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柑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柑目是显花植物一目,包括甘蓝、续随子以及木犀草、芥、旱金莲。本目中以十字花科最大,种类约占总数的3/4。

山柑目简介

显花植物一目,包括甘蓝、续随子以及木犀草、芥、旱金莲。有5大科群︰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山柑科(Capparidaceae)、白花菜科(Cleomaceae);叠珠树科(Akaniaceae)和旱金莲科(Tropaeolaceae);番木瓜科(Caricaceae)和辣木科(Moringaceae);藜木科 (Bataceae)、刺茉莉科(Salvadoraceae)和刺枝树科(Koeberliniaceae);木犀草科(Resedaceae)、环蕊科(Gyrostemonaceae)、多籽果科(Tovariaceae,又称烈味三叶草科或鲜芹味科)和瘤药树科(Pentadiplandraceae)。尚不清楚归在哪个科群的是池花科(Limnanthaceae,又称沼花科)、夷白花菜科(Setchellanthaceae)和澳远志科(Emblingiaceae)。

草本或木本。单叶或掌状复叶,稀具托叶。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心皮合生,侧膜胎座,子房常有柄,由2心皮组成。胚乳少或缺;胚弯曲或摺状。 本目包含白花菜科(Capparaceae)、十字花科、辣木科(Moringaceae)、木犀草科(Resedacea)等5科。

山柑目形态特征

本目中以十字花科最大,种类约占总数的3/4。对本目的演化关系,学者们认为十字花科和白花菜科在亲缘关系上比较接近,主要表现在花的构造上,两者非常近似,而且都有胎座框(replum),所不同的是白花菜科植物花的子房几乎全有子房柄(gynophorum),或有1个雌雄蕊柄(androgynophorum);花的各部分的数目和雄蕊的排列变化较大,萼片、花瓣各为4—6—8。雄蕊6至多数(不为四强雄蕊),心皮2至数个,1室,通常无假隔膜(稀有假隔膜分为2至数室);而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无子房柄或雌雄蕊柄,花的各部分数目和雄蕊的排列是比较稳定的。此外。白花菜科有草本和木本,而十字花科多为草本,因此,可认为十字花科是从白花菜科演化而来的。[1]

山柑目区分

过去有的分类系统将白花菜类和罂粟类联在一起,组成罂粟目(Rh oeadales),后来根据有关研究查明,罂粟类富含苄基异喹啉(benzyl-isoquinoline)和阿朴啡异喹啉(aporphina-isoquinoline)生物碱,而白花菜目含生物碱很少,并不含异喹啉碱。白花菜目有黑芥子酶细胞(myrosin cell),能产生芥子油(mustardoil),而罂粟类有乳汁管(laticifer),可产生生物碱,生物碱是木兰亚纲植物所常有的;白花菜目的雄蕊发育是离心式的,而罂粟类则是向心式的;血清学的研究也指明了罂粟类与毛茛目(木兰亚纲)有亲缘关系,因此,将这二类植物分别各自成立1个目,是合乎实际的。

在解剖学、超微结构和化学上,白花菜目明显与其他的目不同,而且在分子结构比较方面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确实,白花菜目植物的香味和味道来自硫配糖体(glucosinolate)──这是种含硫化合物,又称芥子油。本目的每株植物几乎都含有这些化合物,并能遏阻细菌对哺乳动物所有的破坏。不过,这些同样的化合物也可能吸引其他的物种。马醉木属(Pieris)的蝴蝶及其近缘的蝴蝶(东方菜粉蝶和橙尖粉蝶)特别喜欢十字花科植物,而它们也成为危害栽培的芥属(Brassica)植物最烈的害虫。的确,十字花科植物常遭皮蠹和其他植物害虫的严重侵袭,而其近缘的植物如木犀草科,则大多无害虫。已知除白花菜目之外只有一科──黄褥花目(Malpighiales,又称金虎尾目)的非洲核果木科(Putranjivaceae)含有硫配糖体。白花菜目的一科──刺枝树科则没有硫配糖体,不过,其他的证据显示它确实应归在白花菜目。[2]

山柑目外形

白花菜目的多数成员有总状花序,叶有托叶。花通常没有像其他的蔷薇分支那麼普遍有固定的n个萼片、n个花瓣、2n个雄蕊和n个心皮排列方式。在许多白花菜目植物中,在花瓣和雄蕊之间会发现有蜜腺,其通常的位置是在雄蕊和子房之间。绿色胚胎也很常见。 白花菜的亲缘关系编辑

长久以来认为白花菜目的多数成员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不过,有些植物学家仍然赞成把叠珠树科与无患子科(Sapindaceae)归在一起,因这两种植物外表(但不是在化学上)看起来很相似。池花科有时与菊分支(Asterid I)族群有关,而环蕊科现已画归为石竹目(Caryophyllales)。类似十字花科有胚珠长在子房壁上的科通常与毛莨目(Ranunculales)的罂粟科(Papaveraceae)以及其他有类似子房的科有关;不过,这种亲缘关系一点也不近。

山柑目分类简介

白花菜科

约45属800余种。草本,灌木或乔木,有时为木质藤木,无乳汁,具单叶或掌状复叶,互生,很少对生;托叶刺状,细小或不存在。花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或2~10朵排成一列 ,腋上生 ,常两性,辐射对称或很少两侧对称,苞片常早落;萼片4~8 ,常为4片 ,排成2轮,等大或相似,分离或合生;花瓣4~8,常为4片,与萼片互生,分离,无柄或有柄,有时无花瓣;花托扁平或圆锥形,或常延伸成或长或短的雌雄蕊柄,常有各式腺体;雄蕊4~6至多数,着生在花托上或着生在雌雄蕊柄顶端;雌蕊由2~8心皮组成,常有雌蕊柄;子房上位,少有3~6室;胚珠多数,弯生。果为浆果或半裂蒴果;种子1至多数。中国产5属约42种。大多数种类适应于旱生生境,因而世界上热带与亚热带的干旱地区的种类特别丰富。有的种是良好的蜜源和观赏植物,有的是常用中草药,少数种的种子可榨油,有的种的嫩叶或花蕾供腌食。代表种如:醉蝶花Cleome spinosa、刺山柑子Capparis spinosa、鱼木Crateva religiosa。

十字花科

约375属3200种。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很少呈亚灌木状。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互生,无托叶,单叶或羽状分裂。花两性,整齐;萼片4,分离,排成2轮;花瓣4,分离,有白、黄、粉红、淡紫、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开展,下部呈爪,稀缺乏;雄蕊通常6,4长2短,称四强雄蕊,少数更多或更少,在花丝基部常具蜜腺;雌蕊1,子房上位,由2心皮组成,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少数无假隔膜,则为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数,生于侧膜胚座上,排列成1或2行。果实为长角果或短角果,成熟时由下向上开裂或不裂,少数角果顶端具或长或短的喙。种子较小,无胚乳,表面光滑或有纹饰,边缘有时具翅。本科是一个单类型花粉的科。花粉粒一般具3沟,圆球形至近长球形;最长轴常为20~30微米,有时超过50微米。外层厚于内层,一般网状,单(或双)棒。有时具2沟,4沟皱,6皱,偶有不规则的花粉。广布全球,主要分布北温带,地中海区域较多。中国产95属425种,124变种和9变型,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以西南、西北、东北山区和丘陵地带为多,平原和沿海地区较少。最重要的是芥属Brassica,约40种,皆产于旧大陆,包括甘蓝、芥菜及油菜类。甘蓝Brassica oleracea有许多园艺变种,如花茎甘蓝(西兰花)、汤菜、甘蓝、花椰菜(卷心菜、包菜)、羽衣甘蓝及球茎甘蓝等。另有瑞典芜菁Brassica napobrassica及芜菁Brassica rapa。芸苔Brassica napus属油菜植物,叶子可做沙拉及牛饲料,种子可餵鸟及榨成菜籽油。白菜有北京白菜(大白菜)Brassica rapa var.pekinensis、中国白菜(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两种。芥菜Brassica juncea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种子黄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称“芥末”,作调味品;按用途分为叶用芥菜,如雪里蕻;茎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头菜。。白芥Brassica hirta和芥菜都可榨油。黑芥Brassica nigra的种子以前是芥末的另一原料,原产欧亚,已在北美归化成为广泛分布的杂草。萝卜Raphanus sativus是一种常见根菜,其变种鼠尾萝卜Raphanus sativus的角果长而可食,坏血病草(药用辣根菜、药用岩芥)Cochlearia officinalis原产北美温带,为治疗坏血病的药物原料。叶带有柏油味,可做沙拉。辣根Armoracia lapathifolia是一种欧洲药草,其长硬的根可制辛辣调味料。羽叶播娘蒿Descurainia pinnata是广布于北美的一年生杂草,叶羽状,花黄色到白色。 观赏植物包括岩生庭荠属Aurinia、香雪球属Lobularia、屈曲花属Iberis、缎花属Lunaria、含生草属Anastatica、紫罗兰属Matthiola、桂竹香属Cheiranthus等。紫芥菜Aubrieta deltoidea是普遍栽培的岩石庭园花卉或沿边花卉。

辣木科

仅1属约13种,即辣木属Moringa。乔木,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全缘;托叶缺或有叶柄和小叶基部有腺体;花白色或红色,两性,两侧对称,花萼杯状,5裂,花瓣5,不相等,下部的外弯,上部一枚直立;果实果是长蒴果;种子有翅。主要分布于非洲以及亚洲西部和南部。辣木Moringa oleifera的根有辣味,可以食用;幼果和叶也可以食用;花和树皮可供药用;种子可榨油,用于油画,也有可能成为生质柴油的原料;树皮有树脂。临床证实,辣木叶萃取液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有效降低第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的血糖,又可医治高血压、皮肤病、贫血、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疾病。

木犀草科

有6属约70种。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在欧洲、西亚、北美洲和非洲。我国有2属几种都是引种的。木犀草Reseda odorata原产北非,我国有栽培。一年生草木,株高约30厘米,多分枝,略倾卧。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匙形,先端钝,偶有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边开边伸长,花小,橙黄色或桔黄色,聚集在花序轴上,有浓厚的宛如桂花的香味,花期5~8月。蒴果有三个角,果熟期8~9月。常作盆花、切花栽培可布置花坛。[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