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兰县苏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兰县苏澳镇位于台湾省宜兰县,经纬度为东经122度,北纬24.30度,在宜兰县的东南方,总面积为89.0196平方公里。濒临太平洋,是著名的苏花公路及台湾铁路管理局北回线起点,也是蒋渭水高速公路的终点,是往台湾东部的重要通道。苏澳有著名的冷泉——苏澳冷泉。苏澳港位于境内,供散装货轮以及海军使用。苏澳镇的南方另外还有南方澳渔港,是台湾重要的近海及远洋渔业港口。[1]

中文名: 苏澳镇

外文名: Su'ao Township

别 名: 施八坑、港口

行政区类别: 台湾省宜兰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台湾省东北部沿海,宜兰县东南方

面 积: 89.01 km²

下辖地区: 26里403邻

政府驻地: 苏西里苏港路215号

邮政区码: 27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1256人(2014年7月)

著名景点: 苏澳冷泉、南方澳等

火车站: 苏澳车站、东澳车站等

当前掌控: 中国台湾

简介

位于台湾省宜兰县,经纬度为东经122度,北纬24.30度,在宜兰县的东南方,总面积为89.0196平方公里。濒临太平洋,是著名的苏花公路及台湾铁路管理局北回线起点,也是蒋渭水高速公路的终点,是往台湾东部的重要通道。苏澳有著名的冷泉——苏澳冷泉。苏澳港位于境内,供散装货轮以及海军使用。苏澳镇的南方另外还有南方澳渔港,是台湾重要的近海及远洋渔业港口。

在北回铁路于1980年2月1日通车之前,苏澳是联系北部地区与花东地区的交通辐辏。由于当时苏花公路交通仍不甚便利,许多路段为单线双向管制通车,往来花莲耗时甚繁。因此,位于中继点的苏澳,成为重要的休息站,许多商家、旅馆开设于苏澳车站一带,往花莲方向的旅客在此休息,第二天换搭公路局(国光客运的前身)的班车。

北回铁路开通后,苏澳面临了经济萧条与人口外流的问题,人口数由全盛时期的六万人一路移出至现今的数量。然而,苏澳得天独厚的观光资源,以及重要的军港之战略地位,也带来了另一波的商机。拉法叶舰建军后,海军带来庞大的消费力;冷泉、南方澳、白米木屐村的宣传成功,更促使每年夏天可观的观光人潮。尤其蒋渭水高速公路通车之后,苏澳成为高速公路终点,使得观光客更是络绎不绝。

历史

2010年9月宜兰县政府文化局长郑文堂指出,于1624年西班牙人在航向日本途中看到了台湾,宜兰首先获得西班牙语地名命名为圣塔.卡塔利那(Santa Catalina),即噶玛兰湾。西班牙人在苏澳登岸后,将苏澳湾命名为圣.劳伦斯(San Lorenzo)。

宜兰地名台湾番政志翻译为“圣塔.卡塔利那”,宜兰县志翻译为“三打卡打里拉”。

传说曾为海盗蔡牵的根据地。日据时代第一任总督桦山资纪,于1873年任职海军少佐时曾渡海来苏澳一带勘查,并调查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与关系。离去后清政府大为紧张,于次年派都督罗大春修筑苏花古道,以加强对后山的统治。日据后此地设苏澳街,为台北州苏澳郡役所所在地。战后改街为镇,交由台北县管辖;1950年宜兰县设县后,则由宜兰县管辖。

旅游资源

每年夏季为旅游旺季,以冷泉与海洋风情著名的苏澳,吸引台湾各地观光客前往拜访。

苏澳冷泉位于台湾宜兰县南端的苏澳镇。冷泉为碳酸冷泉,水温约在22℃左右。冷泉水富含二氧化碳,台湾日据时期,日本军人竹中信景无意发现此泉水清凉可饮,喝起来还略微甘甜,就此才有苏澳冷泉之名。当地利用冷泉泉水开发了弹珠汽水与羊羹两种特产品。

无尾港水鸟保护区

位于岳明新村,新城溪出海口南方的旧河道形成的湿地。每年秋冬成为鸟类自北方迁移避寒的乐园。与“五十二甲水鸟保护区”为宜兰县两大著名的水鸟保护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