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官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官庄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官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官庄村)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辖村,位于小溪塔街道办事处东北边陲,村域面积42.3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组。

官庄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有蜘蛛洞金钟寺、五行山等旅游景点。[1]

[]

文化特色

风土人情 村内特有的自然环境—— 官庄水库,位于村中心位置。官庄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位于夷陵区境内,覆盖 黄花乡 军田坝村,小溪塔街道办事处 官庄村及三大柑桔场,总面积31平方公里。距宜昌市30公里,距小溪 塔城区15公里。于1965年8月动工兴建,1966年4月蓄水,最大坝高38.8米, 正常蓄水位198.2米,水库 总库容1560万立方米,通过两条全封闭式管道向宜昌市城区及小溪塔城区供水,担负着城区百万人的生活供水任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水库水系发源黄花乡 背马山村红岩头,流域地面高程在160-180米之间, 流域面积主要依靠背马山为主,高程在500米以上,约占总流域面积的60%。经过2008-2010年进行除险加固后,水库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2006年5月 宜昌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划定“ 官庄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的决定,明确了官庄水库保护区的范围和法律地位。

当地特有的民俗(其他民俗:大同小异):一是“吃血花”,即吃年猪肉。每年农历冬、腊月间,家家户户都要杀大肥猪过年。相传 杀年猪要择日期,不能逢 亥日、 亥时,不能犯猪的本命,以免次年喂猪不顺隧。大多数农户都要接亲朋好友及邻居“吃血花”,这一顿饭,除了很多配菜之外,猪子身上的肉、骨、肝、血四样,血花是主菜,因为猪血是新鲜的,寓意年猪喂大是辛勤劳动花了心血的,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耗去一定的心血才能成功。二是 周姓提前一天过年。始祖,周建吾,人们遵称之“周官”。明末清初他在 湖北洪湖一带做官,曾许愿回宜昌老家桥边联棚过年并祭祖,什么时间到家就什么时间过年。回家时坐的是拉索帆船,长江冬季都是北风呼啸,此时南风大起,十分有利帆船上航,使周建吾在过年的头一天腊月二十九日回到家中,随即吩咐家人烘猪头,放鞭炮敬老爷(指天地)过年。从此以后,凡属周建吾的后代人均提前一天过年,三十的忌斋一天(不吃动物类的猪、牛、羊肉)源之自令。有对联一副:鹿满尽节何思千秋,凤署诚斋传法万代,( 横披) 汝南世家。周姓乾隆时40派:富贵永长春,文光开泰运,祖宗培德厚,志士学业新,家和祥瑞照,国正贤良贞,世作天庭辅,君臣化育仁。

风景遗迹 1、佛教圣地——“五行山”。位于官庄村二、四、五组(原蜘蛛洞、大湖坪、屈家岗三村)交界。相传明末崇祯九年居住在五行山周围的范、余、胡、刘、周五姓大户为还愿而自发联合筹资在此山顶修建庙宇楼子一个,基脚为条石,用自烧的熟砖做墙体,长(约)16米,宽5-6米,共三层。相隔几十年后,五个户家境渐好,有钱有粮有人了,共同商议在东边再建一庙宇楼子,全部用条石砌墙,规模与西楼子一样大,故称作东、西二楼子。修建东楼子时,有一个和尚叫陈高,会行医,而法官泉一个姓刘的大户老板的背心逢中长一背花(即一个大疱包,像一个蜂窝、流血流脓),随时可以危及生命,刘老板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陈高和尚为其治病的钱也全部用于修建东楼子。东楼子设 祖师殿、观音殿、灵关殿。西楼子为和尚住宿餐饮等用房。抗日战争前就有 宽元、陈高、陈小、杨和尚、黄和尚、不念等6个和尚,陈小和尚解放后才死亡。五行山庙管辖 金钟寺、回水院庙、茶庵子庙、 二郎庙、枝江安福寺庙等近百里的三十多个大小庙宇。由于不念和尚行走如飞(即金、木、水、火、土五种遁法)而得名自古到今的“五行山”,也有人传说是“五姓山”,“行”“姓”今无证也。公元1941年以前,每年正月初九后到正月十六日止,每天都有方圆几十里的老少男女到五行山朝香还愿,求福求财,求儿女,求平安,每天都有几条龙灯狮子、几套锣鼓家业、燃放鞭炮,一派吹、打、唱、说的热闹气氛让老人们回味无穷!公元1941年6月被万恶的日本鬼子因无法攻占山头而用炮弹摧毁了五行山庙。

2、 金钟寺。位于 官庄村一组(原官庄村)。相传清嘉庆17年间,一个赶山的阴阳先生路过官庄借宿在一农户家,叹惜这个地方该受穷,此户家人问其究竟,阴阳先生说道(便手指习家岗),那是一个乌龟,吃的官庄畈的粮食,屎尿都撒在咸池口(黄花军田坝),要想发财,必须要建一座寺庙来压住它。消息传开,各家各户自愿捐钱捐物建造寺庙。先是选址在杨家院郑家榜建大理寺,因地势承受不住,飞来的砚窝石是一口钟而未飞到郑家榜,倒退掉在河里(是1978年官庄治河时炸毁的),此砚窝石长8米宽5米高3米。后改址在官庄建金钟寺。建造的金钟寺福堂大厅靠东面,寺门朝东,南边有一小门,左、右、后全是建筑的房子围着,寺院建筑占地50m×50m=2500m2。福堂大厅内供有一个大福像,左右供小菩萨,有五、六个和尚,每逢年过节有很多人来寺院焚香烧纸。1941年日本鬼子轰炸官庄场一并炸坏了金钟寺院部分。1950年 官庄中心小学从李家祠堂搬迁到金钟寺。“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大钟毁掉了。

3、蜘蛛洞:位于 官庄村二组(原蜘蛛洞村),海拔180米。洞长2200米、宽30米、高25米、顶厚350米。据考察,此洞属于石灰岩溶洞,面向西南方,东为陡壁。北近风牯牛,西邻罗家垭,南接白家洞,流经此洞所在陡山的东风渠渠道,由西北径向东南于洞的上方穿山而过,名为蜘蛛洞隧洞。传说清嘉庆3年(公元1798年),农民起义组织白莲教曾带领群众反抗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坚持斗争前后达九年之久,遍及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等省。据《东湖县志》记载:嘉庆初,清军曾与白莲教交战于风牯牛。相传,由于白莲教败退,农民入洞避难,一夜间,蜘蛛吐丝封住洞口,清军赶来,见有蛛网封洞,以为无人而退;从此得名蜘蛛洞。抗日战争时期,附近群众为抵御日本侵略军的屠杀,曾藏于洞内,因洞中有洞,迂回曲折,并有风随水出,致使熏烟、放毒均不能入洞内;同时又由于洞道复杂,方向莫测,日寇也胆怯,未敢进犯,避难者安然无恙。洞内有清泉流出。《东湖县志·卷六》载:“赭珠洞旧志云志珠洞,在大泉铺,约四层,每层其顶若钟,甚高而宽,旁有空穴,土人避乱或结塞于顶,或依穴为窟,内有风随水出。”还传说当地农民过红、白、喜事,前一天到洞内焚香烧纸,需要借多少桌子、板凳和餐具,第二天帮忙的人就去如数搬回家,完事后如数归还。有一次一农户归还东西后,一个青年人躲到洞外看究竟,见一美女出来点数收捡,此年轻人猛地跑进去惊吓了美女,还带有 性骚扰行为,从此以后村民来此便再也借不到东西了。

4、民国时期宜昌府三条大商道:

(1)东商大道:从背马山,经汉马岗、风洞河、二郎坪、官庄、陡山、岩花、新桥边、杨树岗、柿子树岗、茶庵进 宜昌东门。

(2)南商大道:从宋家嘴,经 龙泉、土门进宜是 南正街。

(3)北商大道:从分乡,经黄花场、姜家湾、鄢家河、小溪塔、 沙河、镇镜山进宜昌北门。

概况

位于小溪塔街道办事处东北边陲,村域面积42.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组,1873户,6050人(2012年末资料)。距 夷陵区人民政府驻地15公里,东部与 龙泉镇 法官泉村、 万家畈村、 罗家畈村相邻,南部与 仓屋榜村、 岩花村接壤,西部与游路岗、桂花园柑桔场、新合村、长江中下游柑桔示范场交界,北部与 黄花乡 军田坝村、 背马山村毗邻。习家岗、长岭岗 柑桔场在 官庄村版图之中部。官庄村东北部属半高山地区,海拔约450米左右;西南部地势平坦,形成官庄平地,海拔约130米左右。村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相传明初洪武二年调凡,明朝政府决定江西填湖北,湖北填四川,在调凡大迁徙的江西鹜源的先人落户在现官庄村,由于鹜源的地形与官庄十分相似,尤如小盆地,且有小溪环绕,江西鹜源建有一座官窑叫官庄窑,故先人为了纪念本次迁徙及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将新居地取名官庄从此而得名。宜昌市百万人引用水保护区—— 官庄水库,即在官庄村境内 。

历史沿革

1950年建屈家岗、白鸡坳、大湖坪、蜘蛛洞和背马山,风洞河、二郎坪、杨家院、官庄、王家冲、尤家河、岩花、笑话岩13个行政村。


1952年9月设五行山和官庄两个乡。五行山乡,辖屈家岗、白鸡坳、大湖坪、蜘蛛洞4个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官庄乡辖背马山、风洞河、二郎坪、杨家院、官庄、王家冲、尤家河、岩花、笑话岩9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10月,实行小乡并大乡,将五行山乡改名为万家畈乡,辖屈家岗、白鸡坳、大湖坪、蜘蛛洞、法官泉、万家畈6个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官庄乡无变动,辖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月撤区成立小溪塔 人民公社,撤销万家畈乡,将法官泉、万家畈划归 龙泉管辖。将屈家岗、白鸡坳、大湖坪、蜘蛛洞改为4个 生产大队,划归仓屋榜人民公社管辖。官庄乡将笑话岩、岩花、尤家河、王家冲、官庄、杨家院、二郎坪、风洞河、背马山九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改为生产大队。

1961年屈家岗大队划归官庄人民公社管辖,官庄公社为10个生产大队。

1964年7月背马山大队划归分乡区 柏家坪公社管辖。

1975年11月二郎坪合并为风洞河。蜘蛛洞、大湖坪、白鸡坳划归官庄管理区管辖,尤家河、岩花、笑话岩划归仓屋榜管理区管辖,此时官庄管理区辖: 八宝山、官庄、杨家院、风洞河、蜘蛛洞、大湖坪、白鸡坳、屈家岗八个 生产大队。

1984年2月实行 政社分开,恢复区乡建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实施,将八宝山、官庄、杨家院、风洞河、屈家岗、蜘蛛洞、大湖坪、白鸡坳八个生产大队成立为八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2月小溪塔街道办事处进行村、组规模调整, 将官庄村、八宝山村合并为 官庄村, 杨家院村、蜘蛛洞村合并为杨家院村,大湖坪村、白鸡坳村合并为大湖坪村,风洞河村、屈家岗村合并为风洞河村,共四个村。2005年9月街办再次进行规模调整,将原 八宝山村划归岩花村管辖,由官庄村、杨家院村、大湖坪村、风洞河村合并为官庄村。

土地森林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7公顷,柑桔面积672公顷,其他(干果)小水果面积20公顷,水域面积57.5公顷,林地3390公顷, 森林覆盖率100%。村内有粘土、石灰石、硅矿石、铁矿石等,储量14063万m3。古树名木有 银杏、栋金树、樟树、红豆杉、马尾松树等。

树木名称 胸径 树冠 位置 树龄 树高 管护人

白果树 100CM 8M 饶钹冲 250 18M 蔡宏魁

马尾松 80CM 11M 饶钹冲 180 20M 蔡宏魁

榨 木 70CM 5M 习家院子 210 18M 李和清

珍稀动物有:獐子、旱乌龟、 刺猬、 猪獾、狗獾、黄鼠狼、 锦鸡、野鸡、白米子、狐狸等。

获得荣誉

2009年被宜昌市 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村:

2010年度被湖北省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湖北省卫生村”。

重大历史事件

1、民国30年(公元1941年)夏, 中日战争进入交火高峰期,官庄场杨家院大湖坪、蜘蛛洞等地,均被日本鬼子的飞机投炸弹,放火烧房子全是一片火海。一天,一架日军战斗机从土门垭飞机场起飞盘旋在黄花、姜家湾、官庄、新合的上空投炸弹,重点是炸黄花两河口国民党军队的121师部,返航时,被新合村(大山坡)防守阵地上的国军用炮弹机枪扫射击中,该战斗机冒着浓烟歪歪斜斜的滑降在习家岗柑桔场的习家老屋附近,着地时发生了大爆炸。日军飞行员跳伞降落在官庄的习家小河一带。此时巧遇一个家住横溪冲的任水亭路过此地,飞行员做手势要任水亭当向导引路,任水亭不愿意,飞行员拿枪威胁并开枪打伤任水亭的腿,任水亭忍痛奋力夺过手枪,将飞行员一枪打死,当时惊动了当地许多百姓,任水亭随之喊了陈瑞三等几个人,将日本飞行员埋在就近的习家小何柳树坝,当时百姓万分愤恨 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找来一块木板子为死去的日军飞行员立下碑牌,上面竖写着“日本飞贼之墓”。

2、1961年春,“善子会”教头张金山来到官庄村五组(原风洞河村二组)陈发华家,以迷信的反动“会道门”,欺骗、迷惑广大群众参加该组织,方圆几十里80%以上的农户被迷惑,很多人为他卖力,为其搞宣传活动,搜刮民财,闹得一时人心恍恍,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和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宜昌县公安局接到基层政府的举报后高度重视,当即派人到陈发华家将张金山抓捕送到龙泉铺,几天后在龙泉铺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将其枪毙。

3、1997年7月5日《三峡晚报》头版头条长篇特大新闻,报道了官庄村四组(原大湖坪村)于1997年6月12日所发生的6·12事件《村支书为啥杀人》的前因后果,同月《三峡晚报》又以头版头条长篇新闻,报道了《村支书被捕以后》的全部经过,报道的内容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流氓恶棍,他不仅脚踩亲娘,吊打亲叔,拳击舅公舅娘,而且称王称霸,欺压乡亲,村里所有干部无人不遭其毒打,致使整个村支部陷于瘫痪,村委会无法工作,整个村子没人敢当他的领导。一个忠厚朴实的村支书杜××,在几经忍让之后终于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在抵挡恶棍的袭击时,将一把水果刀狠狠地刺了出去,恶棍倒下了,整个村子发出一片欢呼……。同年底, 中共中央组织部针对大湖坪的一幕,在《组工信息》上刊登了《关于农村黑恶势力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冲击不容忽视》的报道文章。

4、 2001年6月11日晚九时左右,官庄村三组村民习诗源(习长金之子)因跑运输很晚才回家,进门正在吃晚饭,忽然听到外面自家的大黄狗一阵狂叫,紧接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习长金箭步似的跑去打开大门,只见一个浑身鲜血的年轻男子喊“救命、快救命”而倒进门来,经询问,该年轻男子是一名的士司机,被一名男子谎称打车从小溪 塔城区骗至 官庄村七组习家岗路口,突然拨出尖刀抢劫其钱财,该司机与之搏斗时深受28处刀伤,血流如柱,仿佛已成一个血人,于是寻着狗叫声窜到习诗源的住处而大喊救命。随即习长金拨打110报警,联系原官庄村、杨家院、习家岗柑桔场。家人和邻居十多人将身受重伤的司机送到官庄卫生院抢救。三个单位二百余人配合警方封锁路口并进行搜捕山林。6月12日下午犯罪嫌疑人从习家小河西干渠的出口洞找水喝,被当地村民艾秀英看见,立即找到本组 张泽云说明情况,张泽云及时骑车到村向警方汇报。犯罪嫌疑人又乘车到小溪塔去了,追随到小溪塔将其抓捕归案。2001年7月27日,中共 宜昌县委, 宜昌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向6.11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学习的决定”并颁发了奖金、奖牌、荣誉证书。

5. 2013年10月12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宜昌(夷陵)柑桔节在夷陵区 小溪塔街道 官庄村开幕。

重要历史人物

刘干,出生年月不详,籍贯广东人,1945年下半年与周端培、王来甫一行3人从 远安洋坪来到风洞河开辟游击区,常住屈家岗施海东家和风洞河袁荣芝家,办公地点设背马山毛秀英家。他们白天躲在山上,晚上开会,发动群众,主要活动在 龙泉、宋家嘴、背马山、黄花、风洞河、屈家岗、官庄等地方。先后将陈其刚、周树堂(背马山)、毛秀英(背马山)、施海东、易友三、施传友、张明三发展为共产党员。于1946年成立背马山党支部(含风洞河)。风洞河游击区的骨干有罗章甫、陈国才、施久芳、彭上清、施玉甫、张直清、施乐廷等。

1948年3月,刘干、周端培带领游击队30多人,劫持了国民党峰溪乡政府机构及工作人员5人,解散了警卫班,缴获了10多支枪,活捉了伪乡长李汉林及警卫班长。1949年6月到小溪塔区公所任指导员,1950年后到宜昌专署任专员。

陈其刚,男,出生1927年1月,初中文化,官庄村五组(风洞河)人。家境贫寒,1945年随同刘干在游击区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群众工作,不辞劳苦,成为当时游击区的关键人物,1949年随刘干一起到小溪塔区公所工作,后历任 宜昌县、兴山县付县长等职。于1997年11月去世。

杨恕伯,男,出生于1912年8月,初中文化,官庄村一组(官庄老集镇)人。他从小逢善不欺,逢恶不怕,为人正直的性格就被启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学后一直经商,是官庄场商会的负责

人。1940年随从国军121师牟庭芳部362团团长陶心积极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夏,经峰溪乡八个保选举为国民党宜昌县参议员。此期间,地方武装逼迫农民加倍交购枪费,凡抗击者一律睡沙包(用枪打死)。杨恕伯联名八个保的保、甲人员上告张斗山等人,于1948年春枪毙张斗山等人。1947年秋,刘干在官庄场宣传发动群众时,被国民党的情报队发觉了,已经要被包围,此时杨恕伯将刘干拉到自家楼上躲藏23天,并以县参议员的身份解释担保,才免遭一劫,后安排张直清把刘干送到游击区去了。

宋子厚,出生年月不详, 官庄村一组人。1938年至1947年任国民党水警纵队重庆至武汉大队长。

基础设施建设详情

1993年3月-1994年春,对扩建官庄集镇着手规划设计:集镇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集镇住户300户,1000人,对面街沿公路而建,与老集镇连成一体,全长1.7公里。现已全部按规划设计要求完成,并完善配套水、电、路、通讯、绿化、环卫、文化、卫生、教育、体育、交通等社会事业的提等升级。

1958年修通第一条鄢家河至杨家院公路12公里。1966年修通罗家垭至蜘蛛洞公路2.5公里。1972年修通罗家垭至屈家岗公路3公里。1978年修通曾家淌至白鸡坳公路2.5公里。1970年宜钢修通风洞河公路3公里,后于1995年修通长岭岗至风洞河公路2.5公里。2002年5月硬化第一条杨家院配电室至长岭岗柑桔场水泥路1.3公里。截止2012年末村级公路121公里,其中硬化里程55.3公里。村内建有杨风公路大桥一座。1958年9月动工修建的鸦官铁路,小溪塔至官庄13.3公里,于1988年将路轨、车站一并拆除。过境国道 宜巴高速公路(5.2公里)自东向西穿境而过。乡级公路15公里。

1958年官庄矽石矿从黄金卡架设10千伏线路经官庄到杨家院12公里。1980年从杨家院架设10千伏线路到风洞河6公里;当年从杨家院架设10千伏线路到蜘蛛洞2.5公里。1983年从蜘蛛洞架设10千伏到大湖坪2公里;当年从屈家岗架设10千伏线路到白鸡坳。截止2012年底止,全村10千伏线路166公里, 配电变压器20台套1840千瓦,380/220伏线路160条72860米。年用电量970万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670万千瓦时;农业用电时100万千瓦时,工业用电200万千瓦时。

2002年杨家院饮用官塔供水水源;2004年官庄饮用官塔供水水源;2008年蜘蛛洞饮用官塔供水水源;2013年大湖坪、白鸡坳、屈家岗、风洞河饮用本村泉佛洞供水水源。

全村堰塘140口,可蓄水63万立方米;干支渠15条,分别为东西干渠和各组支渠,总长25千米;农田灌溉面积790公顷,有效灌溉率80%。2002年6月村民开始用上自来水,2004年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现有公用管道110千米,自来水覆盖率达98%。

1993年8月开通程控电话,现有程控电话用户690户,覆盖率100%。2006年10月建立手机基站,拥有移动电话3109部。2008年5月开通宽带,有用户406户。1999年6月接入 有线电视320户,覆盖率30%。56家拥有小轿车,1592户拥有摩托车和大小货车、挖机及客运车。

1979年11月曹基灿建第一个沼气池,现建有1350个沼气池。2000年7月袁世忠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现有1236户。2011年4月在 官庄村委会和宜巴小区建第一块公共绿地,现有1处,1260平方米。

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79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8元。经济以柑桔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柑桔、玉米、

油菜、花生等。2012年主要农作物产量:柑桔2.8万吨,粮食2744吨,油菜180吨。有企业12个,主要产品有:片石、各种规格的碎石、农用小型机械、木制成品家、用具、打蜡包装等。

有影响的企业( 规模工业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介绍:


龙湾采石厂(工业规模企业):位于小溪塔街办官庄村三组,固定资产800万元,年总产值300万元,年产量20万吨,就业人员64人,年利(税)120万元, 产品经营销售范围:宜巴高速、 小鸦公路、 龙泉小溪塔周边、城市商品砼搅拌站。

柑桔打蜡包装厂(产业龙头企业6家):位于官庄一组、二组,总占地面积26500m2,固定资产1070万元,生产规模(年打蜡包装)3.2万吨,就业人员370人。

“五村”目标

2013年官庄村以创建“五村”为目标,集社会各界之智,聚全街办之财,举全村之力努力打造美丽宜居宜游官庄,促进村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创建宜昌市城郊生态第一村。 逐步完善景点建设,形成蜘蛛洞、风洞河天然景区和生态景观带官 庄河;沿 官庄水库周边修建步行道,吸引市民郊游观光;引进招商建设高档次农家乐7家,带动 餐饮业发展;打造农产品专业销售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创建宜昌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心村。 抓好 长江流域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逐步整治官 庄河风洞河、蜘蛛洞河流域河道;对沿河河堤进行生态加固、道路拓宽,增加绿色 植被覆盖率,形成天然生态氧吧。

三是建设全市现代农业示范村。 抓好低丘岗改造项目,建设7000亩高标准精品桔园,逐步提高柑桔品质,促进柑桔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吸引市民观光旅游,改善柑农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创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样板村。 按照简约中式风格,实施官庄集镇临街房屋立面改造,建设仿古休闲旅游一条街;实施集镇道路美化绿化亮化黑化工程,完成污水管网、管线入地和人行道建设;修建柑桔文化广场,建成柑桔博物馆,建设木纹牌坊、风景石,精心组织承办好夷陵区第三届柑桔节;抓好官庄路黑化工程,建设自行车道,新建官庄二桥,打通官庄环形公路通道。

五是创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经常开展党员活动,完善制度,转变作风,增强活力,聚心聚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会民生

1950年 宜昌县第八完全小学设官庄,6个班,在校学生201人,教职员9人,当年学校从李家祠堂拆到官庄金钟寺。

1951年 官庄小学6个班,在校学生214人,教职员9人。杨家院小学创办于1953年,蜘蛛洞小学、大湖坪、白鸡坳小学、屈家岗小学、风洞河小学共同创办于1952年,学校地址及校名;曾家淌小学。由于环境,人口增加等原因于1957年拆校由以上5个村分别办小学到1998年初。接着拆 八宝山、官庄、杨家院、风洞河、屈家岗、蜘蛛洞、大湖坪、 白鸡坳8个村小学合并为官庄完全小学。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在职教师20人,在校学生128人,在园幼儿140人,幼师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1954年成立官庄联合诊所至1963年后,更名为官庄卫生院,隶属小溪塔卫生院管辖,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医院医师、护士稳定在12人,后期只有3-4人。九十年代后更名为官庄卫生所至今。

1963年前后有八宝山、官庄、杨家院、风洞河、屈家岗、蜘蛛洞、大湖坪、 白鸡坳8个村级卫生所(室)。

2003年将8个村级卫生所(室)合并至今。现有乡级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2人。村级卫生室3个,其中分室2个,医务人员9人,593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8%。1220人参加社会养老统筹,2799人参加新农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计划生育率100%,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19人,其中:特扶10人。

1949年12月成立官庄文艺剧团20多人组成,分别于1953年、1955年、1958年到宜昌地区参加文艺大汇演,宜昌至黄花公路修通庆典文艺汇演,成立小溪塔公社庆典汇演。

1951年至1952年五行山乡管辖的屈家岗、白鸡坳、大湖坪、蜘蛛洞4个行政村, 官庄乡管辖的笑话岩、岩花、、尤家河、王家冲、官庄、杨家院、二郎坪、风洞河、背马山9个行政村,共13个行政村均成立文艺宣传队,以宣传土改、斗地主、分田地、抗美援朝等内容。

1962年至1964年13个大队分别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总人数达400余人,主要以自编自演、好人好事、政策形势和“三世仇”以及后来的样板戏(现代京剧)等。直到1974年前后。原官庄大队于1972年成立文艺宣传队,以学唱、学演 八大样板戏为主,后分别于1973年、1978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以及2012至2013年的“三万”活动,创办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前后共演出24天,观众达万人以上。传统文艺活动有舞狮、跑旱船走高桥、打花鼓子、玩半壳、驴赶车、 老背少、九子兵、乐器演奏、舞蹈、小品、独唱、 渔鼓、快板、 三句半、 巴山舞等。传统体育项目有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拔河、跳高、赛跑等。公共活动场所1个,600平方米。有1个民间艺术团体,有180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1700名创业农村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