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岭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岭背镇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位于于都县中北部,毗邻县城,距县城13公里,倚于银公路之交通,拥梅江润乡之水利,仰雩山鼻息之灵气,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截至2017年末,岭背镇面积141.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8655亩,人口64400人,辖2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岭背镇境内有陶土石灰石等10余种矿产和丰富的水力资源。

乡镇

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邮编:342319 代码:360731107。辖于山居委会,岭背东坑长富、大窝、金星、金溪、阳田、下拔、元峰、小岭、禾溪埠、禾溪、小禾溪、山田、兰龙、水头、录田、大塘、布坑、燕溪塘外塘内谢屋、上营、蛤蟆石、太阴山等26个村委会。截止2007年08月29日全镇总面积147.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655亩,常住人口52514人(2017年),辖2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境内有金、银、钨、铜、铅、锌、陶土、石灰石、煤等10余种矿产和丰富的水力资源,现已开发等矿产,建设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886千瓦。

乡镇经济

素有“柿子之乡”美称的岭背镇,在整合柿产品加工、家具制造、弹棉机械、针织制衣、有色金属开采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重点培植脐橙、大盒柿、奶牛、商品鱼、蔬菜瓜果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截止2006年底,全镇共开发果园3515亩,其中脐橙种植2300亩,大盒柿种植1196亩,蔬菜瓜果规模种植面积800多亩,养鱼水面2800亩,养殖奶牛86头,逐步形成了录田、东坑、蛤蟆石和金溪的脐橙,禾溪埠、谢屋的水产,太阴山、上营、岭背金溪和金星的蔬菜瓜果,太阴山的奶牛,洋坑子的大合柿等相对集中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702万元,比2005年增长10%;完成农业总产值6017万元,比上年增长8%;推广良种种植43000亩,实现粮食增产140万公斤;新增企业7个,民营企业和个人达到62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18元,比上年增加232元。

2007年该镇继续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和果业开发,推广优质稻,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播种面积为21990亩,总产量为7232吨,受气候影响,比2006年减产70吨,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017万元。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借助县里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脐橙种植,全年开发出果园3000亩,并落实了经营业主。

加速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培植新兴工业产业,利用我镇矿产资源优势,吸引有资质的企业进入我镇,加大对锰、铁、铅、锌等矿产的探明和开采力度,发展壮大矿产开采和加工业,形成比较优势,培植我镇经济新增长极。赣州市鑫福科技有限公司已进驻我镇小禾溪村进行探矿作业,首期投资达300万元;福建德福矿业有限公司已在我镇大坝山区进行探矿、开采作业,重点开采铅锌矿。继续壮大手工业。充分利用我镇针织、家具制造、弹棉机械加工等手工业的比较优势,壮大我镇工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通过引导扶持,鼓励原有企业上新项目,扩大生产能力;通过整和内部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经济组织的作用,激活民间资本创办针织、家具制造、弹棉机械加工等中小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形成遍地开花之势。2007年以来,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483万元,比上年增长4.9%;完成增加值1408万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利税633万元,增长6.9%;新增民营个体经济组织48户,总户数达668户,从业人员达到3051人。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根据县里制定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我镇在矿产资源和果业开发方面的优势,由主要领导亲自带头“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引进脐橙开发业主3人,落实果园开发面积3000亩;引进项目改造资金450万元,对原来的水保红砖厂进行改造,转产环保建材;引进台资3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禾溪到山田的“齐善爱心路”建设已经顺利开工。

抓紧企业招工,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企业招工工作的力量安排,将任务分解到各村、各站室所,对每位机关干部确定了招工任务,形成了人人抓、人人管的招工氛围。2007年,向工业园输送务工人员420名。

积极拓展财源,强化财税征管。通过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旧债清理、完善直补网络、严管财政资金,涵养稳源,强化征管,建立考核机制,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2007年,全镇完成工商税收34.8万元,车船使用税12.7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0.7%;摩托车养路费23.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3.8%。

以“三清一拆一分离”和“六改四普及”为突破口,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全镇14个省、市示范点共发动劳力1万人次,动用机械车辆4000台次,拆除空心房及破旧栏厕超过20000平方米,清理垃圾5700立方米,拆除临时建筑280间,新植花木3200棵,粉刷墙面150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新硬化通组水泥路21500米,通户路28160米,新建村部6个,新建培训场所14个,新建健身活动场所14个,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新建卫生厕所654个,改厕率达85%,单户改水387户,集中供水点6个,惠及农户399户,改水率达89%,改水改厕带来了群众生活习惯的改善和卫生常识的提高,庭院环境逐渐好转;根据“一主七优”产业发展规划,全镇开发果园面积达到6515亩,其中脐橙3000亩,大合柿1196亩;蔬菜瓜果2500亩,养殖水面3800亩,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举办农民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2700多人,农民素质显著提高;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发掘,开展戏曲、电影进社区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五好家庭”、“文明信用农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明显改观,群众面貌焕然一心;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完善了脐橙协会、养猪协会、水产养殖协会等经济组织的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协会等新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协调和带动作用,协会组织作用凸显。 2009年全镇经济总量增幅明显,完成工业总产值3804万元,比上年增长4%;完成农业总产值1.2848亿元,比上年增长5%;实现财政总收入710.6万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94元,比上年增长110元。

农业经济迅猛发展。惠农资金有保障。全年共完成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任务71515.7元,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早中晚各种粮食直补51.6万元,综合直补资金计210.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共759户19.797万元,汽车下乡补贴共75户18.77万元,补贴人数为全县第二。现代农业有特色。以加工甜橙和商品蔬菜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水头、岭背、禾溪埠村等新增商品蔬菜基地300亩,金溪、蛤蟆石、太阴山村等新增加工甜橙基地1500亩。

工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有规模。挖掘内部潜力,激活民间资本创办针织、家具制造、弹棉机械加工等中小企业,全年新增投资产值500万元锰铁矿1家,铅锌矿2家,新增针织厂20家,家具制造厂1家,电子厂3家。招工有力度。截止到12月份,我镇招工考核数139个,完成全年企业招工任务110.3%。招商有效果。成功引进投资300万元的诚鑫电子厂、投资400万元的岭背家具制造厂、投资400万元的桂园食品加工厂、投资500万的蛤蟆石千亩加工橙种植基地等四个项目。[1]

拓框架、优环境,城镇活力日益凸显

“两圩合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聘请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禾溪埠圩东区详细性规划,圩镇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3平方公里,拓宽了圩镇建设框架。投入400余万元资金用于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硬化开通平安大道和禾溪埠东区街道13600平方米175万元,平安大桥60万元,垃圾填埋场60万元,投资66万元新增路灯78盏和垃圾箱150个及垃圾中转站1座,种植街道树620株,收储土地60亩,进一步完善了圩镇的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一河两岸、两圩合一”的岭背城镇建设新格局。

圩镇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制定《圩镇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致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建立健全了圩镇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了狠抓圩镇整治专项活动,成立圩镇建设管理理事会,在群众中选聘了6名热心圩镇管理、有较高威信且责任心强的居民组建了城管中队、环卫所,专门负责圩镇建设、市场秩序和卫生管理。加强与县交通局、交警大队及城管局的协作,确保圩镇道路畅通。2007年共拆除违章建筑9处,拆除乱搭乱建棚点52处,纠正占道经营、乱设摊点85处,取缔不规范招牌33块,清理垃圾、淤泥40余吨。

乡镇发展

岭背镇党委、政府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科学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每年初承诺的几件实事也一一落实到位,达到了“群众满意”的要求。岭背镇党委、政府正沿着“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开发强镇”的发展思路,携同全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三用”教育活动为桥梁,以“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为纽带,向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大步迈进。

相关视频

美丽的岭背镇

参考文献