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寿县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溯源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濒淮河,南倚大别山,古代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的[[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晚期的[[袁术]]、刘宋国都曾在此建都。
在东周时先后是 [[ 蔡国 ]] [[ 楚国 ]] 春申君的封地。 [[ 战国 ]] 末年,楚国组织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后,为怕[[秦国]]报复而迁都至此,命名为郢,今人或称寿郢。现代考古发掘认为,楚都——寿春城遗址位于今县城外东南角,属东关村辖区,近东津渡。城南还有楚相 [[ 孙叔敖 ]] 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安丰塘(芍陂),该塘使用至今,现为一水库,同时也是一处名胜风景。
秦汉时为寿春县,为四十八郡之一——九江郡的治所。 [[ 汉太祖 ]] 时先后为外姓[[王英布]]和宗室淮南王的王都。淮南王刘安曾在此主持编著了《[[淮南子]]》一书,同时与其八位门客在苦求长生不老仙丹的时候发明了豆腐。今炼丹之井不在,豆腐之水尚存,城北大泉、[[玛瑙泉]]、珍珠泉水相旺盛、千年不涸,附近有“豆腐村”美誉的大泉村村民取其磨制豆腐,已成风俗,延续至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寿地古时豆腐炼制过程中的一段传说。东汉汉献帝时,袁术也在此称帝。三国 [[ 曹魏 ]] 晚期,这里相继发生过三次重大兵变,史称寿春三叛。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时,前秦南侵,以寿春的八公山、淝水为战场与东晋军激战,史称[[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当面锣,对面鼓”、“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于此役。
707,8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