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熊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小熊猫 |圖片 = File:小熊猫1.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5: 行 5:
 
| 别名 =红熊猫、红猫熊、九节狼、金狗  
 
| 别名 =红熊猫、红猫熊、九节狼、金狗  
 
}}
 
}}
 +
 +
'''小熊猫''' 
 +
 +
中文学名:小熊猫
 +
 +
拉丁学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
 +
 +
别称:红熊猫、红猫熊、九节狼、金狗
 +
 +
界:动物界
 +
 +
门:脊索动物门
 +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
纲:哺乳纲
 +
 +
亚纲 :真兽亚纲
 +
 +
目:食肉目
 +
 +
亚目: 裂脚亚目
 +
 +
科 小熊猫科 
 +
 +
属:小熊猫属
 +
 +
种:小熊猫
 +
 +
亚种:2亚种
 +
 +
英文名:Red panda,Lesser panda
 +
 +
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EN).
 +
 +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
 +
 +
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头骨高而圆;听泡相对扁平;眶后突不完全发育或缺失;矢状嵴低;具翼碟骨;上腭高耸拱形,中间凹陷;中翼骨腭缢缩;冠突明显呈钩状。
 +
 +
==外形面貌==
 
   
 
   
中文学名  小熊 猫 拉丁学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 别    称 红熊猫、红猫熊、九节狼、金狗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    目 裂脚亚目 科 小熊猫科   小熊猫 属 种 小熊猫 亚    种 2亚种 英文名 Red panda,Lesser panda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EN)
+
[[File: 小熊 猫2.jpg|缩略图 |左|3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4381335006&di=5427a3ac52b45e164d2f4ae4ca443500&imgtype=jpg&src=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60116%2Fmp54844656_1452922660020_23.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beta1.duitang.com/blog/?id=796677114   图片来源于堆糖网 小熊猫]]]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 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 四肢粗短,为黑褐色。 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头骨高而圆 ;听泡相对扁平; 眶后突不 完全发育或缺失; 矢状嵴低 ;具翼碟 ;上腭高耸 拱形,中间 凹陷;中翼 腭缢缩;冠突明显呈钩状
+
 
 +
 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
 +
 
 +
耳大,直立向前。
 +
 
 +
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
 +
 
 +
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
 +
 
 +
在臀背 部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绒毛灰褐色,甚为丰厚。鼻端、眼圈为黑褐色,胡须为白色。嘴周围,鼻上部、两颊、眼眉上都有白斑。头部前额为棕黄色或淡黄棕色。耳壳外缘及耳内长有白毛,耳背黑褐色,耳基部外侧有一簇白色长毛。颈下及腹部为黑褐色,腹部毛短,色稍浅。
 +
 
 +
幼体毛色:初生幼体毛色较浅,为灰黄色,绒毛蓬松 头部白色,没有脸斑。耳朵前面白色,耳背黑褐色。
 +
 
 +
四肢色较深为褐灰色。尾灰白色,不显环纹。数日后毛色逐渐变深,体背上棕黄色的针毛逐渐增长,四肢变为黑褐色。
 +
 
 +
头脸部色较浅,没显脸斑。约一个月后,尾环才隐约显出。至2个多月后,幼兽脸斑逐渐与成兽相似,耳基部长出簇毛。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当年秋季幼兽逐渐长出红褐色的长针毛,杂于蓬松的灰色绒毛之中。至冬羽幼兽的毛色就与成兽一样了。 
 +
 
 +
头骨 :整个头骨轮廓 高而圆 。鼻吻部较短,鼻骨明显向前倾斜。额骨高而隆起,中央略凹下。
 +
 
 +
眶间距较宽,具眶后突,幼年个体 眶后突不 太明显,越老的个体眶后突越突出。
 +
 
 +
颧弓粗大,后端显著向上拱起,颌关节强化变大。 矢状嵴 一般不发达,只有年老的个体才有,嵴前部 呈棱状,后部薄而高。腭 拱形 ,前端比较平缓,中段穹形,后段低斜 ,中间 有一纵状沟。腭 向后延伸,超出最后一个臼齿后缘
  
  外形 特征  
+
  在翼碟骨基底部,卵圆孔与圆孔之间,内部有一通道,称为翼碟骨沟管。此为小熊猫头骨上的特征之一。该 特征 在大多数头骨上两侧均存在,但也有个别头骨上,只一侧有,而另一侧缺乏的现象。听泡不发达,稍呈膨胀,外耳道长长管状。副枕突显著长于乳突。
  
  小熊猫躯体肥壮 身上被有粗的长毛。体长40~63厘米,尾长 长的 一半以上,体重一般约为5公斤左右 头部短宽 吻部 圆脸,颊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为圆形。鼻端裸露,皮肤表面颗粒状。耳 大而 直立,向前伸 耳廓尖 耳内有毛 耳基部 外侧 生有长的簇毛。四肢粗短,后肢略长于前肢,前后肢均具五趾,蹠行性。足掌上长有厚密的绒毛,盖住蹠垫。爪弯曲而锐利,能伸缩。尾粗长,不能缠绕物体,尾上带有深浅相间的环纹
+
  下颌较短 颅全 长的 三分之二 冠状突高 关节 角突 大而
成体毛色:小熊猫成兽全身被有红褐色粗的长毛,但有的个体在臀背
+
 
   
+
牙齿:门齿有3对 中间2对小 ,外侧 一对较大
部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 绒毛灰褐色,甚为丰厚。鼻端、眼圈为黑褐色,胡须为白色。嘴周围,鼻上部、两颊、眼眉 都有白斑。头部前额为棕黄色或淡黄棕色。耳壳外缘及耳 长有白毛,耳背黑褐色,耳基部 外侧有 一簇白色长毛。颈 及腹部为黑褐色,腹部毛短,色稍浅。四肢和足掌都为黑色,足底 黄色绒毛,盖住蹠垫 乳白色。尾毛粗短而蓬松 上有红褐、黄白、或红褐、黑褐色相间的环纹。尾端为黑褐色。小熊猫的毛色无冬夏毛的差异
+
 
 +
  犬齿呈圆锥形 ,上 犬齿 内外侧 二条纵沟, 犬齿各 一条 前臼齿与臼齿 低冠型 多尖齿
  
  幼体毛色:初生幼体毛色较浅,为灰黄色,绒毛蓬松。头部白色 没有脸斑。耳朵 面白色 耳背黑褐色。四肢色较深为褐灰色。尾灰白色,不显环纹。数日后毛色逐渐变深,体背上棕黄色 针毛逐渐增长,四肢变为黑褐色。头脸部色较浅,没显脸斑。约 一个 月后,尾环才隐约显出。至2个多月后,幼兽脸斑逐渐与成兽相似,耳基部长 簇毛。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当年秋季幼兽逐渐长出红褐色的长针毛,杂于蓬松的灰色绒毛之中。至冬羽幼兽的毛色就与成兽一样了 [2]
+
  上颌第一前臼齿常缺失 第二 臼齿小而尖锐 中间 的一个 齿尖极为突 出。
  
  头骨:整 头骨轮廓高而圆。鼻吻部较短,鼻骨明显向前倾斜。额骨高而隆起 ,中 央略凹下。眶 具眶 突,幼年 体眶后突不太明显,越老的个体眶后突越突出 颧弓粗大,后端显著向上拱起,颌关节强化变大。矢状嵴一般不发达,只有年老的 体才有 嵴前部低呈棱状,后部薄而高。腭骨成拱形 ,前 端比 平缓,中段穹形,后段低斜 ,中间 纵状沟。腭骨向后延伸 超出最后一个 臼齿 后缘。在翼碟骨基底部,卵圆孔与圆孔之间,内部有一通道,称为翼碟骨沟管。此为小熊猫头骨上 的特征 。该特征在大多数头骨上两侧均存在 ,但 也有个别头骨上 只一 而另 侧缺乏的现象。听泡不发达 稍呈膨胀 外耳道长长管状。副枕突显著长 乳突 。下颌 较短 约为颅全 的三分之二。冠状突高,关节突强 角突 而低
+
  第三、四前臼齿都比较宽大;外侧有3 齿尖 ,中间 一个齿尖 齿尖较低 内侧也为3 齿尖 但与外侧相反 ,前 后2个齿尖 ,中间一 个齿尖低而小 第四前 臼齿 无裂齿 明显 特征 ,其构造与第 臼齿相似 ,但 较小 臼齿每 有2个 臼齿大于第二臼齿 咀嚼面宽 横径大 直径 每个臼齿有4个齿尖,并有若干由齿带所形成的小尖(附尖), 下颌 第一前臼齿很小 前臼齿与臼齿形成狭 长, 直径 于横径。齿式为:  (颗)
  
  牙齿:门齿有3对,中间2对 ,外侧一对较大。犬齿呈圆锥形, 犬齿内外侧各有二条纵沟 下犬齿各有一条。前臼齿与臼齿为低冠型,多尖齿。 颌第一前臼齿常缺失,第二前臼齿小而尖锐,中间的一个齿尖极为突出。第三、四前臼齿都比较宽大;外侧有3个齿尖 中间一个齿尖较高 前后二个齿尖较低。内侧 为3个齿尖,但与外侧相反,前后2个齿尖较高 中间一个齿尖低而小,第四前臼齿无裂齿 明显特征,其构造与第一臼齿相似,但较小,臼齿每侧有2个,第一臼齿 于第二臼齿,咀嚼面宽,横径大于直径。每个臼齿有4个齿尖,并有若干由齿带所形成的小尖(附尖),下颌第 前臼齿很小,前臼齿与臼齿形成狭长,直径大于横径。齿式为:  (颗)。 [2]  
+
== 生活环境 ==
 +
 +
[[File: 熊猫幼仔3.jpg|缩略图 |右|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4381637035&di=0f634d68a7c5fcaa4ca9bf3ab07af118&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178.com%2Fd3bj%2F201502%2F216777646601%2F216778925186.jpg  原图链接][http://d3bj.178.com/201502/216777646601.html  图片来源于第三把剑网虽然在生物学 分类属于哺乳纲食肉目 但实际 它们不怎么吃肉 更喜欢野果 ,也 吃竹叶 吃竹叶 习性让人把它们和 熊猫联想到 起了]]]
  
栖息环境
+
 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
 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 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区域较大,在夏季小熊猫多在阴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而到冬季则在阳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丛活动。尤其喜好在向阳的山崖或大树顶上晒太阳,故四川当地群众习称“山门蹲”。 [2]
 
  
  中国西南山 大熊猫 等物种数量正日益萎缩。“保护国际”组织最新报告指出 ,在 中国西南山区 由于过度放牧 非法捕猎等原因 目前大约只有8%左右的森林仍然保持原始状态。 [3]  
+
  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 域较 ,在夏季小 熊猫 多在阴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 而到冬季则 阳坡河谷盆地 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 [[灌丛活动]]。尤其喜好在向阳的[[山崖]]或大树顶上晒太阳 故[[ 四川]]当地群众习称“山门蹲”。
  
生活习性
+
[[中国]]西南山区的[[大熊猫]]等物种数量正日益萎缩。“保护国际”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在[[中国]][[西南山区]],由于过度放牧、非法捕猎等原因,目前大约只有8%左右的[[森林]]仍然保持原始状态。
  
 
 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睡时好把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住头部,以尾覆盖在身上。有时两脚下垂高卧
 
 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睡时好把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住头部,以尾覆盖在身上。有时两脚下垂高卧
  小熊猫幼仔
+
   
小熊猫幼仔
+
 于树枝上。善于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细的树枝上休息或躲避敌害。由于它脚底长有厚密的绒毛,因此也适于在林下滑湿的苔藓地、或岩石上行走。走路时前足内弯,步态蹒跚,与熊相似。平时行动缓慢,性情较为温驯,很少发出叫声。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一般单只或成对或集小群活动。无冬眠习性,下雨、雪时多在岩石缝隙中或大树树荫深处躲避雨雪。
 于树枝上。善于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细的树枝上休息或躲避敌害。由于它脚底长有厚密的绒毛,因此也适于在林下滑湿的苔藓地、或岩石上行走。走路时前足内弯,步态蹒跚,与熊相似。平时行动缓慢,性情较为温驯,很少发出叫声。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一般单只或成对或集小群活动。无冬眠习性,下雨、雪时多在岩石缝隙中或大树树荫深处躲避雨雪。 [2]
 
  
 
 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在它们活动的地方,常见有许多草绿色的粪便,与浣熊一样颇爱清洁,在固定地点排便。取食后有用掌揉擦嘴脸或用舌头把嘴边添洗干净的习性。
 
 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在它们活动的地方,常见有许多草绿色的粪便,与浣熊一样颇爱清洁,在固定地点排便。取食后有用掌揉擦嘴脸或用舌头把嘴边添洗干净的习性。
 天敌有青鼬、豺和金钱豹等。 [2]
+
 天敌有青鼬、豺和金钱豹等。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小熊猫一般在早春3~4月间发情,在发情期雌雄往往都发出特有的求偶声,并常在石头上或树桩上摩擦外生殖器。雌兽在这期间还会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妊娠期为117~122天,于5~7月产仔,每胎2~3仔,偶有4仔的。由于小熊猫繁殖力较强,所以在自然情况下,种群的比例往往是幼体多于成体,年青的多于年老的。
 
 小熊猫一般在早春3~4月间发情,在发情期雌雄往往都发出特有的求偶声,并常在石头上或树桩上摩擦外生殖器。雌兽在这期间还会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妊娠期为117~122天,于5~7月产仔,每胎2~3仔,偶有4仔的。由于小熊猫繁殖力较强,所以在自然情况下,种群的比例往往是幼体多于成体,年青的多于年老的。
  
 幼兽初生时,长满绒毛,毛色浅淡。闭眼。头部灰白色,没有脸斑。身长约20厘米,体重100~150克左右。尾很长,约5厘米,但尾环不显。约21~30天开始睁眼,能发出吱吱的叫声,前后肢都能缓慢移动,体色逐渐变深。幼兽随母兽共同生活约一年,往往在第二年母兽临产前才将幼兽撵开,幼兽开始独立生活。 [2]  
+
 幼兽初生时,长满绒毛,毛色浅淡。闭眼。头部灰白色,没有脸斑。身长约20厘米,体重100~150克左右。尾很长,约5厘米,但尾环不显。约21~30天开始睁眼,能发出吱吱的叫声,前后肢都能缓慢移动,体色逐渐变深。幼兽随母兽共同生活约一年,往往在第二年母兽临产前才将幼兽撵开,幼兽开始独立生活。
 +
 +
==种群分布==
 +
 +
[[File:小熊猫 5.jpg|缩略图 |有|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4384101337&di=2bed5a7d8d330cc048b7a65226b6929a&imgtype=jpg&src=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66%2F74%2F01300000094758120703742262016.jpg  原图链接][http://www.tupianzj.com/sheying/shengtai/20130814/3886_12.html  图片来源于图片之家网小熊猫栖居在树洞或石洞中,凌晨和黄昏出洞觅食。常在树枝上攀爬,有时高卧树枝上休息。夏季喜欢在河谷地区活动;冬季蹲伏在山崖边或树顶上晒太阳]]]
 +
 
 +
在原产地东部,尤其沿[[云南]]和[[缅甸]]边界分布更为普遍,但并非常见物种(Roberts and Gittleman 1984)。
 +
 
 +
一份基于最低平均种群密度(4.4km²/1只)以及潜在栖息地总面积(142,000km²,实际使用面积仅有一半)的数据估算显示,该物种全球种群约为10,000只(Choudhury and Yonzon pers)。
 +
 
 +
过去50年,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Wei et al. 1999)。
 +
 
 +
[[中国]]的小熊猫种群数约3000~7000只(Wei et al. 1999),[[印度]]约5,000~6,000只(Choudhury 2001)。 
 +
 
 +
原生种分布:[[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 
 +
 
 +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云南]]、[[四川]]等省。
 +
 
 +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
 +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 <ref>[http://d.youth.cn/shrgch/201507/t20150721_6904869.htm  最长寿小熊猫24岁辞世 相当于人类108岁)],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5-07-30]</ref>
 +
 
 +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The IUCN Red List):濒危(EN),2015年评估。
 +
 
 +
==相关信息==
 +
 
 +
2015年6月24日,生活在[[日本]]北九州市一家动物园里的一只名叫“楠”的小熊猫刚过完它24岁的生日,对于一只小熊猫来说,这个年纪已相当于人类108岁,所以有报道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有记载的年龄最大的一只小熊猫。
 +
 
 +
但就在7月15日的早上,饲养员却发现它安静地死在了自己的笼子里,初步认定应是“因年老导致其器官衰竭而死”。 
 +
 
 +
2016年8月,[[云南野生动物园]]里的小熊猫家族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虫虫”。这也是[[云南]] 首次成功人工繁育的小熊猫。 
 +
 
 +
==视频==
 +
 
 +
======小熊猫到底有多萌======
 +
 
 +
{{#iDisplay:e0714mx15bl |680|380|qq}}
 +
 
 +
== 參考來源 ==
  
亚种分化
+
{{Reflist}}
  
小熊猫指名亚种
+
[[Category: 380 动物 学总论]]
小熊猫指名亚种
 
小熊猫指名亚种(学名:Ailurus fulgens fulgens)
 
命名者与年代:Hodgson,1847
 
全身为棕红褐色,臀背部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额部为浅黄棕色。尾部环纹为红褐与黄白色相间。
 
分布于尼泊尔、中国西藏和云南、不丹、印度东北部的锡金和阿萨姆邦。
 
小熊猫川西亚种
 
小熊猫川西亚种
 
小熊猫川西亚种(学名:Ailurus fulgens styani)
 
命名者与年代:Thomas,1902
 
全身为深红褐色,臀背部没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额部色较深,为棕红色。四肢为黑褐色,有的黑色区域可延伸至肩部,尾环为红褐色与黑褐色或黄白色相间。
 
分布于缅甸、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 [4]
 
种群现状编辑
 
在原产地东部,尤其沿云南和缅甸边界分布更为普遍,但并非常见物种(Roberts and Gittleman 1984)。一份基于最低平均种群密度(4.4km²/1只)以及潜在栖息地总面积(142,000km²,实际使用面积仅有一半)的数据估算显示,该物种全球种群约为10,000只(Choudhury and Yonzon pers)。过去50年,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Wei et al. 1999)。中国的小熊猫种群数约3000~7000只(Wei et al. 1999),印度约5,000~6,000只(Choudhury 2001)。 [5]
 
地理分布编辑
 
原生种分布: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 [5]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云南、四川等省。 [2]
 
保护级别编辑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 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5]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 [6]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濒危(EN),2015年评估。 [5]
 
相关报道编辑
 
2015年6月24日,生活在日本北九州市一家动物园里的一只名叫“楠”的小熊猫刚过完它24岁的生日,对于一只小熊猫来说,这个年纪已相当于人类108岁,所以有报道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有记载的年龄最大的一只小熊猫。但就在7月15日的早上,饲养员却发现它安静地死在了自己的笼子里,初步认定应是“因年老导致其器官衰竭而死”。 [7]  
 
2016年8月,云南野生动物园里的小熊猫家族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虫虫”。这也是云南首次成功人工繁育的小熊猫。 [8]  
 
词条图册
 

於 2019年9月23日 (一) 11:19 的最新修訂

小熊貓
國籍 2亞種
別名 紅熊貓、紅貓熊、九節狼、金狗

小熊貓

中文學名:小熊貓

拉丁學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

別稱:紅熊貓、紅貓熊、九節狼、金狗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 :真獸亞綱

目:食肉目

亞目: 裂腳亞目

科 小熊貓科

屬:小熊貓屬

種:小熊貓

亞種:2亞種

英文名:Red panda,Lesser panda

保護級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EN).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

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為黑褐色。尾長、較粗而蓬鬆,並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後足均具5趾;無性二型。頭骨高而圓;聽泡相對扁平;眶後突不完全發育或缺失;矢狀嵴低;具翼碟骨;上齶高聳拱形,中間凹陷;中翼骨齶縊縮;冠突明顯呈鈎狀。

外形面貌

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

耳大,直立向前。

尾長、較粗而蓬鬆,並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尾尖深褐色。

蹠行性;前後足均具5趾;無性二型。

在臀背 部有鮮亮的橙黃色毛尖,絨毛灰褐色,甚為豐厚。鼻端、眼圈為黑褐色,鬍鬚為白色。嘴周圍,鼻上部、兩頰、眼眉上都有白斑。頭部前額為棕黃色或淡黃棕色。耳殼外緣及耳內長有白毛,耳背黑褐色,耳基部外側有一簇白色長毛。頸下及腹部為黑褐色,腹部毛短,色稍淺。

幼體毛色:初生幼體毛色較淺,為灰黃色,絨毛蓬鬆。頭部白色,沒有臉斑。耳朵前面白色,耳背黑褐色。

四肢色較深為褐灰色。尾灰白色,不顯環紋。數日後毛色逐漸變深,體背上棕黃色的針毛逐漸增長,四肢變為黑褐色。

頭臉部色較淺,沒顯臉斑。約一個月後,尾環才隱約顯出。至2個多月後,幼獸臉斑逐漸與成獸相似,耳基部長出簇毛。伴隨着季節的變化,當年秋季幼獸逐漸長出紅褐色的長針毛,雜於蓬鬆的灰色絨毛之中。至冬羽幼獸的毛色就與成獸一樣了。

頭骨:整個頭骨輪廓高而圓。鼻吻部較短,鼻骨明顯向前傾斜。額骨高而隆起,中央略凹下。

眶間距較寬,具眶後突,幼年個體眶後突不太明顯,越老的個體眶後突越突出。

顴弓粗大,後端顯著向上拱起,頜關節強化變大。矢狀嵴一般不發達,只有年老的個體才有,嵴前部低呈棱狀,後部薄而高。齶骨成拱形,前端比較平緩,中段穹形,後段低斜,中間有一縱狀溝。齶骨向後延伸,超出最後一個臼齒後緣。

在翼碟骨基底部,卵圓孔與圓孔之間,內部有一通道,稱為翼碟骨溝管。此為小熊貓頭骨上的特徵之一。該特徵在大多數頭骨上兩側均存在,但也有個別頭骨上,只一側有,而另一側缺乏的現象。聽泡不發達,稍呈膨脹,外耳道長長管狀。副枕突顯著長於乳突。

下頜較短,約為顱全長的三分之二。冠狀突高,關節突強,角突大而低。

牙齒:門齒有3對,中間2對小,外側一對較大。

犬齒呈圓錐形,上犬齒內外側各有二條縱溝,下犬齒各有一條。前臼齒與臼齒為低冠型,多尖齒。

上頜第一前臼齒常缺失,第二前臼齒小而尖銳,中間的一個齒尖極為突出。

第三、四前臼齒都比較寬大;外側有3個齒尖,中間一個齒尖較高,前後二個齒尖較低。內側也為3個齒尖,但與外側相反,前後2個齒尖較高,中間一個齒尖低而小,第四前臼齒無裂齒的明顯特徵,其構造與第一臼齒相似,但較小,臼齒每側有2個,第一臼齒大於第二臼齒,咀嚼面寬,橫徑大於直徑。每個臼齒有4個齒尖,並有若干由齒帶所形成的小尖(附尖),下頜第一前臼齒很小,前臼齒與臼齒形成狹長,直徑大於橫徑。齒式為: (顆)。

生活環境

主要生活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

這些地區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活動區域較大,在夏季小熊貓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動,而到冬季則在陽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後甚至下到村莊附近的草坡、灌叢活動。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故四川當地群眾習稱「山門蹲」。

中國西南山區的大熊貓等物種數量正日益萎縮。「保護國際」組織最新報告指出,在中國西南山區,由於過度放牧、非法捕獵等原因,目前大約只有8%左右的森林仍然保持原始狀態。

平日棲居於大的樹洞或石洞和岩石縫中。早晚出來活動覓食,白天多在洞裡或大樹的蔭深處睡覺。睡時好把頭蜷縮在四肢中,前肢抱住頭部,以尾覆蓋在身上。有時兩腳下垂高臥

於樹枝上。善於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細的樹枝上休息或躲避敵害。由於它腳底長有厚密的絨毛,因此也適於在林下滑濕的苔蘚地、或岩石上行走。走路時前足內彎,步態蹣跚,與熊相似。平時行動緩慢,性情較為溫馴,很少發出叫聲。聽覺與視覺較遲鈍,嗅覺也不特別靈敏。一般單只或成對或集小群活動。無冬眠習性,下雨、雪時多在岩石縫隙中或大樹樹蔭深處躲避雨雪。

喜食箭竹的竹筍、嫩枝和竹葉,各種野果、樹葉、苔蘚、以及捕食小鳥或鳥卵和其它小動物、昆蟲等,尤其喜食帶有甜味的食物。在它們活動的地方,常見有許多草綠色的糞便,與浣熊一樣頗愛清潔,在固定地點排便。取食後有用掌揉擦嘴臉或用舌頭把嘴邊添洗乾淨的習性。 天敵有青鼬、豺和金錢豹等。 繁殖方式

小熊貓一般在早春3~4月間發情,在發情期雌雄往往都發出特有的求偶聲,並常在石頭上或樹樁上摩擦外生殖器。雌獸在這期間還會排出帶有氣味的分泌物。妊娠期為117~122天,於5~7月產仔,每胎2~3仔,偶有4仔的。由於小熊貓繁殖力較強,所以在自然情況下,種群的比例往往是幼體多於成體,年青的多於年老的。

幼獸初生時,長滿絨毛,毛色淺淡。閉眼。頭部灰白色,沒有臉斑。身長約20厘米,體重100~150克左右。尾很長,約5厘米,但尾環不顯。約21~30天開始睜眼,能發出吱吱的叫聲,前後肢都能緩慢移動,體色逐漸變深。幼獸隨母獸共同生活約一年,往往在第二年母獸臨產前才將幼獸攆開,幼獸開始獨立生活。

種群分布

在原產地東部,尤其沿雲南緬甸邊界分布更為普遍,但並非常見物種(Roberts and Gittleman 1984)。

一份基於最低平均種群密度(4.4km²/1隻)以及潛在棲息地總面積(142,000km²,實際使用面積僅有一半)的數據估算顯示,該物種全球種群約為10,000隻(Choudhury and Yonzon pers)。

過去50年,由於棲息地大規模減少以及人類狩獵活動的影響,該物種的種群數量減少了40%(Wei et al. 1999)。

中國的小熊貓種群數約3000~7000隻(Wei et al. 1999),印度約5,000~6,000隻(Choudhury 2001)。

原生種分布: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

中國主要分布於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雲南四川等省。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 [1]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The IUCN Red List):瀕危(EN),2015年評估。

相關信息

2015年6月24日,生活在日本北九州市一家動物園裡的一隻名叫「楠」的小熊貓剛過完它24歲的生日,對於一隻小熊貓來說,這個年紀已相當於人類108歲,所以有報道稱它是目前世界上有記載的年齡最大的一隻小熊貓。

但就在7月15日的早上,飼養員卻發現它安靜地死在了自己的籠子裡,初步認定應是「因年老導致其器官衰竭而死」。

2016年8月,雲南野生動物園里的小熊貓家族又多了一個新成員「蟲蟲」。這也是雲南首次成功人工繁育的小熊貓。

視頻

小熊貓到底有多萌

參考來源

  1. 最長壽小熊貓24歲辭世 相當於人類108歲),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1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