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富川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111°5′—111°29′,北纬24°37′—25°9′之间。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

位于县治驻富阳镇,县城西距桂林市190公里,南距梧州市220公里,到广东省广州市380公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距离为586公里,与全县辖12个乡镇,145个村(街、居)委会,总面积1572.36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

富川瑶族自治县种植的水果、粮食,养殖的畜禽、淡水鱼远销欧、美、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枣、脐橙、银鱼、桂花鱼被列为广西基地县,脐橙获中国同类产品金奖。富川瑶族自治县拥有“富川八景”、“古明城”、“灵溪庙”等旅游景点,被誉为“小桂林”。[1]

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今县地属楚越交界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县地属南海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属南越国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境始置冯乘、富川县,同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冯乘、富川均属交州苍梧郡。

三国时期属吴,黄武五年(226年),冯乘、富川同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冯乘、富川属临贺郡。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冯乘、富川属临庆郡。宋泰始六年(470年),改临庆郡为临庆国(封国),冯乘、富川属之。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临庆国复为临贺郡,冯乘、富川同属之。梁普通元年(520年),今县地置临贺、乐梁郡,冯乘属临贺郡,富川属乐梁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富川县属富州(州治在富川县,即今钟山)。开皇十九年(599年),临贺、绥越(南朝陈置,在今钟山县南)、荡山(南朝梁立,在今贺县西)等县划入富川,更名贺川县,属永平郡。冯乘属零陵郡。

唐代,冯乘、富川县均属贺州,后属桂管。其中天宝二年(743年) ,富川县曾更名富水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富川县。

五代十国时期(907-948年)冯乘、富川属楚地,948年后属南汉。

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冯乘县,东部划入今湖南江华县,西部划入富川(今自治县县域),富川县属广南东路贺州。冯乘县从置到废计有1082年的建置历史。宋大观二年(1108年)五月,富川改属广南西路贺州。

元代,富川县仍属贺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富川县属贺州。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富川县改属浔州府,后属平乐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富川县治所从钟山镇迁至灵亭乡,即今富阳镇内的明富川县城。

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桂王永历九年,即1655年),富川县属平乐府。

民国元年(1912年),富川县属平乐府。民国2年7月属漓江道,治桂林;民国3年6月属桂林道,治桂林。民国6年7月,划富川县南部置钟山县,富川县属桂林道,治桂林。民国19年属平乐民团区, 治八步。民国21年4月,属桂林民团区,治桂林。民国22年10月属平乐民团区,治八步。民国23年3月属平乐行政监察区。民国29年4月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治八步。民国31年3月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八步,一直至民国3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元月1日,富川人民政府成立,驻富阳镇,属广西省平乐专区。

1952年7月,广西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核转,并经政务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治钟山,属平乐专区。1958年7月改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专区。

1961年7月1日,富川与钟山分治。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第115次全体会议决定,恢复设置富川县,县人民政府驻富阳镇,属梧州专区。

1983年8月30日, 国务院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请求报告,同意设立富川瑶族自治县,撤销富川县,仍属梧州地区管辖。

1997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梧州地区,成立贺州地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属贺州地区管辖。

2002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成立地级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属贺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2000年,富川瑶族自治县辖9个镇、4个乡:富阳镇城北镇朝东镇麦岭镇葛坡镇福利镇古城镇莲山镇白沙镇、油沐乡、石家乡、新华乡、柳家乡。

2003年富川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9个镇、4个乡:富阳镇、白沙镇、莲山镇、古城镇、福利镇、麦岭镇、葛坡镇、城北镇、朝东镇、新华乡、石家乡、油沐乡、柳家乡)

100富阳镇辖:新永、仁升、阳寿、凤凰、城东、马鞍山、新建7个社区;巩塘、获庆、铁耕、沙汪、朝阳、羊公、竹稍、茶家、新坝、木榔、山宝、西屏、社三、黄龙、江塘、大围、涝溪、洋溪18个村委会。

101白沙镇辖:白沙社区;井山、木江、鸡岭、檠田、茶青、坪江6个村委会。

102莲山镇辖:莲山街社区;吉山、沙洲、金峰、罗山、莲塘、洞口、下坝山、洋狮、米溪、鲁洞、荆早11个村委会。

103古城镇辖:横山社区;粟江、茶源、山田、高路、莫家、秀山、塘贝、杨村、大岭9个村委会。

104福利镇辖:香草坪社区;福利、罗丰、花坪、毛家、红岩、浮田、务溪、洞池、白竹、水头屯10个村委会。

105麦岭镇辖:麦岭社区;麦岭、长春、大坝、新造、小田、秀林、高桥、涌泉、月塘、村黄、金田、和睦、三民13个村委会。

106葛坡镇辖:葛坡街社区;林桂、宅祥、极乐、山塘、斑竹、岐山、深坡、马坪、上洞、合洞、马槽、楼村12个村委会。

107城北镇辖:城北社区;城北、马山、石狮、俩源、泗源、巍峰、新寨、矮岭、6合、凤岭、栗木岗11个村委会。

108朝东镇辖:朝东社区;朝东、东水、黄宝、秀水、和平、岔山、民主、塘源、蚌贝、营上、儒子、桐石、龙归、石林、高宅15个村委会。

200新华乡辖:新华社区;东湾、新华、井湾、盘坝、莲山塘、坪源、路坪、先锋、路溪、龙集10个村委会。

201石家乡辖:石家社区;石枧、曹里、城上、黄竹、坪珠、龙湾、泽源7个村委会。

202油沐乡辖:油沐、茶山、黄沙、长塘、鲤鱼塘、福溪6个村委会。

203柳家乡辖:柳家社区;凤岭、长溪江、新石、下湾、石坝、龙岩、洞井、洋新、大湾9个村委会。

2005年,富川瑶族自治县撤销1个乡。撤销油沐乡,整建制并入朝东镇,镇政府驻地不变。[2]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县境内地层发育不甚齐全,出露最老地层是早古生界寒武系;其次是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还有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等。县内地质构造,经历过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等的构造运动。其主要构造形式有褶皱和断裂。

富川县域,四面环山,中间低落,略呈椭圆形盆地,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及东南部分布着横亘连绵的山脉,谷深坡陡,地势高峻;东部为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岩溶峰林地貌,群峰拔挺;东北面为丘陵地貌,顶圆坡缓,波状起伏;中部为宽坦的溶蚀平原地区,地势低陲,孤峰独山拔地而起,富江河水北南纵流。地处都庞岭和萌渚岭余脉峡谷之间,形成南北风向要口,素有大风走廊之称。

气候环境

富川瑶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均气温为19℃,年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3℃,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607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700毫米,年相对湿度75%。[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县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充沛。境内四面环山,历来森林植被较好,蓄水能力较强;中、东部属岩溶地带,地下水蕴藏量也较丰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6.7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15.495亿立方米,地下水蓄量为1.25亿立方米,按1989年总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地表水量6200立方米左右。县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雨,据1965—1989年统计,年平均降雨量为1667.4毫米,县内流域面达1572平方公里,形成大小、长短不一的23条干流和主要支流,注入县内山塘水库约5.2亿立方米,按1989年水田面积计,平均每亩水田拥有地表水2740立方米。另外注入龟石水库约5.95亿立方米。正常年景可利用的地表水为5.48亿立方米,干旱年可利用的地表水为4.05亿立方米。全县23条主要河溪中,有12条源出高山,落差分别为780—1370米,河床比降大,坡陡流急,形成水力资源丰富,径流水能蕴藏量可达5.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5万千瓦,已建电站20处,装机容量达10105千瓦,占可开发的28.87%。据地质部门初步探明,县内拥有地下河23条,年总水量为0。6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合计为2156升每秒。

矿产资源

县境地处南成矿带的中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据旧志记载,自明万历时就有商人在白沙一带开采砂锡矿。已发现的矿种有31个,矿产地72处。其中具中小型矿床规模的有11处;砂锡矿区16处,矿点45处。

区域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350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富阳镇 67387、 白沙镇 12280 、莲山镇 23841 、古城镇 20045、 福利镇 19923 、麦岭镇 21321 、葛坡镇 17387、 城北镇 18406、 朝东镇 21636 、新华乡 15790 、石家乡 12628 、油沐乡 6941 、柳家乡 15922。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4]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9153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翻2.8番。

全县GDP由1983年的0.81亿元,增长到1993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长20.33%(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3.18亿元,年均增长9.9%(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0.11亿元,年均增长14.9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9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6245万元,年均增长24.18%(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6138万元,年均增长-0.17%(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3.37亿元,年均增长23.7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7倍;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3年的924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9140万元,年均增长25.75%(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29762万元,年均增长12.53%(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72.19万元,年均增长 48.97%(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7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长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长4.21%(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584万元,年均增长18.75%(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483元,年均增长13.89%(8年增长数);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2006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著。

第一产业

境内土地宽广肥沃,全县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63.87万亩,尚未利用的宜垦耕地24.98万亩。农作物以水稻、烤烟、玉米、花生、黄豆为主,是自治区商品粮基地和广西最大的春烤烟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占广西三分之一以上。经济林有马尾松、湿地松、油桐、毛竹、油茶等;果木林有枣、柑橙、柿、桃、李等。是自治区油茶基地。富川水草丰茂,草场宽广,也是自治区发展水牛的重要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业更是历史悠久,前景广阔,境内5.8万亩水面的龟石水库,近年来,引进银鱼放养获得成功,银鱼养殖将成为我县一项新的支柱产业。种植的水果、粮食,养殖的畜禽、淡水鱼远销欧、美、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枣、脐橙、银鱼、桂花鱼被列为广西基地县,脐橙获全国同类产品金奖。

富川位于广西桂东北,是桂湘粤边界极少污染的宝地,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桃花源"区。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97万亩,牧地80万亩,待开发地30万亩,水面7万亩,耕地27.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8.46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按照"粮食调稳,结构调优,布局调活,效益调高"的思路走产业布局区域化、主导产业规模化的路子。目前全县已形成粮食,烤烟、反季节蔬菜、台湾小南瓜、东升南瓜、冬菜、花生、油菜、茶子、芋头等十大生产基地。富川产的优质米、水果、烤烟、蔬菜、植物油等农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其中富川烤烟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富川的夏阳白、东升小南瓜、芋头等特优农产品驰名港澳台,年产值超亿元。全县人口2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1999年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30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重点开发的种植业产品有反季节蔬菜、蘑菇、烤烟、银杏、植物油、优质米等名优产品,以生态农业"万元田"高新技术开发为重中之重。

富川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综合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所形成的各种特色产业市场发展前景看好,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块宝地,县委、县政府确立"以知识为本,走高科技兴县"的战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富川投资开发,富川县将给予特别的优惠待遇政策以保证投资者得到丰厚的回报。

第二产业

​富川工业起步于6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卷烟、卷烟材料、建材、化工业生产工、电力、煤炭、机械、制药、纺织、冶炼、印刷、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目前有年产15万大箱的卷烟工业,有与卷烟相配套的获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卷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有年产16万吨的水泥工业,有年产5000吨的蜜枣加工工业。多年来,企业本着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在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奋力前进。开发创造了"三月三"香烟,"元宝"蜜枣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是广西最大的蜜枣加工生产集散地。部份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区携手共同构建一个未成年人成长与发展的良好平台,以教育、服务、维权三个重要关键环节为抓手,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实践、希望工程"等一系列活动,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步入新天地。

富川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中,特别重视家庭给予引导,在社区中打造无"黄、赌、毒"良好环境,并增加未成年人娱乐、休闲、学习等场所。在校园里广泛开展队旗、队徽、队礼、入队仪式教育和主题队会,培养未成年人光荣感和使命感,开展"爱心助成长"、"手拉手"、"十个一"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倡导奉献、诚信、友爱、进步的良好风尚;建立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监测机制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巩固少年军校、科技夏令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坚固的安全屏障。

科技发展

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着重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信息服务,科技为农民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了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不断进步,富川坚持"科技兴县"战略不放松,并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开展。建立完善覆盖全县范围的科技业务机构,形成政府涉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科技协会"三网合力"的科技联动格局, 建设一支志愿服务农村的科技进村入户人才队伍,为农民送科技、做示范,把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到农村第一线。如今,全县共有科技协会40多个,会员近4000人,培育了各类乡土人才2万多人;多措并举加大科技金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开通"富川农业信息网"、"广西科技信息网"富川节点等近10个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站(点),为农村科技能人、种养大户等进行网上学习、交易开辟了绿色通道,帮助农民搭上了科技信息"直通车";此外,通过落实农村党员大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根据特色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领头羊"。[6]

基础设施

交通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美丽的碧溪湖畔,清澈的富江河从县城中心流过,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西距桂林市190公里,南距梧州市220公里,到广东省广州市380公里,207国道、20161省道经过富川。距富川不远的桂林市、梧州市都建有大中型机场,可达世界各地。县内12个乡镇,全部通柏油路。桂梧高速公路贺州段距富川县城仅35公里;连接湖南桂北的永贺高速公路富川段即将开工建设;在建的广贺高速建成通车后,富川到广州仅需3个小时。同时,西南出海通道洛湛铁路经过富川并建有客货运站,2009年已全线通车;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途经贺州,建成后,富川经贺州到广州不足两个半小时,将进入"粤港澳两小时经济圈"。以上项目竣工后,富川将结束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历史,其通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将更为便捷。

通讯

县内各乡镇交通连成一片,长途直拨、移动电话及英特网直通全世界各国和地区。全县13个乡镇和县城开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2万门。

电力

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经自治区有关部门验收达标,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势头良好,整个农村经济生机勃勃。

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行政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县城沿江商住小区、园艺场商住小区开发初具规模,商住楼鳞次栉比。

名优特产

蜜枣

种植的水果、粮食,养殖的畜禽、淡水鱼远销欧、美、亚。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枣、脐橙、银鱼、

脐橙

富川脐橙产业是贺州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加入WTO以后富川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良好发展前。

富川水牛

富川水牛因品种优良、体型高大、繁殖成活率高而享有盛誉,在富阳、朝东、麦岭等乡镇建立养殖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专业户"的发展模式,全县奶水牛产业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桂花鱼

又称桂鱼、鳜鱼、季花鱼、花鲫鱼等,在分类上属鲈形目,鱼旨科、鳜鱼属。它肉质丰厚坚实,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驰名中外的淡水名贵鱼类之一。鳜鱼无论是糖醋、红烧、炸溜、清蒸等方法烹饪,都是宴席上的佳肴。亦有"淡水石斑"之称。

风景名胜

富川古明城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总面积0.42平方公里。几百年来,东、南、北三座城门,城内的文庙、武庙、11条鹅卵石花街、古戏台、灯楼、古井、古民居等建筑及大部分城墙、部分城壕基本上保存完好。1994年被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回澜风雨桥

座落于富川县油沐乡境内的沐笼、下花园和三园栋村之间的黄沙河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修,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建石栏,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再次重修,1986年至1987年,政府拔款进行最近的一次维修。回澜风雨桥由三座石拱、桥亭和阁楼三部组成,桥面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桥上建有一亭,亭子由三十六条圆木柱,采用招梁式构架而成,供往来行人憩息、避风雨。

据国家《古建园林技术》刊物上称回澜风雨桥是集中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远的阁,以及本地的廊桥四种造型特点于一物的组合体,在中国古建园林中是极其独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桥。

秀水状元村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的秀水村,是桂东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但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让这些庶民们长相厮守着这一方水土,明清时期遗留下的青砖瓦房青烟缭绕,厚重古朴的村庄静静地徜徉在秀峰山下,河滩上参天的古树遮天蔽日,一股巨大的地下河涌泉常年喷涌不止,这一方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曾出过1位状元和26位进士,所以又称状元村。秀水村是一个位于盆地中的山村,离湖南省江永县交界地仅几公里,石峰、河叉、村庄、田园散落其间,千百年来,人们爱护这里的山水就象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协调关系。[3]

福溪瑶寨

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是在五座山梁包围中一块谷地里的村庄,福溪村总共有13座古门楼,门楼面向福溪,建筑呈敞开式,立柱、抬梁、屋檐造型古色古香,每一座门楼都挂有进士、文魁、武官等功绩牌匾,门楼成为了光宗耀祖的地方。据统计,福溪村历史上出了五位进士和35位头上戴有官帽的人士,一块块官宦恩赐的牌匾仍熠熠生辉。福溪村鼎盛时期曾经有过24座古戏台、24座庙宇和24座石花广场,一座风雨桥。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风雨桥和古戏台、古庙宇各3座。

凤溪古瑶

凤溪古瑶 寨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依山而建的民居红墙黛瓦,背靠都宠岭海拔1857米的北卡顶,头枕古树参天的观音山,两侧溪水绕村,房屋建筑都是按照明清时期的商业街市而建造的,大门、窗台、屋檐都建造得厚重和精美,许多人家都建有造型奇特的骑羊屋角,墙体配以精美的花鸟彩画,折射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在风雨桥、古戏台、祠堂等立柱、屋檐和墙体上,一首首诗联、题词、彩画和美文映入眼峦,任人品读,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文化一起与世生辉着。

碧溪湖

在700里贺江的上游,有一片水天相连的湖水,它就是龟石水库,龟石水库1961年开始蓄水,最大库容6亿立方米,是广西六大水库之一。它汇集了贺江源头无数条小溪的水,水色澄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内陆湖,故称碧溪湖。沿途和岸边看不到任何垃圾,水质澄碧得像山冲的溪水一样透明。[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