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宜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就镇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元谋县毗邻,西与大姚县接壤,是永仁的南大门。南(华)永(仁)二级路穿集镇而过,全镇辖国土面积339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884.5米,最低海拔1220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均气温17.9℃。[1]

中文名称: 宜就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

电话区号: 0878

邮政区码: 651406

地理位置: 永仁县城西南部

面 积: 339平方千米

人 口: 17153人(2017年)

机 场: 攀枝花机场

车牌代码: 云E

年均气温: 17.9℃

概况

宜就镇位于东经101°23′~101°28′,北纬25°51′~26°2′之间,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全镇辖宜就、他克、阿朵所、拉利坪、木马、地什苴、拉古、老怀哨、潘古里、他的么、外普拉、伙把等12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4186户农户,16519人。境内有汉、彝、傣、回四种民族,常住人口17153人(2017年)。

文化教育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14个教学班,专职教师47人,在校学生696人;小学15所(含教学点),专职教师 88人,在校学生13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认真落实“富民兴镇,教育为先”发展战略,深入宣传贯彻省、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倡议全镇干部职工捐款助学,共捐款49000元,用于扶持贫困学生上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宜就中学大门柏油道路、宜就中心完小院内水泥道路、球场进行改造和美化绿化,解决学生床架230张,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总投资12.76万元,其中:县级9个部门捐资10.29万元,全镇337名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捐资19520元。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综合成绩处于全县上等水平。

人文地理

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人文景观,孕育出了宜就镇独有的民风民俗,宜就镇彝族除隆重过好彝族年之外,还有独特的过节方式——赶山街,来欢庆自己的节日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火把节过后的第一天,方圆百里的人们带着节日的喜庆,汇集在山山相连的相对平缓地带,互通有无,形成“山街”,伙把山街和老怀哨山街。来这里赶山街的人们更重要的是为了与亲朋好友到这里见面欢聚,以松毛席为桌,买上“羊汤锅”、斟上米酒,尽情享受这原汁原味的“美味大餐”,山间炊烟缭绕,头上绿树掩映,席间欢声笑语、绘成一幅人间美景。席罢、夜幕降临、人们自动围在一起,弹起三弦尽情跳起彝族舞,仿佛要让自己所有的烦恼随着汗水的流淌而永远消失,天亮才满怀轻松的心情踏上回家的路。

基础设施

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立项扶持资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集镇面貌,坚持不懈大干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完成了集镇农贸市场改造,修复了新世纪大街与南永二级公路搭界口,加高并处理底么鱼水库坝埂,新建水厂炮点,铺筑宜就至木马村委会、南永二级公路岔路口至老怀哨村委会弹石路。2006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万元,占县政府下达任务数370万元的170%。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累计动工并完成工程20件,投资707.1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38.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68.68万元;改善灌溉面积4503亩,新增灌溉面积400亩,解决277户1324人、1080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重点实施他的幺小水窖、拉利坪管灌、外普拉小水窖、伙把管池和拉古沟池5件基本烟田建设项目;实施了上梭罗武水库扩建、木马灌渠防渗衬砌2件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地什苴、拉古农业综合开发沟渠防渗衬砌工程;完成潘古里村潘古里组、老怀哨中村、他的么中村、他克一组、地什苴菠萝苴组、鲁么的乍组6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伙把“小康水利”工程;完成拉利坪新队、木马大居、者白居、上羊圈房人饮4件工程;完成了地什苴夜加队、宜就子鲁的组2件桑水工程;新建下羊圈房水库。

新农村建设

镇政府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20字方针,以实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以大力发展生产为突破口,以促进乡风文明为着力点,确定拉利坪秧田箐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总投资19.4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42万元。架设人饮管道、新建三面光沟渠、文化室、公厕、球场,加大抓“五改”、治“五乱”力度,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村风村貌。新农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施效果好、质量过硬、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县新农办的验收,并被评定为“合格”工程。

特色产业

按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培育粮食、烤烟、蚕桑、畜牧、绿色食品五大支柱产业。粮食生产:全年共种植粮食农作物39104亩,实现粮食总产量652万公斤。烤烟生产:种植烤烟5831.1亩,烟叶收购61.65万公斤,实现总产值656.12万元,完成税收144万元,指令性收购均价11.93元。畜牧业生产:全镇大牲畜存栏15425匹,猪存栏24719头,牛存栏10152头,羊存栏18975只。全年,扶持发展养殖重点户371户,其中:养牛重点户65户,养羊重点户90户,养猪重点户113户,养禽重点户108户,规模养殖大户14户;扶持养殖示范村1个,示范组1个。蚕桑产业:全镇有新老桑园1亩,养蚕1456张,产茧59080公斤,实现产值122.1万元。绿色产业:全镇完成蔬菜繁制种1400亩,商品蔬菜1300亩,笋1400亩。突出抓好宜就、拉利坪、地什苴、木马、他克、拉古一线的板栗基地产业;以阿朵所、他克、伙把、外普拉为重点的核桃产业;以潘古里、木马、外普拉沿河一线为重点的热果和冬早蔬菜产业。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烟叶,生猪,山羊,木材。

产业结构

全镇发展订单农业亚麻650亩,种植日本总太萝卜110亩,种植菜心繁种287.1亩,蔬菜650亩,早包谷400亩,早洋芋150亩,板兰根202亩,油橄榄10亩,绿色产业和特种产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加强对全镇已种植的1100亩桑园的管理,对400亩蚕桑进行嫁接改造,发动66户养四季蚕548张,产量6236公斤,实现创收9.09万元。目前全镇已栽种蚕桑1100亩,今后将把桑蚕培植为我镇继烤烟之后的主导产业,真正使蚕桑产业成为宜就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