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观镇山东省 文登市辖镇,位于 胶东半岛东部,交通极其便利,拥有24公里长的海岸线,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素有“黄金海岸”之称,风光景色秀丽,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

乡镇简介

小观镇位于文登市西南端,南临黄海,北依爬山,东西各由母猪河黄垒河环托,青威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境内。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有47个行政村,3.7万人。2007年3月,以小观镇为中心,设立文登南海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55平方公里,整体定位是打造成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度假区。  

小观镇海产品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有滨海旅游度假区,是威海市的旅游胜地。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文登西南边境,北依爬山,南临黄海,东西各由母猪河、黄垒河环托,全镇辖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3万。这里交通极其便利,青威高速公路、环海公路横穿境内,距威海机场40公里、港口70公里;距烟台机场、港口110公里;距青岛机场、港口200公里;距埠口港40公里。小观镇位于文登市西南部,濒临黄海,镇政府驻小观村。辖47个行政村,1.41万户,3.91万人,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3912公顷,海岸线长25.58公里。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亿元,农业总产值6.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3亿元,财政收入1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1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境内交通发达,青威汽车专用线横穿全境,环海公路顺海环绕,有金滩旅游度假区和天然优质海水浴场。水产资源丰富,各种鱼虾贝类达400多种,特产有牛舌(鳎目鱼)、虾蛄、桃花虾、虎头蟹、西施舌等。其中尤以“小观贝”久负盛名。水产养殖成为支柱产业,养殖总面积1372公顷,其中梭子蟹养殖面积800公顷,是全省最大的梭子蟹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形成产业,建养殖大棚12万平方米,存养大鲮鲆、河豚鱼、牙鲆等名贵鱼种120万尾。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光威渔具、三角轮胎、长虹冲压件公司和群大家纺等14个厂家来园区投资办厂。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府前商贸小区商贸楼交付使用,光威生活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全部落成。全镇机织、机绣、电脑刺绣厂20多个,放货点30多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镇新上日本梨和各类优质水果253.3公顷,蔬菜大棚200公顷。有中学1所,小学5所,在校生4119人。计划生育率98.3%,人口自然增长率-5.67%。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镇称号。[1]

自然资源

小观镇小观镇有优越的自然优势。这里属暖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气温日平均12度。地处黄海之滨,拥山临海,占尽山水之利,北有昆嵛山南延余脉,连绵起伏,构成北部屏障。向有“大雪不过爬山”之谚;中部是宽阔的平原,树茂粮丰,花果飘香;南有黄海之浩瀚,海岸线长达24公里;沙滩细平,海水浅清,实为天然海滨浴场,岸边青松密布,形成万亩挡风固沙的环海林带,滨海绿化,景致宜人,松风海涛,翠林碧水,素有“黄金海岸”之称。小观镇物华天宝,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现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高岭土、火山灰、石灰沙、金、银等10多种。24公里的海岸线是各种鱼虾贝类洄游孳生之地,现有养殖的鱼、虾、蟹、贝、参等海珍品达50多种,养殖面积达2万亩,年产海产品3万多吨;盛产的鳎目鱼、爬虾、桃花虾、虎王蟹、西施舌等海产品闻名遐迩;海参、牙鲆、大菱鲆等高档品种已形成了大规模养殖区。   小观镇自然环境优美,风光景色秀丽。美丽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使小观镇成为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2002年,小观镇立足实际,申时度势,确定了“大招商,大开发”的新思路。全镇迅速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目前已有日本、韩国、香港、北京、大连等20多个国家和省市的中外客商在小观征用土地2万亩进行经济开发和旅游开发。

历史沿革

清末属宁海州胜水、昆嵛二乡。1930年属牟平县第十区胜泉乡。1941年属牟海县第三区,次年改为五区。1956年,分属乳山县南黄区与文登县虎山区。1958年末,东西部合建黄海公社,属文登县。次年改称小观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乡,1989年12月撤乡建镇。1990年末,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15109户、48200人,其中乡村14904户、46967人,辖小观、万家口、鱼池、郐家、于家庄、隋家庄、庙东、北黄、大芦头、小芦头、徐家庄、吴家庄、西店子、东店子、朱家庄、坦埠、北七口、南七口、金花、徐埠头、西瓦砌埠、东瓦砌埠、才院、万家庄、紫草泊、七甲、东炉、生家埠、裴家岛、风口集、榆树底、百寿庄、出林庄、垒子北、垒子、港北涯、西里岛、东里岛、东浪暖、二王家、北稻地湾、吴家、南稻地湾、波罗岛、许家、万家寨、孙家寨47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小观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境内有垒子、孙家寨、万家寨等多处防倭遗迹,爬山顶有延绵数十里的防倭围墙。境内古庙众多,其中郐家西山庙香火尤盛,俗称“南山尼姑(庵),北山和尚(庙)”,民间流传有生动的传说故事。

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

小观镇耕地3912公顷,海岸线长25.58公里。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亿元,农业总产值6.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3亿元,财政收入1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1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境内交通发达,青威汽车专用线横穿全境,环海公路顺海环绕,有金滩旅游度假区和天然优质海水浴场。水产资源丰富,各种鱼虾贝类达400多种,特产有牛舌(鳎目鱼)、虾蛄、桃花虾、虎头蟹、西施舌等。其中尤以“小观贝”久负盛名。水产养殖成为支柱产业,养殖总面积1372公顷,其中梭子蟹养殖面积800公顷,是全省最大的梭子蟹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形成产业,建养殖大棚12万平方米,存养大鲮鲆、河豚鱼、牙鲆等名贵鱼种120万尾。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光威渔具、三角轮胎、长虹冲压件公司和群大家纺等14个厂家来园区投资办厂。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府前商贸小区商贸楼交付使用,光威生活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全部落成。全镇机织、机绣、电脑刺绣厂20多个,放货点30多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镇新上日本梨和各类优质水果253.3公顷,蔬菜大棚200公顷。有中学1所,小学5所,在校生4119人。计划生育率98.3%,人口自然增长率-5.67%。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镇称号。

三业调整

镇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的主题,重点抓好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三业”结构调整。种植业调整抓住山东省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基地镇的有利条件,引导群众按照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三达标”的要求发展标准化农业生产,形成优质果品、绿色蔬菜和苗木生产三大优势产业。全镇新上日本梨、苹果、大枣等优质水果253.3公顷,套袋苹果3000万个,蔬菜大棚200公顷,育苗面积27.9公顷。畜牧业调整抓住朗利乳品公司落户小观镇这一有利条件,重点发展奶畜养殖,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镇党委、政府首先召开由朗利乳品公司、兽医站、信用社等单位参加的专题会议,就乳品公司的诚信承诺和及时发放奶款、兽医站提供优质服务、信用社发放贷款等事宜,进行全方位的协调与沟通。其次,召开全镇畜牧生产经验交流会,邀请“养牛状元”“养羊能手”交流养殖经验和体会,开阔养殖户的视野,调动发展奶业生产的积极性。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2000头,奶山羊3600只,年产鲜奶380万公斤。水产业调整把因地制宜发展名优高效水产品养殖作为增收和调整的突破口。镇党委、政府结合虾池租赁承包,确定在重点推广名优高效品种养殖的前提下,根据滩涂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水质状况和各类鱼虾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及生态需要,本着“宜虾则虾、宜参则参,合理布局,科学调整”的原则,调整养殖品种,改变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海参、大鲮鲆、河豚鱼等适宜品种养殖,其中养殖梭子蟹面积800公顷、海参面积226.6公顷、河豚鱼面积153.3公顷,虾、蟹、鱼、参、贝养殖品种结构达到3:3:1:2:1的比例,全镇渔业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8%。

工业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镇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业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安全玻璃厂投资2000万元。扩建厂房和技术改造,新上一条轿车玻璃生产线,为上海通用公司赛欧汽车配套生产高级汽车安全玻璃,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加大镇属企业改革步伐,将原镇养殖场、海水养殖场、养虾三场、五金建材厂、渔业公司、育苗场等12家企业成功地进行资产重组,各企业实现高速、高效、正常运转。盘活闲置资产,镇冷藏厂被私营业主买断后,投入200万元整修厂房,维修设备,从事水产品加工,当年投入生产。朗利乳品有限公司购买镇饲料加工厂厂房,年生产加工鲜奶700吨,成为带动全镇奶畜业发展的龙头。2003年,有镇属工业企业13家、村办工业企业2家、私营工业企业22家,镇村工业实现产值16亿元,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1.46亿元。镇村工业用电量达到34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6%。

海洋渔业

小观镇小观镇拥有24公里长的海岸线,2万亩虾池、1.7万亩滩涂,鱼、虾、蟹、贝及海珍品50多种,年产海产品3万多吨,并且形成了海参、牙鲆、大菱鲆等高档水产品养殖区。拥有大型养殖企业6家,个体养殖户300多户,小观镇有着发展海水养殖业优厚的条件,渔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004年全镇水产品产量82200万吨,总产值42162万元,渔业总收入4.56亿元。小观镇渔业形成以对虾、贝类养殖为基础,工厂化高效养殖为龙头,海水捕捞为带动,水产品保鲜加工、高值鱼类为主的格局。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稳定在10万平方米左右,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达到1.5万平方米;签订海参经营合同60余份,合同经营面积3000余亩,共投入参池改造资金1000余万元;河豚鱼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贝类丰产期日产量达50吨;海蛰养殖达到1000亩。拥有海参育苗企业3家,年可育苗5000万头,为海产养殖提供了可靠的种苗供应保障。

高效农业

蛋鸡小观镇位于文登市西南部,镇政府驻小观村,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镇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17.2公顷。该镇北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原,南部靠海,海岸线全长21.58公里,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左右,已形成粮、菜、果、畜牧、桑蚕、水产6大农业生产基地。2002年,被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基地镇,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00多公顷。2004年全镇粮油总产量3974吨,果品5320吨,水产品73601吨,蚕茧184吨。养殖业种类繁多,规模较大,2004年奶牛存栏量1600头,奶山羊3600只,荣获威海市“畜牧生产先进镇”称号,并获得奶业专项奖励基金,貂、貉存栏量达到10万只,蛋鸡、肉食鸡存栏量70万只。为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小观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工程。2004建立了3个二级种子和47个三级种子繁育基地,对培育的良种实行专库“五统一”(统一引进、繁育、收购、储藏、供种)管理,2005年统一供种达75%以上,将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截止到2005年8月份,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400公顷,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

特色乡村

养殖之乡——小观镇风口集村   山东省文登小观镇北依爬山,南临黄海,东西各由母猪河、黄垒河环托。两河入海口之间,海岸线长达24公里,滩涂平缓,海洋浮游生物丰富,适宜虾、蟹、贝等海产品生长。其盛产的优质贝类味道鲜美、品质优越、肉满壳薄,深受人们喜爱。“小观蛤”誉满胶东。该镇风口集村,地处母猪河入海口西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420户,一千多人口,长期以来人们以海产养殖、水貂养殖、捕捞为生,海产养殖面积达3000亩,水貂养殖户达60户,从事捕捞从业的人员达全村总数50%,全年海产养殖收入达1500多万元,水貂养殖收入达200万元。借着改革的春风,勤劳质朴的风口集人民,在村委的正确指引下,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本村的经营项目有虾、蟹、贝类的养殖及苗种繁殖为主,海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鲜贝之乡——小观镇东里岛   该镇东里岛村,地处母猪河入海口西岸,南靠环海路西,西靠金海路,交通十分便利。长期以来人们以海产养殖为生。全村360户,80%的农户从事贝类生产。养殖面积13000多亩,盛产期日产鲜贝3万多斤。另外,该地区鱼、虾、蟹、参等水产资源丰富

著名特产

“天下第一鲜”小观贝。小观镇12公里海岸线盛产花蛤、杂色蛤、西施舌、毛蚶等40多种贝类,人们统称为“小观贝”。民间有“品尝小观贝,不思外海蛤”之说。其中,小汪子海域捕捞的“文蛤”素以个大小观贝养殖肥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相传秦始皇东游文登,在品尝文蛤后拍案叫绝,赞为“天下第一鲜”。唐代,文蛤被定为朝廷贡品。目前全镇日产鲜贝40多吨,是威海市重要的海产品供应基地。   “当地一绝”北黄韭菜。北黄韭菜以茎粗、叶宽、口味鲜、营养丰富、无公害而闻名遐迩。当地菜农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外观和内在品质优秀的品种,施用农家肥,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进行栽培,使韭菜外观与口感堪称当地一绝,全村种植面积达500多亩。2007年,北黄韭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北黄”牌商标。

相关传说

相传乾隆年间,西宫娘娘之父“ 叶国老”为当朝丞相,其外甥李堂、 李洪兄弟依仗家族势力,到处欺男霸女。一日,李氏兄弟带人来到 文登县金家庄,见庄主金氏有一对女儿,一名“金妲”,一名“凤英”,生得如花似玉。李氏兄弟遂欲强占为妾。金庄主为免事端,差人连夜将两女儿送出村外躲避。李氏兄弟找不到人,遂率领人马将村庄包围,一夜之间血洗了金家庄。为替亲人和乡亲们报仇,逃出虎口的金氏姐妹,历尽坎坷,进京告状,遇到了 三朝元老 刘统勋。刘接案后,经过 微服私访,掌握了“叶国老”及李氏兄弟的罪行实据,经皇帝批准,“速惩国贼”。刘统勋之子 刘墉接函后,即率兵冲进叶府,逮捕了“叶国老”,将李氏兄弟斩首。著名 历史剧《满汉斗》就是依此事件改编而成的。   今小观镇所属的47个行政村中,没有金家庄这一村名。但自清代以来,小观镇内特别是 生家埠村的百姓,祖祖辈辈都传说,在村西100米处,曾有一个消亡了的“金家庄”。1970年,生家埠村在“ 农业学大寨”整地改土时,对村西坡地深翻整平,发现了金家庄 古村落遗址。古村呈 东南西北走向,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800米,村民在遗址上挖出了碗、碟、盅、瓮、缸等容器数百件,古碎瓦数万件。其中,多件碟、碗等容器上有“乾隆”字样;古铜钱数十枚,上面亦有“ 乾隆通宝”字样。在古村西头有古庙遗址,出土了高约30厘米,直径约10厘米的两尊铁菩萨,都眉清目秀,栩栩如生。古庙附近曾出土了一片 完好无损的弓状陶片,上面清晰呈现“观音”二字。   1930年,生家埠村一老汉在古村偏西北部赶牛耕地时,耕牛的一只蹄子深陷土中,不能自拔,老汉深感奇怪,便蹲下身,扒去周边的泥土,用力将 牛腿拔出。牛腿离地处呈现约3寸见方的窟窿,周边土块滚进时,叮咚有声。老汉深感奇怪,便跑回村喊来一些村民,带着工具,将窟窿周边的泥土清理后,发现是一个硕大的碾盘,牛蹄恰好就插在碾盘中间眼上。撬起碾盘,下面呈现一眼石砌古井。当地曾有民谣称“有人难得 金家井,若得金家井,可发山东省”,是说金家井藏匿有大量黄金。这个古井的发现,令乡亲们兴奋异常,村民们便下井打捞,遗憾的是并没有捞到黄金,却捞出了大量人体遗骨,从而证明该村历史上确曾遭到过屠杀。

相关视频

文登市小观镇北黄村2015春节联欢晚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