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尖头青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尖头青竹(学名:PhyllostachysacutaC.D.ChuetC.S.Chao)是禾本科、刚竹属乔木或灌木状竹类。竿高可达8米,幼竿深绿色,节处带紫色,老竿绿色或黄绿色;竿环较隆起,高于箨环。笋绿色,圆锥形向顶端削尖;箨舌中部隆起,边缘生白色短纤毛;箨片带状,外翻,绿色具黄色边缘。末级小枝具叶,叶鞘最初被细毛;叶耳半圆形,叶片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下表面被短柔毛,花枝呈穗状,佛焰苞脉间具微毛,叶耳小形或无,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小穗披针形,含小花;小穗轴有柔毛;内稃短于其外稃,脊上生短柔毛,鳞被线形或椭圆形,柱头羽毛状。 4月笋期,4-5月开花。

尖头青竹主要产自江苏宜兴、浙江杭州等地,贵州桐梓县有少量引种。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水量1320毫毛,≥10℃年积温5119.4℃,无霜期246天。土壤为黄红壤,有机质含量0.162克/千克,全氮0.0129克/千克,全磷9.6克/千克。

尖头青竹笋味美,竿材可篾用或整竿使用。

  • 中文名: 尖头青竹
  • 学 名:Phyllostachys acuta C. D. Chu et C. S. Chao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 科:竹亚科
  • 族:倭竹族
  • 亚 族:刚竹亚族
  • 属:刚竹属
  • 组:刚竹组
  • 种: 尖头青竹
  • 命名者及年代: C.D.Chu et C.S.Chao,1980

生长环境

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水量1320毫毛,≥10℃年积温5119.4℃,无霜期246天。土壤为黄红壤,有机质含量0.162克/千克,全氮0.0129克/千克,全磷9.6克/千克。

分布范围

尖头青竹主要产自江苏宜兴、浙江杭州等地,贵州桐梓县有少量引种。

生长习性

尖头青竹从4月26日笋出土,到5月20日全部幼竹高生长结束,尖头青幼竹个体高生长历时25天。尖头青竹笋在出土后的前9天,高生长比较缓慢,高生长量从6厘米上升到32厘米,这段时间可划为笋一幼竹生长的初期。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为单轴散生,偶可复轴混生。

竿高8米,径粗4-6厘米,幼竿无明显白粉,深绿色,节处带紫色,老竿绿色或黄绿色;节间微向中部收缩,最长节间长约25厘米;竿环较隆起,高于箨环。笋绿色,圆锥形向顶端削尖;箨鞘背面绿色或绿色带褐色,有紫褐色斑点,尤以中部较密集,无白粉,疏生易脱落的刺毛或近于无毛;无箨耳及鞘口䍁毛;箨舌中部隆起,两侧多少下延,边缘生白色短纤毛;箨片带状,平直或波状,外翻,绿色具黄色边缘。末级小枝具3-5叶,叶鞘最初被细毛;叶耳半圆形,有长5-10毫米的䍁毛;叶舌明显伸出;叶片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9-17厘米,宽1-2.2厘米,下表面被短柔毛,沿中脉的毛较密。

花枝呈穗状,长8-10厘米,基部托以4-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10片,脉间具微毛,叶耳小形或无,鞘口继毛仅数根,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1枚。小穗披针形,长2.5-3(3-5)厘米,含2或1朵小花;小穗轴有柔毛;颖通常1片,有时2,稀可3或无;外稃长2.2-2.4厘米,被柔毛;内稃短于其外稃,脊上生短柔毛,其余部分无毛或疏生短柔毛;鳞被线形或椭圆形,长5毫米;花药长1.1厘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花期4-5月。 [1] [2]

主要价值

食用:尖头青竹笋是一种营养全面、适合食用的春笋。

材用:竿材可篾用或整竿使用。

营养成分

1、常规营养成分尖头青竹笋的含水率达92.2%,总糖含量2.1%,粗蛋白含量2.21%,粗脂肪含量0.2%,粗纤维含量0.9%,灰分含量0.86%,其中总糖和粗蛋白高于毛竹春笋,粗脂肪和粗纤维低于毛竹春笋。

2、矿质元素及维生素C含量,尖头青竹笋中维生素C含量较毛竹春笋高,前者比后者高1.46倍。微量元素中,尖头青竹笋中磷和钙较毛竹春笋略高,其它均低于毛竹春笋,其中钾和锰差异较大,后者是前者的2.06倍和3.43倍。

3、尖头青竹笋其总糖和粗蛋白高于毛竹春笋,粗脂肪和粗纤维低于毛竹春笋,氨基酸总量高于毛竹春笋,维生素C含量高于毛竹春笋,呈甜昧的甘氨酸含量高于毛竹春笋,表明尖头青竹笋的营养和口感要优于毛竹春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