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97.14.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小孤山 的原始碼
←
小孤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小孤山.jpeg|有框|右|<big>宿松小孤山</big>[https://ossimg.e0575.com/upload/travel/vp/2011-12-05/5f07ec09dfe3c3e2dfae37f7f11c77e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500,h_340,limit_0/auto-orient,0/quality,q_100 原图链接][https://travel.e0575.com/jdshow.php?nId=2527&_t_t_t=0.1284804807510227 来自 绍兴旅游网 的图片]]] '''小孤山'''座落在[[安徽省]][[宿松县]]东南,位于[[长江]]中下游,距离县城65公里。与[[江西省]][[彭泽县]]的[[彭郎矶]]<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27/penglang.html 澎浪矶],博雅文化旅游网 </ref>隔江相望与[[江西]]的[[石钟山]]、龙宫洞遥相呼应,和[[国家级风景区]][[庐山]],[[湖北省]][[黄梅县]]的[[五祖寺]],[[安徽省]]的[[天柱山]]雄距长江两岸,形成三角之势。构成了天然的旅游网络。素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为遐尔闻名的旅游胜地,风光旖旎。小孤山以奇、险、秀、孤而闻名于世,被历代诗家学者吟赞为“长江绝岛、中流砥柱”。 ==基本情况== 小孤山原是江中石屿,开始形成于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它孤峰独峙,三面环水,直插江心,气势险峻。巨石悬立奇峭,大有“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之势。此山其高不过百米,周不过里许,然而其形特异,如一出水芙蓉,孤峰耸立。山上幽洞沧波,玉竹翠亭,峻梭碧阁,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山虽小却志傲群山,上锁金焦,下阻千浪。大别山恭其俊秀,五老峰逊其不峙。而引得历代诗家学者对小孤山的青睐,留下无数比[[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e065f688e217.aspx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全诗赏析 ],古诗文网</ref>更加脍灸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小孤山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正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江水东流直下吴,狂澜倒挽一人无,世间枉说奇男子,砥柱还须让小姑”。 ==历史== 小孤山的历史悠久。相传[[大禹]]治水时,曾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盛唐时期小孤山的名字正式见于诗人的笔端。小孤山的“孤山”是以其独立不倚而得名,至于小者,是为区别[[江西]][[鄱阳湖]]的“大孤山”而言。小孤山山势挺拔,独立江心,北望靠天柱,南观倚匡庐。世人因山形长势犹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故又称为髻山。世俗又因小孤与小姑同音,逐转小孤为“小姑”相传日久,有好事者将对岸的[[彭浪矶]]说成“彭郎”,遂生发出许多小姑与彭郎相爱的美丽传说,更给此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视频== ===<center> 小孤山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小孤山传说</center> <center>{{#iDisplay:e0165oof4lr|560|390|qq}}</center> <center>安徽宿松小孤山</center> <center>{{#iDisplay:p0521d0bmx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返回「
小孤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