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本义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本义信

图片来自ntpc

山本义信(1881年12月24日-1969年2月5日),出身于今日本千叶县茂原市,是台湾日治时期的企业家与政治人物,创立山本矿业合资会社(后更名为山本炭矿)从事煤矿业,并担任过台湾矿业会的理事,又曾任第二任板桥庄长与首任板桥街长。[1]

生平

山本义信于明治十四年(1881年)出生于今日本千叶县茂原市的农家,是家中八个小孩中的次子,其家境并不算宽裕,需要借贷度日。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时他进入了纲岛小学校就读,之后就读高等科,之后曾与友人一同前往东京找工作却失败,后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5月(一说12月)时来台{。

来到台湾的山本义信于基隆港上岸,先是在基隆露宿了约一个星期,后来为一位经营船具行并兼营矿业的台湾人王玉水收留并在其底下工作。隔年(1901年)山本义信曾返回故乡,在取得父亲山本弥三郎同意后以家中土地做担保向同乡的医生细矢良三借贷100圆。后来受到日俄战争影响,船具行生意大好,山本义信也在该年(1905年)开设分行独立,借款也于两年后(1907年)还清。而也就在借款还清的那一年的4月4日,他与故乡酱油商的女儿深山てつ结婚,同年12月16日长女喜久出生(1911年2月10日夭折),又过两年后生下长子义正。

在此同时山本义信也开始投资矿业,他先是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10月以父亲名义购得台北厅石碇堡暖暖街东势坑983号矿区,隔年9月又取得了石碇堡暖暖街西势坑1029号矿区,而后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他与弟弟山本精一一起提出矿业人申请,隔年7月1日以两人的名义取得石碇堡暖暖街东势坑1126号矿区,之后又陆续取得摆接堡大安藔庄外1099矿区与摆接堡顶埔庄231号矿区的许可权,之后承接了王玉水及其合伙人的矿区。大正五年(1916年),山本义信收起船具行生意,而在大正六年(1917年)他又从受过照顾的王玉水那里再接收了第111号矿区的采矿权,同年8月时山本义信成立了“山本矿业合资会社”为台湾第四间煤矿公司,大正九年(1920年)时,公司改组为“山本炭矿”。在此同时,山本义信的住所也从大安藔庄迁到海山郡板桥庄,当时很多煤矿业者都住在板桥,位在今土城区的山本炭矿所产的煤都先送到板桥储煤场。山本炭矿的开采方式干坑长壁式采掘法,开采成本很低,一吨的获利约有10圆72钱,在当时算是获利颇丰。

此外该公司主要的客户是铁道部与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其中与三井物产之间到昭和三年(1928年)为止都签有契约,由三井物产负责经销。而从大正九年(1920年)开始,由于中国抚顺煤矿供应过剩与日本本土煤矿开采限制,台湾煤矿业开始受到影响,有些小型煤矿停止生产,但山本炭矿仅在隔年生产量稍减,之后仍持提高生产量直到昭和四年(1929年)。而由于山本炭矿的顺利发展,大正十一年(1922年)10月山本炭矿成为台湾矿业会的特别会员,山本义信在隔年1月也被推选为该会的理事。除了经营煤矿外,山本义信在大正九年(1920年)10月开始担任板桥庄协议会员直到大正十三年(1924年),共两任,下任后即于同年(1924年)10月担任板桥庄长,同时担任台北州协议会员。

大正十年(1921年)后半到昭和二年(1927年),为台湾煤矿业的第一次繁荣期,1927年的总生产量达到185万7257吨,为1917年的两倍多,但之后受到日本昭和金融恐慌五三惨案(济南事件)、经济大恐慌等影响,台湾煤矿业受到重创,而后又因为台湾开始输入抚顺煤矿,其后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又影响日货销路,台湾煤矿再次受到打击。而在此时期,山本炭矿则改采保守的经营策略,且由于保有与三井物产的合作关系,所以销售管道并无太大问题,而山本义信本人则是除了煤矿经营之外,继续投身公共事务。昭和四年(1929年)6月1日板桥庄升格时,时任庄长的他继续担任首任板桥街长直到隔年9月卸任,而台北州协议会员也持续当到昭和十七年(1942年)。担任板桥庄、街长任内,山本义信的政绩包括有建立无线电信传讯所、板桥水道、大典纪念运动场,并促进板桥庄的升格、推动“昭和桥”(今光复桥)的兴建。除了上述事迹之外,山本义信也担任1929年成立的台湾炭业组合副组合长,促使降低煤矿铁路运费与签定抚顺煤矿输入协定等市以支援台湾煤矿业,同时也在台北草山兴建了羽衣园供大众游憩,也有捐钱回馈故乡。

而在昭和十年(1935年)时,山本义信开始投资台湾东部的砂金事业,除取得开采许可权外,并成立山本炭矿新城出张所,由其长子山本义正担任责任技师。而在开采过程中,曾经有土器等古物出土,台北帝国大学移川子之藏教授亦曾前往调查。然而随著战争开始与黄金流通停止,黄金的需求消失,新城出张所的矿区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彻底停产。而在担任新城出张所责任技师的同时,山本义正也担任山本炭矿的技师长,可视为山本义信开始将事业交给长子继承。而在二次大战期间,因军事需求,山本炭矿依然稳定的经营。

二次大战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依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6日公布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广告台湾省处理境内撤离日人私人财产应行注意事项”接收在台日人产业。而山本义信的产业中,山本炭矿先是在1945年12月4日被台湾煤业监理委员会接收管理,隔年煤业接管委员会成立后于4月1日正式接收,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台湾工矿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分公司成立,山本炭矿矿区被纳入海山煤矿中,而海山煤矿则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与三德煤矿合并改称海三煤矿,之后又在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拍卖,由瑞芳李建兴家族买下成立了海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营业至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3月1日为止。至于山本义信在草山兴建的羽衣园,土地部分归台湾工矿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分公司所有,别墅则成了蒋中正的别馆。草山管理局成立后,羽衣园归该局管辖,而因为蒋中正喜欢羽衣园这个名字,故保留园名,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改称山本公园。园区土地曾一度随海山煤矿售出,但瑞芳李家后来又在民国五十二年(1963年)10月25日将之捐给政府。

而在财产处理之后,山本义信夫妻于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11月10日返回日本,寄居在其妻娘家深山家。日后曾担任过台湾残置私有财产返还促进期成同盟的常任委员,该组织乃是过去在台日人希望能取回在台部分财产而成立的组织,但日本政府在与中华民国政府交涉不成后,改以对“遣送者”发放津贴的方式解决。而在昭和三十一年(1956年)3月24日,山本义信曾与美国前驻法大使威廉·C·布莱德(William Christian Bullitt, Jr.)和中华民国前驻日大使董显光会面,之后又受国民政府邀请返台,巡视故居与原山本炭矿,且与旧部属与儿子友人许振干会面,此外也在羽衣园内与蒋中正会面。

访台之后,山本义信在昭和三十三年(1958年)罹患了口腔癌,后于昭和四十四年(1969年)2月6日逝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