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官将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官将首,是一种发源于台湾新北市新庄地藏庵的本土民俗阵头,由人扮演地藏王菩萨的护法增损将军,在迎神活动中负责保护主神、押煞之职能。此阵头,由新庄艺师黄秋水创立,经过湖南籍的周庄伯少将改进脸谱及仪式,三重艺师高景清改进身段、步法,而成为今日知名的阵头[1]

官将首之主角增损二将军为佛门护法,步伐阳刚,口中獠牙,两鬓长毛;八家将为阴间的狱卒,步伐阴柔,两者虽似,不可同语。但却常因一般媒体报导、民众、学界、无知公家单位的习焉绝察,而被误认成什家将及八家将。

沿革

闽南与台湾有一个习俗,祭典时还愿的信徒自称“香灯脚”(随着神灵绕境的信徒)、或化妆成各式差役,称“将脚”或“官将脚”、“关将脚”,随着神轿走路,保卫主神,以表示效劳于神明。

台湾新北市新庄地区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三十日、五月一日举行新庄大拜拜—“新庄地藏庵文武大众老爷绕境”,并约于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左右开始组织阵头,由两人分别扮演大众爷之红面、绿面先锋官,俗称为关将头,因为其是诸官将之首,又称官将首)。请令领队出军,其余人扮演士兵(将脚)护持主神神轿,以达热闹、镇煞之功能。此时阵头称为“八将脚”或“香脚”,由信徒自发还愿扮演,故无固定组织,也缺乏相关仪式日后创始官将首的黄秋水则于大正十四年(1925年)开始担任绿脸的关将头。

民国34年(1945年)时黄秋水担任地藏庵北管子弟团“俊贤堂”的负责人,并与籍贯湖南的70军政战主任周庄伯少将(又号汉仪,即自立晚报创办人)讨论官将阵法,将先锋官身份提升为地藏王菩萨的护法“增损将军”(增福鬼王及损禄鬼王),并提供增损将军的脸谱、符箓、阵势、象征点将阅兵的“喊班”仪式等资讯给黄秋水及其子黄观铭,周庄伯将军还赠予黄家父子两面锦旗,一写“增”字,一写“损”字。父子经过数年练习舍弃八家将之阵法,于1949年成立官将首团体,由黄秋水扮演损将军,黄观铭扮演增将军

最初阵头是由黄秋水与其子黄观铭分别扮演损、增二将军,民国39年(1950年)因双人难以变化阵势,在请示地藏王菩萨神谕之后,又加入一位增将军,由黄秋水的另一位儿子扮演。民国82年(1993年)下庄路线官将首团又加入虎爷(象征虎头铡)与白鹤童子(引路童子),形成五人的官将首团,不过传统仪式如“喊班”仍是由三位将军参与。甚至有加入谢范将军、班杯、钉板让阵容达到七人以上者。

民国73年(1974年)起,三重台疆城隍庙高景清因还愿而担任新庄下庄路线(中港厝、头前庄)的关将头。由于高景清具有传统戏剧底子,且为道教法教兼修的法师,他将乱弹的表演方式、道教科仪等应用于官将首的仪式、步伐、姿势与身段架势(俗称“观目”),让官将首的仪式、行进,更具可看性。他也是首位卸任后于其他地区教授官将首的人,将此技艺传至北部各地。民国84年(1995年)由于三重冠友官将首团于台北县“中元普度祭-宗教艺街节”表演精彩,因此造成官将首之热潮,间接使官将首团体大量成立[2]

增损将军来历

相传两位将军为天地的灵气所化,原为两位精灵,唐朝时与金地藏(新罗国的王子,地藏王菩萨化身)争夺风水灵地,受到金地藏降伏劝化后,担任地藏的护法,于地藏涅槃时一同升天。两位将军视察人间善恶,增将军为红面獠牙,遇善人则增加其寿命;而损将军为青面獠牙,遇恶人则减损寿命。

脸谱、服装、禁忌

官将首之脸谱底色主要有青(三叉)、红(火签)、蓝(虎牌)三种,额头鼻子、下巴会涂上金色,人称“三点金”。手中持着虎牌、三叉戟、手铐、火签等古代刑具、兵器,身上挂有象征平安的咸光饼,出阵之前三天必须斋戒、不近女色。新庄地藏庵文武大众爷绕境中,仍保特传统的请神开光与独有“喊班”仪式,所谓的“喊班”即是出军前三进三出的点将阅兵仪式,并在请神后会在头盔上插线香,表示已开光,在绕境期间会持续由法师续香。

视频

官将首 相关视频

传说中的“官将首”是什么来历?为什么逢出就要祭
台湾民俗表演官将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