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官服是指汉字文化圈包括中国唐朝以后、朝鲜半岛朝鲜王朝至大韩帝国时代、越南后黎朝至阮朝、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官员所穿的服饰,分为朝服、公服、补服等。是汉服系服装常见款式之一。公服为圆领、右衽,用云锦、绫绢制作。朝服是上朝时所穿的服装。补服缀有补子,为官员日常办公所穿。官服的一种。常见为圆领袍,前后缀上补子,也有少数是交领,配銙带(依品级分为角带、玉带等)。

目录

中国

唐代

唐初,官服只有黄和紫色[1]。贞观后,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按惯例三品以上佩金鱼袋和金玉带十三銙、五品以上佩银鱼袋,四品佩金带十一銙、五品佩金带十銙、七品以上佩银带九銙、九品以上佩馀石八銙。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元丰改制,阶官四品以上服紫,三品以上佩玉带,四品佩金带,六品以上服绯和佩金涂银带,九品以上服绿和佩黑银犀角带。

朝鲜王朝

朝鲜圆领袍也称为团领、官服。团领前后佩戴胸背(흉배)(即中国的补子)。朝鲜官服继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朝鲜国王服衮龙袍。朝鲜后期官吏大分为文官和武官,并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着官服时还要佩戴冠帽﹑带﹑靴等各种附带品。官吏的品阶不同,官服的颜色或附带品的材料和纹样等都存在差异。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带子﹑纱帽﹑木靴。袍子两腋有衽。官阶不同,官袍的颜色﹑胸背的纹样﹑带子的材质都有所不同。朝鲜国王的官服是红底金色图案的蟒袍。高级官员按照明代公服制度,文官以瑞鸟补子,武官以猛兽补子区分官阶。

胸背采用与袍子一样的面料,在上面绣上飞禽走兽以装饰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还会绣上云﹑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纹﹑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纹样。双鹤纹样用于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员)级别的文班。双虎胸背用于正三品级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头饰是纱帽,其具有前低后高的双层结构,后侧有两翼,用竹丝和马尾毛勾勒出形态后罩上薄绸缎制作而成。犀带是正一品级的官员才能使用的官带,由水牛角制成。正二品用级金,从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级银,从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银,五品以下黑角带。庶人在官者,用团领而无胸背。朝鲜官服内着深衣。

越南

后黎朝

后黎朝时期,越南朝廷曾颁文禁止清朝风俗流入越南。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必须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清朝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自清帝入中国、剃发短衣、一守满洲故习。宋明衣冠礼俗为之荡然。北商往来日久、国人亦有效之者。乃严饬北人籍我国者、言语衣服、一遵国俗。 …… 沿边之民、亦不得效其声音衣服、违者罪之。 ”

阮朝

阮朝建立(1802年)以后,对朝服、官服、礼服等正式服饰做出了明确规定[2]。《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实录》记载:“嘉隆五年(1806年)四月、定文武品服。诏曰:大朝品服、自一品之上至正七品,文阶冠并用圆幞头样、武阶并用方幞头样。 …… 一品之上、文武并用蟒袍紫色。自正一品至从三品、文武并蟒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四品、从四品文武并花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五品、从五品文武并纱缎、青绿蓝黑诸色随用。补子文绣云雁、武绣文豹、并红地。正六品、从六品袍并同五品、补子文绣白鹏、武绣熊、并红地、正七品袍同六品、补子文绣鸳鸯。红地带身并红色。”明命帝、绍治帝、嗣德帝在位期间正值清代道光年间,越南官员仍以乌纱帽、圆领补服、角带为常服。

视频

知否知否 宋朝官服的颜色与等级
清朝三品官帽,官服,帽顶!

参考文献

  1. 唐代官服服色变化与政治变迁,探花郎汉服网,2018-01-08
  2. 越南传统服饰简介,360个人图书馆,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