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莨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莨菪(学名: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为茄科、山莨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茎无毛或被微柔毛;根粗大,近肉质。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具啮蚀状细齿,两面无毛;叶柄两侧略具翅。花俯垂或有时直立,花萼钟状或漏斗状钟形,坚纸质,外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花冠钟状或漏斗状钟形,紫色或暗紫色,内藏或仅檐部露出萼外,花冠筒里面被柔毛,裂片半圆形;雌蕊较雄蕊略长;花盘浅黄色。果实球状或近卵状,肋和网脉明显隆起;挺直。

山莨菪
山莨菪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山莨菪根可供药用,有镇痛作用;此种亦是提取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重要资源植物;又地上部分掺入牛饲料中,有催膘作用。

此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二级保护植物[2]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80厘米,有时达1米,茎无毛或被微柔毛;根粗大,近肉质。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卵形,长8~11厘米,宽2.5~4.5厘米,稀长14厘米,宽4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全缘或具1~3对粗齿,具啮蚀状细齿,两面无毛;叶柄长1~3.5厘米,两侧略具翅。

花俯垂或有时直立,花梗长2~4厘米,有时生茎上部者长约1.5厘米,茎下部者长达8厘米,常被微柔毛或无毛;花萼钟状或漏斗状钟形,坚纸质,长2.5~4厘米,外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脉劲直,裂片宽三角形,顶端急尖或钝,其中有1~2枚较大且略长;花冠钟状或漏斗状钟形,紫色或暗紫色,长2.5~3.5厘米,内藏或仅檐部露出萼外,花冠筒里面被柔毛,裂片半圆形;雄蕊长为花冠长的1/2左右;雌蕊较雄蕊略长;花盘浅黄色。果实球状或近卵状,直径约2厘米,果萼长约6厘米,肋和网脉明显隆起;果梗长达8厘米,挺直。花期5~6月,果期7~8月。

主要变种

黄花山莨菪:花冠浅黄绿色;宿存萼较果实长2倍,长约7.5厘米,果梗长6~8厘米。花期约6月,果期约9月。本变种子叶出土时折弯露出地面,而前者则是直立露出地面。 产中国青海(祁连山等地);生于海拔2680~3250米的草坡。

生长环境

耐寒性极强,越冬芽埋在地下10~20厘米处,在青藏高原就能越冬,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3000米处,有时在4000米处也有生长。在农业区零星散生于村庄、附近、道路、水渠边沿、地埂及墙根下。在牧业区,各地草场的老圈窝子里生长的最多,生长集中,形成屏体。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甘肃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

繁殖方法

一般用种子育苗繁殖。山莨菪出苗较慢,多数要40~60天才能齐苗,幼苗生长也较缓慢。于4~5月份,在平畦上按行距20~30厘米开深2厘米的播种沟条播。播种量每亩约0.5~1千克。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在青海门源地区,以4月中旬播种,出苗率最高,86.2%,生长也最好,而于5月中旬播种则出苗率仅36.9%。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大毒。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 主治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其它用途

屏植可防治水土流失 ,地上部分掺入牛饲料中,有催膘作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山莨菪
山莨菪-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濒危状况

渐危。采挖严重,生境严重破坏,草地退化。

保护措施

严禁采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栽培。

相关视频

莨菪碱可不可以控制别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