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宗法

增加 6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宗法.jpg|350px|缩略图|右|<big>宗法示意图</big>[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65874706516fd77b114a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599594367055299075/ 来自 今日头条 的图片]]] ''' 宗法 ''' 是西周的重要 [[ 政治 ]] 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 [[ 血缘关系 ]] 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 [[ 社会秩序 ]] 的作用。
==概述==
世袭周王称 [[ 天子 ]] ,为天下政治共主,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其它诸子可被分封为诸侯,君位亦传给嫡长子。诸侯其它诸子则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位亦传位嫡长子,其余诸子为 [[ 贵族 ]] 阶层的最低等级——没有封国和采邑的士。这些世袭嫡长子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领。
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 [[ 祖先 ]] 的木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宗庙除了 [[ 祭祀 ]] ,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这种对祖先的尊敬,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定了社会结构。与宗庙制度相辅相成的还有族墓制度,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
==西周时代==
[[ 西周 ]] 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在幼年时由父亲题取“名”,“字”则是成年后“冠礼”或“笄礼”时所取。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女子的字全称的末一字则为“母”或“女”,第一字后标明“姓”。由于全称过于复杂,故习惯上省略末尾的“父”或“母”。这种姓氏名字制度能够很好的起到确定 [[ 血统 ]] 、长幼、尊卑的作用<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4/332047.html 古人到底姓什么?——西周、春秋贵族的姓和氏],趣历史,2019-04-30 </ref>。
==作用==
[[ 氏族社会 ]] 相类,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ref>[https://www.sohu.com/a/300816301_789968 古代为什么要禁止同姓结婚?其实很多人都弄错字面意思了],搜狐,2019-03-13</ref>。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贵族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生育的后代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早期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起到了稳固部族、防止内乱的作用。西周脱胎于氏族社会,各宗族由族长或管理。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 诸侯 ]] 是本国的大宗、卿大夫则是本家的大宗,掌管采邑人民和土地,各种宗族组织构成了由上至下的层层统治结构。各级贵族都拥有军队,由族长统领。族长还是宗庙的主祭者、宗族成员的庇护者。各国的卿大夫掌管着军政大权,还有家臣助其打理各种事务。“室老”负责族长财务,“宗老”掌管各种 [[ 礼仪 ]] ,“宰”帮助处理政务,还有各种服务卿大夫生活的家臣。家臣对“家”的利益必须绝对的效忠。
宗法制的缺点在于诸侯国权力会日渐膨胀,尾大不掉。周天子对其采邑的控制权则逐渐丧失,公、侯、伯、子、男的袭爵渐渐由天爵转变成人爵。西周时诸侯国 [[ 领土 ]] 大多很小,有的封国只是一个城。但东周以后,周天子地位大不如前,各诸侯互相吞并,仍至于形成 [[ 春秋五霸 ]] ,成为和周王室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视频=====<center> 宗法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 万门大学:西周宗法制 </center><center>{{#iDisplay:e1404rb67sz|560|390|qq}}</center><center>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第4讲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center><center>{{#iDisplay:v0185yjn7a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