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池镇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部,距离城区18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小池镇东临龙门镇,北接江山镇,并与上杭县毗邻,西连大池镇,南与永定区接壤。四面环山,中为盆地,是龙津河的发源地,平均海拔560米。

多年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68毫米。矿藏有石灰岩、锰、铁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花生等,土特产有笋干、香菇、茶叶、蜂蜜等。小池镇交通发达,319国道、赣龙铁路横穿而过,距龙岩西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且赣龙铁路在小池镇设立了货运中转站。

小池镇山青水秀,名胜古迹颇多,有“寿岩奇石、采薇春雪、留阳余辉、南华香夜、龙池夕照、白水飞泻”六大景观,其中龙池书院是区级古文物保护建筑。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0185 公顷,常住人口11128人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1]

中文名: 小池镇

外文名: Xiaochi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龙岩市新罗区西部

面 积: 10185 公顷

下辖地区: 南山村、培斜村、卓洋村等

政府驻地: 兴贵村

电话区号: 0597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1128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云顶茶园度假村

车牌代码: 闽F

历史沿革

清以前属龙岩县龙门里管辖,称小池社;解放前称小池乡,解放后划为小池区;1956年分为黄陂、儒芦、卓美、源邦、南斜等乡,录属龙池区;1957年撤区并乡称小池乡;1958年9月设立小池人民公社,次年与大池、湖邦合并仍称小池公社,设立小池管理区;1961年分开恢复小池公社;1984年10月改为小池乡;1997年12月撤乡设镇。

行政区域

2011年末辖南山、培斜、卓洋、兴贵、山美、汪洋、璜溪、赖邦、京源、牛眠石、何家陂、黄斜、儒芦等13个村民委员会。

自然地理

位于东经116°49′41″~116°56′18″,北纬25°4′31″~25°12′47″之间。

地形地貌

小池北宽南窄,形似葫芦,夹在黄连盂山脉、采薇岭山脉及赤岩山之间。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龙川溪中贯而下经隔口流往龙门,因此有“水破葫芦”之说。境内四面环山,丘陵起伏,平均海拔560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最高点位于本镇与江山镇交界线北起点即黄连盂主峰旁,海拔1770米。

气候

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距海洋不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无酷暑,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为26.4°C,极端最高气温38°C;冬无严寒,最冷为一月,当月平均气温10°C,1975年罕见的极端最低温为零下5.6°C。低温期短,无霜期长达277天,年平均气温为18.9°C,最高38°C,最低-5.6°C,积温为5618°C。冬季冷空气南下,常引起较严重的低温霜冻。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89毫米,雨季在四、五、六三个月间,尤以五、六两月为最,常易霪雨成灾。六月过后,雨量减少,气温升高,转入伏旱。

河流水文

纵贯小池中央的龙门溪(旧县志称龙川)发源于采薇岭,流往市区,是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的源流之一。龙门溪在小池境内主干全长10公里,有许多深潭,且地下水丰富,水质良好,较著名的有南山晶水塘、汪洋蚨蜞窟、卓洋水井头、山美泉水、京源口出水塘等。

基础设施

小池镇交通发达,319国道横穿而过,龙赣铁路工程在小池开工,在小池镇设立的货运中转站。

经济发展

2001年,该镇社会总产值现价达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工农业总产值达2.5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农业总产值6799万元,比上年增长7.3%。企业总产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镇财政收入9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40元,比上年增长2%。

2011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3.98亿元;企业总产值22.3亿元;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93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473万元,地方级收入14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65元。 小池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面向市场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持续获得丰收。引进外资兴建的小池云顶茶园生态农业,已改造茶园250亩,新建茶园900亩;建立了儒芦、黄斜千亩蔬菜基地。该镇花生、水果、莲耦、烤烟等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增加,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经比例调整为5:5。该镇畜牧业发展迅速,农户与森宝公司联办养鸡规模年出栏30万只,存栏10万只,生猪饲养中小型猪、良种猪为特色,小池禽蛋闻名中外。

特色产业

该镇以“采薇香茗”牌茶叶、“天然”牌竹席、小池莲藕为纽带,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经营,提升了当地农副产品的总体竞争力,这三个品牌的特色经济已经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该镇以培斜村竹席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引导和发动原有竹凉席生产厂家进行改造,筹资引进竹席更新加工的成套设备,加快了竹门帘席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新增竹门帘席厂家100家,带动编织机300台,扩大竹门帘席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带动近邻乡镇、周边县的竹凉席生产;该镇依托培斜村茶叶产销合作社,以技术入股、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和市场拓展能力强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开发,拓展茶叶种植面积,提升加工水平,扩大“采薇香茗”牌茶叶的竞争力;该镇成立小池莲藕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亩产和质量,促进产品外销扩大。

乡镇企业

该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镇属企业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制订“保水泥、拓竹业、扶禽蛋、促旅游”的12字工作方针。该镇共有各类企业1061家。其中,个私企业1046家,集体企业15家。水泥企业大力抓好技改和发展散装水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小池镇共建立了以培斜竹制品有限公司、小池禽蛋制品有限公司、龙岩市磁性材料厂、小池水泥厂等为首的科技示范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的生产新格局。2000年5月,小池镇顺利通过区福建省第三批科技示范乡镇的验收。培斜竹凉席年产量80万床,产品远销国内外,使该镇成为著名的竹席之乡。

公益事业

小池镇在教育方面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儿童“四率”均达100%,中考成绩名列全区农村中学前茅;在文化方面进一步发展,村村建立文化宣传站,镇区设立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开通有线闭路电视,积极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卫生事业方面以健康教育为主线,抓好卫生保健工作,扎实开展爱国活动,大力推广农村合作医疗,该镇13个村参与率100%,现有卫生院1所,医生8人,门诊和卫生所13个,乡村医生16人。农村全面进行改水、改厕。同时,大力加强集镇规划和环境绿化建设,社会治安良好,营造了一个生产、生活、旅游的良好环境。

人文历史

小池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等在小池“赞生店”部署“首打”和“三打”龙岩城的战斗,为革命献出了三百多名的优秀儿女。

旅游资源

小池镇名胜古迹颇多,有“寿岩奇石、采薇春雪、留阳余辉、南华香夜、龙池夕照、白水飞泻”六大景观,其中龙池书院是区级古 文物保护建筑。总投资500万美元的云顶茶园有限公司和云顶茶园度假村,是全区首家观光农业旅游企业,已开始对外营业。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视频

走进“福建淘宝第一村”小池镇培斜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