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宿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工商时报 李青萦 2022.06.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9)日公布国内新增42,204例COVID-19确定病例,分别为42,112例本土个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确诊个案中新增85例死亡。[今日新增92例境外移入个案中,为51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介于10多岁至60多岁,分别自美国及德国(各4例)、越南(2例)、义大利(1例)移入,另81例感染国家调查中。]

宿主(Host),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寄生植物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

  • 最终宿主--最终宿主(primary host或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物的成虫赖以寄生的物种
  • 这类宿主通常为寄生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寄生环境,包括营养和生物上的保护。
  • 将宿主和寄生物的理论引用到母亲和胎儿的关系上是可行的。
  • 胎儿本身不能觅食,而胎生动物的胎儿需要在母体内成长一段时间,期间胎儿完全依赖吸取母亲获取的营养来令自己生长。
  • 母体亦为胎儿提供完全的环境,使胎儿避免受到外来的袭击。
  • 在一般情况下,母亲和胎儿的“宿主寄生物关系”并不会因为过度吸取宿主营养而导致宿主的死亡。
  • 胎儿本身并没有生殖的能力,不会因为“寄生物”的数量在“宿主”内增加而增加宿主提供营养的压力。
  • 这种“宿主寄生物关系”通常以胎儿出世,离开母体而结束。
  • 中间宿主(secondary host)是指寄生物的幼虫或童虫用以寄生的物种. 这类宿主也可为寄生物提供营养和保护,不过寄生物不能在中间宿主体内成长为成虫,寄生物透过中间宿主为媒介,将自己送到最终宿主。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寄生物的幼虫会直接进入最终宿主,这个最终宿主便成为一个“异常中间宿主”. 例如猪肉绦虫在某些情况下将人变成其异常中间宿主. 此宿主为寄生虫感染的最上层,通常不会让寄生虫再去感染最终宿主,所以能够防止寄生虫完整的生长. 此宿主为寄生虫偏向感染的动物种类或群体 此宿主能达成让寄生虫繁殖的目的,意即已拥有将之传播或感染出去的能力。

微生物对宿主影响的潜在途径研究

  • 一般对于微生物操纵宿主行为的概念来自于一寄生虫,透过寄生方式释放一些干扰素影响宿主神经传递的讯号,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行为最终来提升自身的适应程度。
    • 举例来说,偏侧蛇虫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透过感染昆虫如蚂蚁,在孢子形成前先引导宿主(如: 蚂蚁)到特定高度并把自己的下颚骨固定到叶脉并停留在那边直到死亡。
  • 由于其透过次级代谢,产生一种抗菌剂活化物质用来避免宿主在真菌生长期间的发病。
    • 虽然该菌能影响蚂蚁的行为,但反之它也依赖宿主到达特定高度来帮助生长。
    • 透过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帮助科学家发现这种真菌具有许多天然化学物质,并应用在研发人类免疫调节,抗感染等方面。
    •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证据显示这些寄生行微生物能影响宿主行为,但对于是否透过影响宿主而使这些寄生者得到长期性的益处仍是有待确认 。
  • 不只是微生物具对于宿主具有行为上的改变。
    • 在恒温动物上,致死率超高的狂犬病病毒也能透过影响中枢神经的发炎机制,以及增加宿主的侵略(如咬伤)使病毒增加其传播能力也被认为是一种改变宿主行为,进而最终达到目的(生长和传播)的手段。
  • 大脑与肠道之间的复杂性从环境,饮食、性别、基因都具有影响 。
    • 他们之间的传递涉及迷走神经,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以及微生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目前一些肠道菌丛如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已被显示对于小鼠以及人类的社交行为,有改善低落焦虑等相关情绪,这样行为上的转变也可以被解释成为了为了增加自身的传播能力,透过提升宿主的社交能力操纵行为上的转变最终达到目的。
    • 当移植自闭症患者的粪便移植到小鼠上,发现小鼠也出现自闭相关症状,种种结果都显示微生物对于宿主行为的转变和影响。
  • 对此作者对于这些共生者如何操控宿主行为提出了四种操控的观点:
  • 1.全面性操控: 如果宿主体内只具有单一特定细菌,其具有能产生特定酵素分解产生特定化合物来影响宿主或是影响宿主专门的摄取特定养分来提供给自己,那么就不难预想该菌对宿主行为的影响。
    • 但若这些共生者需要与其他共生者分享或是竞争资源的话,其复杂程度就会变得非常高。
  • 2.局部性操控: 一些肠道细菌能透过其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影响肠道蠕动和血清素在宿主中的合成。
    • 肠道蠕动又可以反向来影响特定菌种的竞争能力。
    • 再者透过局部操控,这些共生者也对宿主的免疫反应减少发炎反应有所影响,虽然还不清楚是否是共生者的操控还是在演化上宿主产生的能力,但免疫与神经系统的关联仍是显而易见,因此在脑肠轴研究常常与免疫反应有关。
  • 3.微生物代谢所生的副产物: 肠道细菌也可透过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乙酸(acetate)则能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当中,丙酸(propionate)与调节体内葡萄糖的恒定有关,以及丁酸(butyrate)具有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且为结肠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 这些代谢物能影响宿主内血清素(serotonin)的合成。
    • 宿主体内的血清素大多在肠道中合成对于肠道蠕动,与宿主免疫反应多种生理行为有关进而调节宿主体内的平衡。
    • 在小鼠体内中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能够产生GABA(一种对于哺乳类重要的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以调节小鼠内脏疼痛反应,且对肠道细菌(Evtepia gabavorous)而言,GABA更是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
  • 4.进化依赖性: 在不断的演化下,宿主可能会进化出特定行为来对应其体内的微生物。
    • 当缺少该微生物时,宿主便产生了不适应等生理反应。
    • 即便该共生体对宿主可能不是有益的,但宿主为了适应该共生体的特殊行为。
    • 如黄蜂(Asobara tabida)透过利用Wolbachia (一种常见寄生于昆虫的细菌)使其卵母细胞能够正常发育。
  • 从上述所言,微生物对于人类的影响甚钜。
    • 在2012年美国也发布人类微生物组计画Human Microbiome Project,在今年五月底也更新此计画的第二阶段-整合型人类微生物组计画(Integrativ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iHMP),The Investigator也对此有所报导,详情请看 NEWs。
  • 随著微生物逐渐被世人所重视,透过理解这些共生者与人类或是其他宿主的关系,或许能帮助我们对于生理及疾病上有更多的认识及有效的治疗,我们也期待看到大脑与肠道微生物间各种新奇的证据显示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1]

3071847_1_1.jpg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71847

变异株Omicron的新宿主是白尾鹿

  • 研究人员今天说,在纽约白尾鹿身上验出COVID-19(2019冠状病毒急病)变异株Omicron,令人担忧在美国有3000万只的白尾鹿可能成为冠状病毒新变异株的宿主。
  • 路透社报导,研究人员对在纽约州史塔登岛(Staten Island)抓到的131只鹿采集血液与鼻咽拭子样本。
  • 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科学家率领的研究人员说,检验结果显示这群白尾鹿先前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容易再度感染新变异株。
  • 宾州州立大学兽医微生物学家库奇普迪(SureshKuchipudi)说:“一种动物群体感染病毒,总有再度把病毒传回人类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这让病毒有更多机会演化成新型变异株。”
  • 库奇普迪说:“病毒完全突变时,可逃脱现有疫苗提供的防护。因此,我们必须再度调整疫苗。”
  • 这是首度在野生动物上侦测到Omicron变异株。
    • 与此同时,美国民众感染Omicron的病例数逐渐减缓下来。
  • 美国农业部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动物正把病毒传给人类,大多数冠状病毒感染是出现在与COVID-19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物种上。
  • 美国政府去年8月表示,在俄亥俄州发现全球首批野生鹿感染COVID-19,扩大已知确诊COVID-19的动物清单。
  • 研究人员是在有许多突变的Omicron于全球多国取代Delta成为主流变异株的几个月前,从野生鹿身上采集的样本验出确诊。
  • 美国农业部先前通报,狗、猫、老虎、狮子、雪豹、水獭、大猩猩与水貂曾感染 COVID-19。 [2]

参考来源

  1. 高唯真. 微生物与宿主行为间的交互关系—各项假说. Investigator Taiwan. 2018-10-24 [2022-06-29] (中文). 
  2. 中央社 纽约. 纽约白尾鹿感染Omicron 恐成新变异株宿主. 经济日报. 2022-02-09 [2022-06-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