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红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红树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山红树

学 名:Pellacalyx punnanensis Hu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红树科

属:山红树属

种:山红树

命名者及年代:Hu,1940

山红树(学名:Pellacalyx punnanensis Hu)是红树科山红树属植物,乔木,高达15米,小枝粗壮,具条纹,被疏长毛。叶膜质,倒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3-20厘米,宽4.5-6.5厘米。花未见。果实单生,近球形,直径1.5厘米,顶端有6-7枚宿存的花萼裂片;种子多数,矩圆形,黑褐色,有窝孔。果期冬季。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生长于海拔850米的林中。 山红树属在亚洲热带成间断分布,山红树在中国的存在对研究中国热带植物区系辛有重要价值。 [1]

山红树形态特征

山红树是 乔木,高达15米,小枝粗壮,具条纹,被疏长毛。叶膜质,倒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3-20厘米,宽4.5-6.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齿,干燥后微反卷,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和侧脉有散生的短毛,侧脉8-9对,叶柄长1-2厘米。

花未见。果实单生,近球形,直径1.5厘米,顶端有6-7枚宿存的花萼裂片;裂片披针形,长1-1.2厘米,短尖;有宿存花柱和柱头,花柱粗壮,短于花萼裂片,柱头头状,6深裂,每一裂片再浅裂;果梗纤细,长约2厘米;种子多数,矩圆形,黑褐色,有窝孔。果期冬季。

山红树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的勐腊;生长于海拔850米的林中。 分布区属北热带湿润季节性雨林,为热带干湿交替的季风气候地区。夏热多雨,冬暖多雾,终年无霜,年平均温约为20.9℃,极端最低温约-0.5℃,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的湿季,十季降水较少,但雾多,尤以11月到翌年3月为甚;年平均相对湿度约86%。土壤多为灰棕色砂壤土,pH值6-6.5,有机质含量高,保水性强。生长于基质为紫色砂页岩的沟谷坡地,小环境地处低山常年流水的沟谷,坡度20-30°。与其伴生的乔木树种有绒毛番龙眼、琴叶风吹楠、云南山竹于、云南肉豆寇、毛柿等。

山红树繁殖方法

山红树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培育实生苗,还未见有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面的报道。在此仅介绍实生苗的培育技术。根据对定植于热林所的山红树所进行的观察,山红树定植后8-9年开始开花结果,山红树种子11-12月成熟,大小年现象明显。待观察到果实由青转为黄色时即表明其种子已经成熟,可直接从树上采集,也可待其脱落后从地上捡拾。采集后的果实可先进行堆沤,待其腐烂后用清水进行淘洗,洗出种子。山红树种子极细小,千粒质量仅1.1-1.4克,种子不耐贮藏,常温贮藏2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若确须贮藏,可采用湿沙贮藏,但也不能超过6个月。

种子拌细沙后撒播于苗床,盖土约0.5厘米,保持苗床湿润,苗床切忌过干或过湿。播种后14-19天发芽,27天出苗结束,发芽率可达70%以上,苗床需建荫棚,用75%遮阳网覆盖。山红树幼苗生长极为缓慢且较为脆弱,苗期一定要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山红树苗期生长较慢,抗性差,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定植生长,同时减少造林后抚育管理工作,防止因杂草或灌木过度遮荫影响其生长。生产多用1.5年生的容器苗,此时苗高达30-40厘米,地径达0.6厘米,可用于造林。待芽苗高约3-5厘米,有2-3片真叶时可移入备好的容器(营养袋或育苗盘)中进行培育。常用的育苗基质为70%森林表土+22%火烧土+8%腐熟农家肥。

待移入容器中的山红树芽苗成活稳定后,应进行追肥提苗,在苗木生长前期和生长旺盛期以氮肥为主,可用0.2%的尿素水溶液或0.8%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水溶液追施,有条件的地方用10%-15%沼气液追施效果更好,每2周追施1次,追施6-8次即可。在出圃前2个月要停止追施氮肥,可施1-2次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加抗性,提高定植成活率。由于还没进行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因此还未发现有严重的病虫害,但苗期也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可喷洒代森锌和氧化乐果等农药预防和控制。同时应注意遮荫。通过加强管理,山红树1.5年生苗高可达30-40厘米,地径达0.6厘米以上即可出圃定植。

山红树栽培技术

因其喜生长土壤深厚湿润、空气湿度大,有一定遮荫的环境,因此定植前要先选好地。造林前对造林地进行的清理,因为山红树生长初期需进行遮荫,因此在整地过程中保留一部分遮荫树,然后挖定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3米×3米,每亩栽植70株。定植前进行回塘,回塘时每穴施入2千克腐熟农家肥+500克过磷酸钙作基肥。

选出合格壮苗出圃进行定植,根据2006年进行的裸根苗与营养袋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发现与用裸根苗造林相比,用容器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并促进定植后苗木的生长,因此建议在今后造林过程中应用容器苗进行造林。定植时间应选在雨季前期,在下过一二次透雨,土壤湿透约25-30厘米时进行。

主要包括扩塘、除草松土和追肥等。山红树定植的头3年,应于每年5月、11月各除草1次,主要是清除定植塘内的草,在造林当年雨季结束后主要进行扩塘除草抚育,将定植穴周围深翻土使穴面积加大至0.6-1平方米,而保留保护带上的遮荫植物,使其起到遮荫作用。翌年雨季来临前(5月中旬)结合除草进行1次追肥,每株施入复合肥250克,雨季结束后再进行1次除草松土抚育。相同管理措施连续进行3年。以后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除杂灌的工作,以免杂灌影响其生长和降低成活率。

山红树主要价值

山红树属在亚洲热带成间断分布,山红树在中国的存在对研究中国热带植物区系辛有重要价值。

山红树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1998年 ver 2.3——濒危(EN)。

物种现状:仅中国云南勐腊有零星分布,植株稀少;结实虽多,但种子细小,天然繁殖极差。

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内有为数较少的植株,建议产区有关部门积极保护,引种繁殖,增加种群数量。 中科院勐仑植物园和云南省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进行了一些迁地保护和人工林发展方面的研究,成功营 建了小面积的山红树人工林,但由于种群少,不能有效保存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山红树的保护级别,在做好山红树野生资源保护的同时,组织相关科研部门开展山红树人工扩繁及迁地保护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推动山红树这一珍稀树种的保护工作。

参考来源

  1. 山红树,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