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宝积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宝积寺位于江西萍乡,始建于唐南周广顺(公元951年—953年)年间,至今历时一千余年,旧名星居寺,又名梵林寺。周广顺年间当地人李氏捐地所建。周显德年间(954-959)改名宝积寺。宋文学家黄庭坚曾于崇宁二年(1103)撰并书《宝积禅寺记》,又题过“德味厨”、“入还堂”二匾额,还手植罗汉松于寺院,元毁。明洪武年间,建僧会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僧九雪募修。1990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开放宝积寺,并由南岳山请来怀善法师任住持。并于1993年5月动工重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重建的宝积寺题写了寺名。

中文名称 宝积寺

地理位置 江西萍乡

占地面积 约7000平方米

门票价格 免费

建造时间 唐朝

别 名 星居寺、梵林寺

现任主持怀善法师

寺庙简介

宝积寺,位于萍乡市南门高地,始建于唐南周广顺(公元九五一?九五三年年)年间,至今历时一千余年。原曾名星居、梵林,由本邑李氏施地所建。至宋元符三年(公元一一○○年),拓为十方丛林。始大兴。民国年间,寺内有殿堂楼阁、寮房亭榭等建筑三十八座,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内有历代高僧大德、儒雅骚客的题词、匾额、文赋、植树等,尤以宋黄庭坚所书《宝积寺记》和亲植罗汉松最负盛名;有“水不盈尺,暑月清凉”之神异观世音像,只惜现已失传。由于该寺地处浏阳、醴陵、莲花、安抚、安仁、宜春等县之枢纽,长期为海内外僧俗朝礼杨岐禅宗祖庭挂锡之地。

历史沿革

该寺曾名“星居”、“梵林”,由本邑李氏施地所建,至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为十方丛林,始大兴,地域不断扩大,占地面积数十亩。至民国年间,尚有殿、堂、楼、阁、寮房、亭榭等建筑38座,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寺内有历代高僧大众、长者居士、文人墨客题词、额匾、作赋、植树等,尤其宋朝黄庭坚所书《宝积寺记》及手植罗汉松最负盛名。据《昭萍县志》记载,宝积寺名源于显德年间(954年),或云后周广顺年间县人李氏建。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改名宝积寺。宋文学家黄庭坚曾于崇宁二年(1103)撰并书《宝积禅寺记》,又题过“德味厨”、“入还堂”二匾额,还手植罗汉松于寺院,元毁。明洪武年间,建僧会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僧九雪募修。前有关帝殿,邑人李固山建,旁有观音泉,深不盈尺,暑月清冷,已竭。又有禁钟楼,即濂溪书院旧址,亦毁。光绪年间,众僧复兴法门丛林,僧肇堂改建山门。从清末至民国,方丈体云大师,住持寺内30余年,每隔3-5年设坛授戒一次。曾先后偕邑僧众整修殿宇,建藏经阁,创建普通塔院,登遐亭等。民国年间县僧会司、佛教会、居士林都设寺内。方太体云大师曾兼佛教会理事,募化筹资购买巨部汉译《大乘经律论丛书》,举办佛学培训所,培养青年僧侣。宝积寺当年不但是全县佛教中心,而且是湘赣边境的萍、浏、醴、攸等县佛教总据点,曾住僧侣五、六十人,加上外来云游者,多达百人。后因兵燹战乱频繁,特别是日军两度侵扰腹地,破坏严重,佛事渐衰。寺院自50年代便无僧人居住,留下的几栋殿堂寮舍已成危房,雨不遮漏,冬不御寒,佛像法器,荡然无存,且被工厂占用。1990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开放宝积寺,并由南岳山请来怀善法师任住持。自此,在政府及四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宝积寺日趋兴旺,并于1993年5月动工,对原建筑全部拆除重建。1990年重新开放宝积寺,并于1993年5月动工,对原建筑物全部拆除重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重建的宝积寺题写了寺名。大雄宝殿1995年竣工,占地面积为556平方米,高22米,宽26米,进深(长)21米,先后还建筑了天王殿、客堂、东西配殿及寮房等。整个宝积寺现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建筑物采用明清模式,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砖木结构、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宝积寺院建筑群采用明清建筑样式,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砖木黄瓦,金碧辉煌,在萍乡城南显得十分醒目。寺院烟火缭绕,肃穆幽深。宝殿内红柱亭亭玉立,金顶屋檐一派鼎新,各种精美图案和彩绘声绘色相映生辉。

建筑格局

故清王彦邦有诗赞曰:宝积城南寺,桥通古道平。薄云生屋角,疏竹度钟声。爱共高僧话,闲穿竹径行[1] 。山禽知客到,眼亦多情。该寺建筑风格取明清时代宫殿仿古模式。两层飞檐翘角;殿顶虬龙盘旋,欲腾还待;橘黄琉璃瓦明光烘约;褐红色墙体恢弘凝重。赵朴初亲自为之撰写了对联:妙嵌“宝积”、“怀善”,字迹流畅,浑厚苍劲。曰:开怀得宝珠他时示现化城究竟牛车归一乘,成功缘积善此日观瞻梵宇缤纷花雨散诸天。大雄宝殿1995年竣工,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宽26米,深21米,先后还建筑了天王殿、伽蓝殿、客堂、东西配殿及寮房等。整个宝积寺皖面积约七各平方米。如今的宝积寺巍峨庄严,布局严整,错落有致,殿堂、寮房英姿高耸,气魄雄伟。

视频

走十方:曹洞宗女众道场:曹山宝积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