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官山镇(湖北旅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官山镇(湖北旅游)地处“中国水都”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的西南麓。该镇版图301.6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辖13个行政村。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民歌如潮,是镶嵌在“两山一江”黄金旅游线上的 一颗璀璨明珠。武当山南神道风景如画,有武当山后花园之称,吕家河民歌曲调十分优美,武柱峰景区多姿多彩,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民俗民风

给土地办“年货”

  在官山镇的集镇上到处都挤满了赶集的人群,有用农用车拉木耳、香菇的,有拉着板车卖猪肉的,有吆喝着卖野山药和鸡蛋的等等。百姓过年的气氛浓了,比买吃买穿的人少了,门外围着一个火盆烤火,抹牌赌博的人少了,靠着墙角无所事事晒太阳的人少了;比储备生产物资,准备来年大干一场的人多了,纷纷拉化肥、种子、农药和买农业科普书籍,给土地办起了“年货”。 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员也忙了起来,积极开展送“年货”下乡,送技术到户,培训指导到人,真正实现村有农业科技协会,组有科技带头人,户有科技明白人,家家户户有致富项目。该在镇已集中培训科技领头人60余人,散发科技宣传资料3000余张,提供致富信息200余条,网上发布需求信息10余条,储备化肥100余吨。计划挖窝10万余个,已经挖好4万个。

“科技影院”帮“充电”

  官山镇党委政府本着“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扶贫先扶智”的指导思想,以电影为媒体,宣传政策,普及科技,掀起了“拓宽增收渠道,建设小康生活”新高潮。“科技影院”成为该镇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克难进取谋富路的又一重要途径。

  官山镇组织放影队伍在全镇13个村个村民小组巡回放映,播放以养鸡、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养殖科教片26场;以中药材、薄壳核桃、柿子为主的种植业科教片13场;宣讲婚育新风,展示新时代,新人物、新风貌、新气象的故事片20场,故事片10场。“流动影院”这种传统的宣传手段,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寓教寓乐中,给群众“舒筋活血”、“充电补脑”强身健体。

天寒地冻党情暖

  “每天吃得饱吧?冬天来了,冷不冷呀?有困难尽管给党委政府说”。官山镇党委书记、镇长陈信斌说完,又跑到老人们的食堂里看米面够不够吃,是不是放在干燥的地方;跑到寝室摸摸被子盖的厚不厚,看菜园里的菜还有没有。村干部们也纷纷拎着酒,提着肉,扛着棉衣棉被来看望福利院的老人,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

  官山镇有双女户家庭1000余户,他们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实行绝育措施,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镇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4000余元用于困难计生家庭春节生活安排。慰问独生子女、双女户,帮助他们把握市场行情,分析家庭致富门路,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做到送政策到家,送宣传品到户,送资金和优质服务到人,达到人人了解奖励扶助政策,人人参与到遵守国策中来,个个成为宣传员和示范员。使一些心中无点子,挣钱无路子,办事无票子的家庭,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放开歌喉唱明天

  吕家河民歌村歌王姚启华动情地演唱着,周围挤满了人。伴随着悠扬的胡琴声,仿佛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旧社会那段苦难的历史和《吹枕头风》对亲人廉洁自律的规劝。歌唱,是快乐,是忧伤,是绵绵不绝的符号,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在官山镇吕家河村,歌声无处不在,这里民俗中歌声,歌声中有民俗,歌唱国家的好政策,歌唱好日子。

  为将民歌唱响,群众唱富,利用农闲,将民歌爱好者门召集在一起,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并请他们给青少年讲解民歌知识,带领人们学唱民歌。在该镇掀起了学习民歌、品味民歌、传承民歌的新高潮,成为该镇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添了浓浓年味道。

艺术之乡

  官山是一方旅游热土。境内红三军旧址和四峰五观六胜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享誉中外的“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山环水绕,景色迷人,道教文化底蕴深厚。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兴镇、旅游活镇、文化名镇、特色富镇”战略,挖掘、整理、开发山水文化资源,加大宣传促销,舞活民歌龙头,营造发展环境,振兴旅游经济,构建和谐官山。吕家河村先后被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湖北省民歌村”,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国家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9所高等院校把吕家河村列为教学实习基地;武当南神道景区已纳入省委、省政府“两山一江旅游圈”开发建设。 “十一五”时期,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发展旅游镇、建设生态镇、打造口子镇”三大战略,努力把官山建成“车城游乐园”,诚招天下客商来观光、考察、投资、开发。

基本内容

  官山镇,地处“中国水都”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的西南麓。该镇版图301.6平方公里,人口10141人(2017年),辖13个行政村。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民歌如潮,是镶嵌在“两山一江”黄金旅游线上的 一颗璀璨明珠。武当山南神道风景如画,有武当山后花园之称,吕家河民歌曲调十分优美,武柱峰景色多姿多彩,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济背景

  官山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有适应于发展菌特业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开发果、药、茶、草及干野菜等多种经营的广阔山场。主导产业是菌特、板栗、黄姜、魔芋四大类。

  官山也是一方旅游的热土。这里曾是房县、竹山、竹溪、四川等地香客上武当山朝


拜的必经之路,因位于武当山南面,被称为“武当南神道”。这里还遗留下大量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佛寺遗址,更有隐迹深山罕为人知的武当道教宫观庙宇,如青徽宫、黄花观、分道观、全贞观、新楼庄、五龙庄等。被列为武当72峰的大夷峰、五朵峰、仙人峰、柱笏峰等位于官山镇境内。磨盘山、教场坪、梨花坪、云雾寨、龙泰山、擂鼓台等风景名胜极具游览开发价值。全镇名山名水、民歌民俗形成了官山独特的旅游景观。享有盛名的“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及武当山南神道风景区就坐落其中。

  官山更是一方投资创业的宝地。这里交通便捷,209国道贯穿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光缆通信、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等使国际国内通讯畅通,投资环境得天独厚。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武当南神道风景区公路的全线贯通,这里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官山镇党委、镇政府为鼓励吸引外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一些合资合作项目在官山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为官山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的形势下,官山镇人民将以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打开山门,大力实施旅游攻坚战略,以官山独特的区位优势,诚招天下客商有识之士到官山观光考察,共同开发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历史沿革

  官山镇是革命老区。有贺龙元帅率“红三军”跃马深山的足迹,又有新四军中原突围建立“官山区委”历史。现在吕家河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已成为丹江口市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基地。该镇有着浓郁的拥军爱国良好的革命传统,每当“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来临之际,都会举办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来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不忘国耻,用实际行动将“十七大”精神转化为实在在的生产力,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

旅游景点

  丹江口市官山镇,景点众多,风景如画,神秘秀美。

吕家河民歌村 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位于武当山南麓的褶皱里,南受巴楚文化,北受秦楚文化以及本地道教文化的影响,又吸取了神农架文化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与特色,全村1100多人,几乎家家都有唱歌人,人人都会唱民歌,歌手遍布全村的山山岭岭。该村民歌分阳歌、阴歌和叙事诗等。现已搜集整理的民歌达5000多首,记录的曲调有79种之多。吕家河民歌村从1999年发现至今,一直为民间文学界和音乐界高度关注,多年来,曾有加拿大、德国、秘鲁、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学者纷纷到吕家河进行研究和考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福建、湖北等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等20余家媒体也先后多次对吕家河民歌进行了专题报道。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纷纷将吕家河作为采风实习基地,连续多年到该地实习采风。2008年6月8日,吕家河民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柱峰景区 武柱峰景区位于本镇的骡马沟村,一天然真武神石像酷似武当山金顶上的真武大帝像。

武柱峰,又名大明峰、柱头岩、真武坐像。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官山镇骡马沟村,距武当山天柱峰14公里,是武当72峰之一,海拔为1132米。此坐像两峰如笋,形同座椅,中间端坐高80米、宽40米的真武神石像,五官形备,背依伏龙山,面朝武当金顶。其头顶上茂密的白皮松俨然发髻,脸庞圆润,鼻梁高高隆起,两手平放两膝之上,打坐修行状惟妙惟肖。在秋高气爽的艳阳照射下,山体直插云霄,真武坐像矗立在陡峭的悬崖上,晶莹光滑,金光灿灿,辉煌夺目。相传,真武在此潜心修行多年,以虔诚和恒心感动了道德天尊,被点化成仙,留下石质人像。

武当山南神道 武当南神道景区素有“武当山后花园”之称的武当南神道景区距武当山金顶仅5.4公里,以九道河为连线,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武当大峡谷等众多景点。景区内既有登顶朝拜的古神道和神秘的龙文化、民歌民俗文化、红色旅游景点、寄死窑等人文景观,更有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生态区、百里武当大峡谷、众多风格各异的道、佛古建筑遗址和奇山异石、飞瀑流泉等众多的自然景观,景色幽奇,犹如世外桃源。

武当仙山第一漂 漂流项目位于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上游,总漂流河道5公里,用时约三小时。途间既有溪流险滩、又有浅谈戏水,是理想的避暑消闲之地。

九道河风景区位于武当山南麓,源于武当山天柱峰金顶圣泉,承东向西南至北方向蜿延经豆腐沟、田畈、新楼庄、吕家河、五龙庄汇入官山河,全长23公里。该景区紧连武当山核心——金顶景区,是官山镇景内四大景区之一。九道河处于武当山风景区的二、三级保护区内,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及峡谷溪流等自然景观,故被列为武当山第七景区。

民俗民风

给土地办“年货”

  在官山镇的集镇上到处都挤满了赶集的人群,有用农用车拉木耳、香菇的,有拉

着板车卖猪肉的,有吆喝着卖野山药和鸡蛋的等等。百姓过年的气氛浓了,比买吃买穿的人少了,门外围着一个火盆烤火,抹牌赌博的人少了,靠着墙角无所事事晒太阳的人少了;比储备生产物资,准备来年大干一场的人多了,纷纷拉化肥、种子、农药和买农业科普书籍,给土地办起了“年货”。 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员也忙了起来,积极开展送“年货”下乡,送技术到户,培训指导到人,真正实现村有农业科技协会,组有科技带头人,户有科技明白人,家家户户有致富项目。该在镇已集中培训科技领头人60余人,散发科技宣传资料3000余张,提供致富信息200余条,网上发布需求信息10余条,储备化肥100余吨。计划挖窝10万余个,已经挖好4万个。

“科技影院”帮“充电”

  官山镇党委政府本着“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扶贫先扶智”的指导思想,以电影为媒体,宣传政策,普及科技,掀起了“拓宽增收渠道,建设小康生活”新高潮。“科技影院”成为该镇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克难进取谋富路的又一重要途径。

  官山镇组织放影队伍在全镇13个村个村民小组巡回放映,播放以养鸡、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养殖科教片26场;以中药材、薄壳核桃、柿子为主的种植业科教片13场;宣讲婚育新风,展示新时代,新人物、新风貌、新气象的故事片20场,故事片10场。“流动影院”这种传统的宣传手段,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寓教寓乐中,给群众“舒筋活血”、“充电补脑”强身健体。

天寒地冻党情暖

  “每天吃得饱吧?冬天来了,冷不冷呀?有困难尽管给党委政府说”。官山镇党委书记、镇长陈信斌说完,又跑到老人们的食堂里看米面够不够吃,是不是放在干燥的地方;跑到寝室摸摸被子盖的厚不厚,看菜园里的菜还有没有。村干部们也纷纷拎着酒,提着肉,扛着棉衣棉被来看望福利院的老人,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

  官山镇有双女户家庭1000余户,他们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实行绝育措施,在全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镇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4000余元用于困难计生家庭春节生活安排。慰问独生子女、双女户,帮助他们把握市场行情,分析家庭致富门路,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做到送政策到家,送宣传品到户,送资金和优质服务到人,达到人人了解奖励扶助政策,人人参与到遵守国策中来,个个成为宣传员和示范员。使一些心中无点子,挣钱无路子,办事无票子的家庭,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放开歌喉唱明天

  吕家河民歌村歌王姚启华动情地演唱着,周围挤满了人。伴随着悠扬的胡琴声,仿佛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旧社会那段苦难的历史和《吹枕头风》对亲人廉洁自律的规劝。歌唱,是快乐,是忧伤,是绵绵不绝的符号,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在官山镇吕家河村,歌声无处不在,这里民俗中歌声,歌声中有民俗,歌唱国家的好政策,歌唱好日子。

  为将民歌唱响,群众唱富,利用农闲,将民歌爱好者门召集在一起,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并请他们给青少年讲解民歌知识,带领人们学唱民歌。在该镇掀起了学习民歌、品味民歌、传承民歌的新高潮,成为该镇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添了浓浓年味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