安哀公主。”
99. 《宋书·后妃·张夫人传》:“义熙初,得幸高祖,生少帝,又生义兴恭长公主惠媛。”
100. 《宋书·后妃·前废帝何皇后传》:“瑀尚高祖少女豫章康长公主讳欣男。公主先适徐乔。”
101. 《宋书.刘穆之传》:“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
102. 《宋书.武帝本纪》: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
103.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既克长安,裕意更欲西伐,集僚属议之,多不同。”
104.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宋武代晋,在当日,业已势如振槁,即无关、洛 邑之绩,岂虑无成?苟其急于图,篡平司马休之后,迳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举?武帝之于异己,虽云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刘穆之死,后路无所付托,设有窃发,得不更诒大局之忧?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则武帝之南归,亦不得訾其专为私计心也。义真虽云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将,不为不多。王镇恶之死,在正月十四日(应为十五),而勃勃之图长安,仍历三时而后克,可见兵力实非不足。长安之陷,其关键,全在王修之死。义真之信谗,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责者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三二零至三二一页
105. 《魏书》“岛夷刘裕……其先不知所出,自云本彭城彭城人,或云本姓项,改为刘氏,然亦莫可寻也,故其与丛亭、安上诸刘了无宗次。”
106. 《南史.刘穆之传》:“帝在长安,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闻问(穆之)惊恸,哀惋者数日。以根本虚,乃驰还彭城。”
107. 《资治通鉴》记载:“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10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裕议迁都洛阳
== 參考來源 ==
710,1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